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本书的研究范围
1.1.1 认知修辞学:概念界定
1.1.2 象似性的修辞性研究——狭义认知修辞学
1.2 本书的研究意义
1.2.1 象似性理论的研究意义
1.2.2 象似修辞理论的研究意义
1.2.3 认知修辞学对传统修辞学的继承、超越和发展
1.3 本书的研究目标、对象和任务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任务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
1.5 本书的研究框架
第2章 象似性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2.2 象似性分类
2.2.1 映象象似性
2.2.1.1 语音象似
2.2.1.2 语相象似
2.2.2 拟象象似性
2.2.2.1 结构拟象
2.2.2.2 关系拟象
2.2.3 隐喻象似性
2.3 研究现状
2.3.1 历史渊源
2.3.2 国外的象似性研究
2.3.2.1 相关学术会议和论文集
2.3.2.2 研究进展
2.3.3 国内的象似性研究
2.3.3.1 理论研究
2.3.3.2 不同语言层面的象似性研究
2.3.3.3 汉语象似性专题研究
2.3.3.4 应用研究
2.4 研究趋势
2.4.1 研究范围
2.4.2 理论发展
2.4.3 跨学科与对比研究
2.4.4 研究方法
2.5 小结
第3章 象似修辞理论
3.1 引言
3.2 研究背景
3.3 象似修辞的概念、分类及其认知修辞效果
3.3.1 象似修辞概念的提出
3.3.2 象似修辞的分类
3.3.3 象似修辞的认知修辞效果
3.4 象似性的文体功能和修辞性
3.4.1 象似性的文体功能
3.4.2 象似性的修辞性
3.4.2.1 表达作用
3.4.2.2 组篇作用
3.4.2.3 意图表征作用
3.5 理论来源、学科特点和研究领域
3.5.1 理论来源
3.5.2 学科特点
3.5.3 研究领域
3.6 小结
……
第4章 文学语篇象似修辞(上)
第5章 文学语篇象似修辞(下)
第6章 演讲语篇象似修辞
第7章 广告语篇象似修辞
第8章 商标语篇象似修辞
第9章 象似修辞与翻译研究
第10章 象似性和象似修辞与语言教学研究
第11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