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体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提高综合研究》:
2.奴隶社会的体育
奴隶社会的军事斗争推动了武艺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字的出现,学校应运而生,并进一步产生了文武合一的教育。加之祭祀活动的盛行,其中的舞蹈成为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奴隶主阶级的娱乐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包含了体育的因素,亦加快了体育的发展。由此可见,奴隶社会的体育已经逐渐与劳动分离,并进一步与军事、教育、宗教和娱乐等活动结合起来,其中,军事斗争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奴隶社会的体育有了用文字表达的初级概念和理论形式。体育的历史发展和逻辑发展是一致的,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前者。因此,我们在研究体育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更要注意体育的逻辑发展过程。
3.封建社会的体育
我国古代的强身健体活动,举例来讲有八段锦、易筋经等,这些活动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体育活动,只是现代体育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我国古代健身活动在世界古代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客观状况,对体育发展的影响也非常大,各学派和宗教对体育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体育的历史继承性是体育发展的纵向联系,那么当时社会因素对于体育所产生的影响则是体育发展的横向联系。体育就是在这样的纵横联系中发展的,度过了封建社会。
4.近代社会的体育
近代体育是在欧美兴起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体育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德国是较早实施近代体育的国家。1774年,德国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就包括了剑术、骑马、舞蹈、球类等。后来,古兹姆斯的著作《青年体操》把体操体系分为基本运动、手工作业和青少年游戏三大类。
杨氏则继承和发展了古兹姆斯的体操体系理论,进行了器械体操的革新,并扩大了体操的实施范围,把体操从学校引向社会。之后的体操家施皮斯又编制了“教学体操”,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操的发展。瑞典出于保卫祖国的需要,也较早地实施了近代体育,以林氏体操为主。林氏所著的《体操的一般原理》更加注重体操的解剖学和医学原理,比德国体操更具科学性。该体操最早流行于军队中,之后又推广到社会。
19世纪中叶,体育在欧美等地区广泛实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正当欧洲大陆普遍热衷于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的时候,英国的近代体育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发展起来了,开创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户外运动。法国的近代体育则发展得比较晚,但是,1888年,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了在国际范围内恢复奥运会的建议,并在1894年的巴黎会议上得到落实,这在体育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美国则于独立战争后引进了欧洲的学校体育,各大城市相继建立了运动俱乐部,竞技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篮球、排球、棒球等都起源于美国,对世界体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9世纪中叶以后,近代体育传人中国。从体育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的近代体育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成形于戊戌变法时期,初步实施于“同光新政”时期,繁衍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从体育的发展范围看,先是军队,再是学校,后是社会;从体育的项目来看,首先是兵式体操、普通体操,后来逐步发展到球类和田径等。同时,我国的近代体育具有鲜明的殖民地色彩。学习西方体育是历史的潮流,但我们不能全盘西化,而应该批判地继承西方体育和我国封建社会的体育,这才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做法。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五四时期的先进的体育思想和实践,以及革命根据地的红色体育运动,为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产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现代社会的体育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多处于恢复和发展之中,体育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日益完善。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宪法规定,我国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为劳动和国家建设服务”。可见,国家的根本大法特别强调了“增强人民体质”这一体育的本质属性。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体育基本照搬苏联的体育教育理论。1961年我国出版的《体育理论》也基本明确了体育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体育是为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体育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竞技运动项目明显增加。国家体育当时提出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竞技体育风靡一时,那段时间里好像竞技体育可以代表全部体育内容。体育的多功能化以及用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来定义体育的方法,使得体育脱离了教育的范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弊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