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协同语言学--词汇的结构及其动态性/应用语言学译丛
0.00     定价 ¥ 5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187121
  • 作      者:
    作者:(德)莱因哈德·科勒|总主编:刘海涛|译者:王永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代计量语言学中最重要的奠基性著作


展开
作者简介

莱因哈德•科勒,协同语言学的创立者,德国特里尔大学荣休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计量语言学学报》主编,德古意特出版社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书系主编,RAM出版社Studies in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书系(联合)主编,《语言计量学》(Glottometrics, ESCI收录)(联合)主编。

译者简介:

王永,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学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A&HCI收录)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外国文学史、俄罗斯诗歌、俄罗斯艺术、语言与文学的计量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索引(CFLSI)的研制与运用”等。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中期,计量语言学研究在方法论上取得了很多重要数据,提出了诸多假设。但缺乏一个能够把这些假设和定律统一起来的理论。本书以阿尔特曼及其他语言学家的思想为基础,将各种方法进行整合,通过对自然语言的词汇系统进行研究,借助为数不多的重要变量,构建起一个作为自调节和自组织过程作用结果的语言变化动态的协同模型。这个模型可以解释和预测词汇属性、语法的规律性(是否偏离规范)及语言描写的其他方面,而借助本书所提出的方法,研究者不仅有可能把所有层面的语言学研究结合到一个模型中,还可以将语言学与其他一系列交叉学科及现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对跨学科协同理论做出贡献。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语言学中的测量与建模


2.1 基本语言学特征的分布


2.2 语言学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2.3 结构规律


2.4 语言的动态规律


第3章 任务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第4章 建模


4.1 前言:音素/形素层面的构成元素


4.2 作为自适应系统的语言


4.3 语言学和协同学


4.4 概念的确定


4.5 系统理论手段:图形代数与线性算子


4.5.1 算子与图形


4.5.2 结构与函数


4.5.3 图形的简化


4.6 词汇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函数


4.6.1 音素总量


4.6.2 词汇量


4.6.3 长度


4.6.4 多义度


4.6.5 多文度


4.6.6 频率


4.6.7 长度(续)


4.7 子结构函数


4.8 需求、变量和过程


第5章 从模型到结果


5.1 直接关系


5.2 间接关系


5.3 结构特性的分布


5.4 动态性


第6章 模型的实证检验


6.1 可操作化


6.2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6.3 实验方法


6.3.1 多义度


6.3.2 多文度


6.3.3 频率


6.3.4 长度


6.3.5 间接关系的检验


6.3.6 可操作化比较


6.3.7 检验结果小结


第7章 词汇的波动性


第8章 从基础模型到语言理论


8.1 所研制模型的意义


8.2 模型进一步发展的几点想法


8.2.1 具体领域的扩展以及结构的精确化


8.2.2 系统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


8.2.3 建模方法论


8.2.4 系统的时间连续统


第9章 结语


(原俄语版)后记:最新研究及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A1:多义度(PL)为长度(L)的函数


附表A2:多文度(PT)为多义度(PL)的函数


附表A3:频率(F)为多文度(PT)的函数


附表A4:频率(F)为多文度(PT)的函数:更精确的模型


附表A5:长度(L)为频率(F)的函数


附表A6:多义度(PL)与频率(F)的间接关系


附表A7:多文度(PT)与长度(L)的间接关系


附表A8:频率(F)与多义度(PL)的间接关系


附表A9:长度(L)与多文度(PT)的间接关系


附表A10:多义度(PL)与多文度(PT)的双重间接关系


附表A11:频率(F)与多文度(PT)的关系:所有词形


附表A12:频率(F)与多文度(PT)的关系:所有词目


附表A13:频率(F)与多文度(PT)的关系:名词词形


附表A14:频率(F)与多文度(PT)的关系:名词词目


附表A15:频率(F)与多文度(PT)的关系:形容词词形


附表A16:频率(F)与多文度(PT)的关系:形容词词目


附表A17:频率(F)与多文度(PT)的关系:动词词形


附表A18:频率(F)与多文度(PT)的关系:动词词目


附表A19:长度(L)为频率的函数(F):用于以20为单位的移动平均法


附表A20:长度(L)为频率的函数(F):用于以50为单位的移动平均法


附表A21:长度(L)为频率的函数(F):用于以100为单位的移动平均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