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维度与多元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创新研究)(精)/九州文库
0.00     定价 ¥ 9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513959
  • 作      者:
    编者:林瑞青//韩中谊//杜环欢|责编:蒋运华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林瑞青,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人、广东高校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佛山市及禅城区政治理论宣讲团成员。长期从事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科研项目3项、广东省科研项目4项,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近60篇。研究成果曾获中央部委、广东省及佛山市奖励5项。
  
  韩中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曾获教育部2011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近期主要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研究,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主持并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4项,编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篇。
  
  杜环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佛山市委宣讲团成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校受聘教授,佛山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广东心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年来潜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多次获得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广东省统战部理论研究一、二、三等奖,佛山市首届、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运用“四史”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新时代改革创新资源,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路径。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完成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突出任务,在高校思政课堂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二是用好“四史”蕴含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人物的伟大、精神的可贵,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进而由浅及深地在历史脉络中进行价值引领,体验式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立足时代、源于实践、解决问题、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造、推进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三是让学生汲取“四史”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奋斗方向、目标任务,自觉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本书包含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多元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多向视角探索思政课教学等四章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维度与多元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创新研究》: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构建路径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实践去验证和巩固。因此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还要发展和创新实践性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向实践层面延伸和转化。第一,思政教育要增强与社会服务和实践的有机联系。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的教材多为理论性成果而缺乏社会实践性,尽管课程设计中有实践课时,但是存在着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问题,实效性偏低。因此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应当把学生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调研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可以在学期初围绕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或者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设计若干调研项目,以组别为单位让学生挑选项目并进行调研,要求学生撰写调研报告,于学期末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汇报,开展深入讨论。另外,职业教育高校还可以和社会服务机构达成协议或者合作,成立实习岗位或者社会志愿服务队伍,让学生参与实习或进行志愿服务,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服务来走向社会、深入基层,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双眼见证百态人生,用辩证思维观察问题、了解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感受基层社会的“温度”。第二,开拓校外的思政教育实践资源。例如英雄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了英雄的故居、工作旧址、纪念馆和英雄文物等,这都是相当好的思政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英雄纪念馆、博物馆,甚至让他们以一名导游的身份亲身进行讲解,通过切身感受和实践,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党史国情,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化,固化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发展的效果。
  (二)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发展,需要各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向同行、协同合作的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合力。首先,要为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创设一个有效的良性互动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给专业课程及教师提供政治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规律,专业课程在塑造学生的专业学科素质方面各有所长,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学理的支撑。如何实现双方在不同层面的联合,各课程间需理顺学科的特性与共性,并在协同育人的框架下做功能定位,分类建设。双方科学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包含了课程目标的整体调整和内容深度设计,同时针对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找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课程各自不同,实现协同育人机制必须尊重的学科差异性。只有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协同关系中,才能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独立性和开放性的统一。另外,针对专业课,还需建立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改革机制,引导专业课教师对所授课程的育人价值、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等进行重新审视,主动发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在德智体美劳各个层面提升专业课教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
  (三)构建重过程性的科学全面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教育质量如何需要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进行衡量。因此评价机制的构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必要环节,对于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评价机制。这个全过程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除了传统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测验成绩,还要包括学生日常生活、服务社会实践表现等内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发展需要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因此评价的内容应该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引导其自觉投身到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去。同时还要注重评价机制的全面性,例如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考核评价,多听取一线老师、组织管理者以及家长和学生的意见,进行全面客观的考量。另外全面性还要体现在各级党政部门、各级领导、教职员工的工作评价和奖惩体系之中,利用教学评价中的激励、管理和双向反馈等手段敦促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具体工作做出调适或整改,例如和学生关系紧密的学生工作处的老师和辅导员等队伍都有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建设的责任,在此全面评价体系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发展。此外,在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时要紧跟国家课改精神,避免评价标准制定的片面化和形式主义,要使评价体系能够真切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客观情况,这样才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的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底层逻辑
“五W”模式下“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路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新路向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视域下“四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路径构建
“四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

第二章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
党史学习教育与地方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
地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索
党史融入“概论”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融入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教学设计
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教学设计
分享式教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运用

第三章 多元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基于传统文化视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运用“学习强国”增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亲和力
运用SPOC升级“原理”创新榜样教学
网课背景下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与评价
新时代依托党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中国故事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第四章 多向视角探索思政课教学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123五星级”思政课教学创新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展开
网络流行用语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国防教育价值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学改革开放史,担立德树人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思政的环节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心理学分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