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考论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21655
  • 作      者:
    作者:王耀东|责编:杨英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南北朝隋唐时期为古代方言研究的衰微期,宋代逐渐走出低谷,开始回升。上述时期的方言学史料极其零散,有北魏王长孙《河洛语音》、北魏刘昞《方言》、隋释智骞《方言注》、唐李商隐《蜀尔雅》、宋王浩《方言》、宋王资深《方言》等数部方言专书,但均已亡佚。《世说新语》《匡谬正俗》《酉阳杂俎》《容斋随笔》《困学纪闻》《癸辛杂识》等笔记杂谈蕴含了一些方言论述,话题有方言观、各地方言、南北方言、方言名源、方言本音本字和诗文中的方言等。大量的方言记载散见于《玉篇》《汉书注》《慧琳音义》《广韵》《梦溪笔谈》《老学庵笔记》《淳熙三山志》等文献,主要涉及秦晋、赵魏、幽燕、齐鲁、巴蜀、荆楚、吴越和闽粤等地域。 本书主要面向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业研究人员。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第一节 辑录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几点思考
  辑录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需解决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要限定“方言”的内涵和外延
  1915年版的《辞源》将“方言”释为:“土俗语也。囿于一方,不能通行各地,故曰方言。” 沈步洲《言语学概论》:“故方言者乃同一种语言中由历史所经之情境而发生,非两种源流不相同之语言由历史之机会而接触者也。因地而殊,莫为之界;因时而异,难辨其期:废之不可,减之甚难者也。” 这是现代学者对“方言”的界定,其仅指通语的地域变体,不包括少数民族语、外国语、社会方言和通行区域不明确的俗语以及地名(反映方音的除外)和风俗词。本书采用这种观点,具体而言:
  (一)本书所说的方言不包括少数民族语和外国语
  古代所说的方言包括少数民族语和外国语。扬雄《方言》就有少数民族语,其中个别“吴越”方言词可能不是汉语。清人《续方言》系列书也辑有少数民族语和外国语,张慎仪《方言别录》中有僚语、壮语、苗语、瑶语、羌语、吐蕃语、西夏语、南诏语、匈奴语、鲜卑语、突厥语、蒙语、满语、朝鲜语、阇婆语、梵语、波斯语、拂林语、拉丁语、英语等。
  南北朝隋唐宋文献中出现的“方言”有时也指少数民族语和外国语。《大唐西域记 序》:“备尝艰险,陋博望之非远,嗤法显之为局。游践之处,毕究方言,镌求幽赜,妙穷津会。”《岭外代答》卷四:“方言,古人有之,乃若广西之蒌语,如称官为沟主,母为米囊,外祖母为低,仆使曰斋捽,呼饭为报崖,若此之类,当待译而后通。”《大唐众经音义 序》(终南太一山释氏):“今所作者,全异恒论,随字删定,随音征引,并显唐梵方言,翻度雅郑,推十代之纰紊,定一朝之风法。” 《文昌杂录》卷一:“阇婆国方言谓真珠为没爹虾啰。”
  若按古代所说的方言,《鲜卑语》 《蕃尔雅》 《鸡林类事》 亦属方言专书,但按现代方言的定义,此三书均非方言专书。
  (二)本书所说的方言不包括社会方言
  现代学者赋予方言一个新内涵—语言的社会变体。英国人戴维 克里斯特尔编纂的《现代语言学词典》说:“(方言是)一种语言地域上或社会上有自身特点的一种变体,可从一批特殊的词和语法结构来识别。口说的方言通常带有独*的发音或口音。只要说一种语言的人数相当多,尤其当人群之间有地理上的阻隔,或有社会等级的差别时,就会有方言产生。” 他认为,方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以研究民族语言内部的差异为其主要任务,它有两个门类:一是方言地理学,即传统的方言学;二是社会方言学,即狭义的社会语言学。前者研究语言的地区性差异,后者研究语言的社会性差异。方言地理学在解释语言的差异时通常从历史、地理、政治和文化等中找原因,社会方言学则从社会和心理等中找原因。
  社会方言在古代同样存在,宋代曾慥《类说》卷四引唐佚名《秦京杂记》云:“市语:长安市人语各不同,有葫芦语、锁子语、纽语、练语、三折语,通名市语。”社会方言属于现代概念,不属于通语的地域变体,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方言,当代学者研究古代方言时通常不予考虑。
  (三)本书所说的方言不包括俗语
  方言和俗语互相交叉,纠缠不清。方言与通语相对而言,俗语与雅言相对而言。俗语通行范围较广,没有明确的地域,与方言的概念不同。唐代学者颜师古已把二者区别对待。《匡谬正俗》卷八“骨鹿”:“问曰:‘俗谓鸧为骨鹿,此语有何典故?’答曰:‘《尔雅》云:鸧,麋鸹,然则鸧一名鸹,今人云骨鹿者,是鸹鹿耳。以鹿配鸹者,盖象其鸣声以呼之,亦由子规、蛁蟟、鹅、鸭、鸠、鸽之类也。今山东俗谓之鸹,此亦象其鸣声。固知字并为鸹,不得呼为骨傍辄加鸟者,此字乃是鹘雕,不关鸧事也。’”今人胡竹安《略论方言、方俗对训诂的作用》一文分为“古代方言对训诂所起的作用”和“方俗在解释词语上的作用”两部分 ,也把方言和方俗区别对待。
  本书不收无地域名的俗语,但地志中的俗语和通行地域可考的俗语例外。《岭表录异》卷中:“蝤蛑,乃蟹之巨而异者。蟹螯上有细毛如苔,身有八足。蝤蛑则螯无毛,足后两小足薄而阔(俗谓之拨掉子)。与蟹有殊,其大如升,南人皆呼为蟹。”此处俗语指岭表(两广)俗语。《封氏闻见记》卷四“匦使”:“天宝中,玄宗以匦字声如鬼,改匦使为献纳使,乾元初复其旧名。”这条材料反映唐代北方语音或关中语音。俗语专书通常可以考见通行区域,故本书姑且将其视为方言专书。
  (四)本书所说的方言不包括地名(反映方音的除外)和风俗词
  地名材料如不涉及语音变化,就不属于方言学史料。《元和郡县志》卷九:“韦城县:京观在县北二百步,王莽篡汉,东郡太守翟义举兵,莽遣将王邑等八将败义于此,乃筑焉,俗号髑骨台。”《建康实录》卷十三:“今县北十三里,见有古池,南俗呼为饮马塘。”“髑骨台”和“饮马塘”属一地特有,非通语的地域变体,故不能看作方言。《壶中赘录》(《佩文斋广群芳谱》卷二引):“闽中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蜀中以为踏草节。” “踏青节”和“踏草节”是专用名词,亦非通语的地域变体,也不能视为方言词。
  二、要明确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搜集路径
  方言学史料主要有方言专书、方言论述和方言记载,不包括客观上反映方言的韵文、韵书、韵图、音切、对音材料、外国借字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等。
  搜集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确定目标文献是关键。不同的方言学史料蕴含于不同类型的文献中,搜集者一定要心里有数,否则事倍功半。
  (一)在史志、书目和笔记等文献中稽考方言专书材料
  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出现的方言专书虽有几部,但均已亡佚。我们只能从《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直斋书录解题》《中兴馆阁目录》《遂初堂书目》《通志》《宋史》《文献通考》等史志书目中稽考这些方言专书的著录情况,还可从唐宋元明清文人笔记杂谈中考察它们的通行情况。如《蜀尔雅》,马端临《文献通考 经籍考》卷十六:“《蜀尔雅》三卷,陈氏曰:‘不著撰人名氏,《馆阁书目》。按:李邯郸云:唐李商隐采蜀语为之。当必有据。’” 章如愚《群书考索》卷十:“李商隐以蜀语为《蜀尔雅》。” 《宋史 艺文志》亦载李商隐《蜀尔雅》。清张澍《蜀方言 序》云:“林闾博学好问,輶轩子云师之,乃作《方言》 商隐《蜀雅》,踵此为根,掇拾遗佚。奊*斯存。”综合上述记载,我们可以基本确定《蜀尔雅》的作者及性质。
  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可考的方言专书有北魏王长孙《河洛语音》、北魏刘昞《方言》、北齐颜之推《证俗音》、隋释智骞《方言注》、唐李商隐《蜀尔雅》、宋吴良辅《方言释音》、王浩《方言》、王资深《方言》、佚名《北中方言》、佚名《释常谈》、龚养正《续释常谈》和施君英《别释常谈》等,民间可能还印行方言小册子。《释常谈》(三卷)、《续释常谈》(二十七卷)、《别释常谈》(三卷)等俗语字书至今留存。元代黄溍《黄氏笔记》云:“龚养正《续释常谈》*号详博。‘按酒’二字出《仪礼注》,乃遗而弗及,盖其所释者,当时南方之常谈耳。”
  稽考方言专书佚文是本书的难点。释智骞的《方言注》和《楚辞音》均失传,但残卷佚文仍存。《方言注》史志无载,周祖谟认为:“骞师之《方言注》盖即方言音义之类。” 《慧琳音义》卷二十三《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卷六十六:“风黄淡热”条下注:“《文字集略》曰:‘淡为胸中液也。’骞师注《方言》曰:‘淡字又作痰也。’”《隋书 经籍志》:“《楚辞音》一卷,释道骞撰。”敦煌写本《楚辞音》残卷(伯2494)注音280多条,所举叶韵有7条,日本古钞本《文选集注》引公孙罗《文选音决》亦有4条骞师音。虽然这些材料弥足珍贵,惜乎本书在这方面的收获不多。
  (二)在笔记杂谈和古籍序文等文献中搜罗方言论述
  南北朝隋唐宋学者关于方言的论述很多,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他们对方言的认知,是我们了解当时方言研究状况的主要材料。
  蕴含方言论述较多的南北朝隋唐宋文献有《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经典释文》《切韵》《匡谬正俗》《史通》《封氏闻见记》《大唐新语》《唐国史补》《酉阳杂俎》《资暇集》《北户录》《刊误》《蛮书》《岭表录异》《苏氏演义》《北梦琐言》《兼明书》《宋景文公笔记》《贡父诗话》《梦溪笔谈》《青箱杂记》《侯鲭录》《遁斋闲览》《冷斋夜话》《避暑录话》《鸡肋编》《萍洲可谈》《学林》《猗觉寮杂记》《能改斋漫录》《容斋随笔》《老学庵笔记》《岭外代答》《慈湖诗传》《云麓漫抄》《野客丛书》《耆旧续闻》《鹤林玉露》《方舆胜览》《困学纪闻》《癸辛杂识》等190余部。
  (三)在小学书、经籍注疏、佛经音义、笔记杂纂、地志、医药书、诗文等文献中爬梳方言记载
  方言记载虽只言片语,但也反映古代学者对方言的了解和认识,是重要的方言学史料。方言记载比较集中的南北朝隋唐宋文献有《世说新语注》《南越志》《水经注》《重修玉篇》《颜氏家训》《匡谬正俗》《汉书注》《唐本草》《玄应音义》《周礼注疏》《文选音决》《文选注》《后汉书注》《本草拾遗》《慧琳音义》《大唐新语》《北户录》《岭表录异》《北梦琐言》《清异录》《兼明书》《南部新书》《龙龛手鉴》《广韵》《墨客挥犀》《增修互注礼部韵略》《集韵》《宋景文公笔记》《类篇》《本草图经》《贡父诗话》《青箱杂记》《梦溪笔谈》《杨公笔录》《遁斋闲览》《侯鲭录》《证类本草》《类说》《舆地广记》《鸡肋编》《绀珠集》《枫窗小牍》《*溪诗话》《韵补》《能改斋漫录》《墨庄漫录》《西溪丛语》《苕溪渔隐丛话》《老学庵笔记》《桂海虞衡志》《吴船录》《朱子语类》《岭外代答》《麈史》《淳熙三山志》《离骚草木疏》《慈湖诗传》《九家集注杜诗》《中吴纪闻》《独醒杂志》《补注杜诗》《云麓漫抄》《游宦纪闻》《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四声篇海》《五音集韵》《六经正误》《鹤林玉露》《方舆胜览》《齐东野语》《溪蛮丛笑》等250余部。
  对已亡佚的南北朝隋唐宋文献,需通过各种渠道钩稽其中的方言记载。如,在《慧琳音义》《初学记》《太平御览》等书中钩稽《纂文》的方言记载;在《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中钩稽《唐本草》《本草拾遗》的方言记载;在清人辑佚书《玉函山房辑佚书》《小学钩沉》《小学钩沉续编》等书中钩稽《证俗音》《纂要》《纂文》的方言记载等。
  三、要确定辑录材料的原则
  如何看待和处理文献中的方言学史料,对材料*终呈现的数量和质量起决定作用。本书确定了辑录材料的四条原则:
  (一)搜集第一手材料
  第一手材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没有可靠的基础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辑录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必须坚持搜集第一手材料的原则。
  清人《续方言》系列书存在误判方言材料、文字错讹脱漏、截取方言句段不当、所注出处有误、有原始出处却未交代、自乱其例、所检之书尚有遗漏七个不足,因此不可完全据信。《〈续方言〉新校补》卷上:“吴人呼瞬目为恂目。《列子 黄帝篇》张湛注引《纂文》。(张补)。”东晋的张湛不可能引用南朝宋何承天的《纂文》,张湛注当为殷敬顺《列子 释文》 。《广续方言》卷一:“今太原俗呼痛而呻吟谓之通唤。《匡谬正俗》卷六。”此条对原文删改过多。原文为:“恫,今太原俗呼痛而呻吟谓之通唤何?答曰:《尔雅》云:‘恫,痛也。’郭景纯音呻哃音通。亦音恫,字或作侗。《周书》云:‘恫瘝乃身。’并是其义。今痛而呻者,江南俗谓之呻唤,关中俗谓之呻恫,音同,鄙俗言失。恫者,呻声之急耳。太原俗谓恫唤云通,此亦以痛而呻吟,其义一也。郭景纯既有呻恫之音,盖旧语耳。”
  华学诚教授在《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中写道:“由于本课题完成时间的限制,有极少部分材料不得不利用清人辑本,这是著者深感遗憾的。” 是为心得之言。
  (二)合理截取方言学史料
  截取方言学史料要遵循以下三点:
  一是方言信息完足。《汉书 广川惠王越传》注:“师古曰:‘尊章犹言舅姑也。今关中俗妇呼舅为钟。钟者,章声之转也。’”后一句反映作者对方言的分析,不可缺。《续方言》卷上:“关中俗妇呼舅为钟。《汉书 广川王传》注。”辑录不
展开
目录
目录
序言
绪论 1
第一节 辑录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几点思考 1
第二节 前人对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辑录和引用 10
第三节 清代《续方言》系列书辑录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之失 14
第一章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述论 24
第一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学史料概述 24
第二节 宋代方言学史料述论 33
第三节 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关于南北方言的记述 44
第四节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汉语史价值 51
第二章 南北朝隋唐方言专书和方言论述 63
第一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专书 63
第二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论述 67
第三章 南北朝隋唐方言记载 83
第一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记载(上) 83
第二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记载(中) 102
第三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记载(下) 129
第四章 宋代方言专书和方言论述 132
第一节 宋代方言专书 132
第二节 宋代方言论述 135
第五章 宋代方言记载 176
第一节 宋代方言记载(上) 176
第二节 宋代方言记载(中) 188
第三节 宋代方言记载(下) 214
余论 217
第一节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局限和共时性判断 217
第二节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研究策略 224
主要引用与参考文献 230
附录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相关文献 23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