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德才堪为学生楷模的教师高度集中、日常生活中的师生密切接触、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教育家的倡导等方面展开,探讨“从游式”教育的生成机制:从日常生活中师生之间的游谈、“沙龙”与讨论会中的“脑力振荡”、旁听与演讲中的追随、在“私相授受”中共同探究、社会实践中的把臂同行、题词中的劝勉、作为特殊“从游”方式的读书等方面,呈现“从游式”教育的外显形态: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激烈辩论中的思维磨砺、感通中的陶冶、放松中的思维散射等方面,分析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机理:从精神境界的提升、学术研究范式的形塑、探究方向的导入与学术观念的传承、德性的养成等方面,探查“从游式”教育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作用。最后,对西南联大“从游式”教育经验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创造性阐释。
本书可供研究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的学者、研究生参考,也可为各个层级的教育决策者、大学校长确定中国大学改革方略时提供借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