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海拔与运动/高海拔低氧环境对人体机能影响与适应机制研究从书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4383275
  • 作      者:
    作者:马海林//苏瑞//张得龙|责编:牛君
  • 出 版 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苏瑞,教育心理学硕士,西藏大学教育学院讲师,2015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近年来,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篇、会议论文2篇;主持四川省多元文化研究中心课题1项、四川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基金项目1项、武汉理工大学一西藏大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高原科学研究共建创新基金”项目1项;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目前主要从事高原运动、认知和生理方面的研究。
  
  马海林,博士后,教授、博±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现任西藏大学一华南师范大学高原脑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和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同时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西藏自治区心理学会理事长、西藏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西藏大学哲学社会界联合会副秘书长等学术职务;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出站;2020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发表SCI、CSSCI、CSCD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本,参与编写教材2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
  
  张得龙,山东临沂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西藏大学一华南师范大学高原脑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西藏大学教育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曾代表华南师范大学赴西藏大学援藏,组织建立“西藏大学一华南师范大学高原脑科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涉及形象记忆、高原脑科学、中红外生物效应、抑郁症等,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等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明专利转化2项:合作出版专著1部,在Science Bulletin、Neuroscience Bulletin、Brain Connectivity、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等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曾获得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与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学术著作,围绕高海拔运动对个体有氧能力的影响,对个体心肺等生理功能的影响,对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对个体脑结构的影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传统藏族舞蹈对个体认知和生理功能的影响,藏汉学生有氧运动能力的差异性,高海拔环境下大学生十项体质检测标准的建立进行研究,建立相关的模型与数据库供后续科学研究,为高海拔地区大学生每年进行的体质监测,建立高原体质监测标准,测出可靠的健康数据,指导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展开
精彩书摘
  《高海拔与运动》:
  当前,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身心健康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然而,怎样才能促进身心健康?尤其是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居民,如何通过科学手段的干预促进身心健康是摆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极端环境中身心健康问题的干扰因素与促进策略的探讨,同样有助于对生活在内陆地区,却因工作压力与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的理解与干预提供参考与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类日常生活却陷入越来越尴尬的局面。其中,科技给人类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缺乏身体活动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我们已知道,缺乏运动是许多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危险因子,缺乏运动可增大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而适当的身体活动则可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运动。然而,运动如何对机体产生影响?怎样运动才能促进健康?特别是在高海拔环境中,探讨运动与身心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更值得关注。
  实际上,有关运动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认识自己、不断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维度。远古时期,人类在与野兽的较量中,逐渐发展了自己的身体机能,时至今日,我们人体的应激响应机制,也被形象地称为“战斗或逃跑”机制。人类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借助自己的智慧,总结和把握自然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所生产制造的工具进一步用于对自然的改造,使之更容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中,“知”与“行”的关系,是文化沉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有关体育运动的,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文中论及“体育之效”问题,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毛主席认为,一个人的精神是和他的体魄分不开的,所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主席可以算作近代以来,第一个把体育锻炼上升到民族精神层面的人了。
  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对“运动”“动作”“身体”“健康”等不同概念的内涵,认识得非常深刻,集中体现在中国文字之中。对于这些概念的精准理解与把握,是当前关注运动与身体健康问题的前提。
  首先,“身”是躯干,主要包裹着内脏,而“体”是四肢,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毫无疑问,躯干是本,而四肢是末梢,本末不可倒置。因此,强身才能健体,顺序不可颠倒,就像一棵树,树根病了与树梢病了是不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时而发生一些四肢健硕的青年人,在健身房里健身时暴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过度关注四肢的塑造,而忽视了躯干的健康。
  从东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西方文化更看重对人体“有形”方面的塑造,比较容易关注四肢的形体塑造,而往往忽视了内脏功能的维护。与之不同,东方文化则比较看重内在脏器功能的维护。东西方文化对人体健康的关注存在差异,集中体现在两种文化所发展出来的运动形式之中。很明显,西方文化所强调的竞技体育,与东方文化所关注的太极拳、打坐、站桩等存在明显差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东方文化对运动的理解颇有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运”和“动”有区别,“动”是动脚,“作”是动手,合起来叫“动作”,“运”是内脏运化,“动”能够受我们的意识活动支配,而“运”不容易受意识控制,关于两者的关系,“动”得太多则不“运”,想“运”前提是先不“动”,不是站着一动不动,而是要独立守神,学站桩,学打坐,以此达到调息心神的目的。与之对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各自对“健康”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在中国文化中,“健”是执行强壮有力,而“康”是沟通通达顺畅,“康庄大道”就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身体健康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所理解的保持四肢肌肉发达的样子。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科学运动与身心健康

第二章 高海拔运动与身体生理机能
第一节 运动与生理功能
第二节 高海拔运动与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高海拔运动与有氧代谢
第一节 运动与有氧能力
第二节 高海拔环境下的运动训练
第三节 高海拔训练与携氧能力
第四节 高原训练与免疫功能
第五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运动与大脑
第一节 运动对大脑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运动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 运动对大脑网络的影响
第四节 运动对大脑影响的微观机制
第五节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高海拔运动与人类认知
第一节 运动与认知功能
第二节 高海拔运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青藏高原传统运动——锅庄舞
第一节 锅庄舞的缘起
第二节 锅庄舞的分类
第三节 锅庄舞的动作形式
第四节 锅庄舞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第五节 高海拔地区锅庄舞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高原环境运动能力影响肾功能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高原环境心肺功能影响注意网络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四节 实验结果
第五节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高原环境心肺功能与大脑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数据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锅庄舞影响身心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研究方案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第六节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锅庄舞影响脑结构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结语与展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