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为与外塑(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价值原点与实践进路)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312521
  • 作      者:
    作者:许涛|责编:李昊民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许涛,重庆人,副研究员,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兼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是首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球生涯规划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高校创业指导师、社会心理督导师;研究领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曾主持多个科研、教改项目,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考证指南》等教材的副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实现高质量就业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自身发展,更与国家人才战略和家庭代际传承密切相关。
  《自为与外塑: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价值原点与实践进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全景调查追踪和问卷定量分析,系统阐释了就业价值观的内涵与理论关涉、职业理想的价值起点与路径依赖、就业价值原点与自我实现张力、就业动机的价值内驱力,以及基于价值观自选择机制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等;尝试探究幸福职业与劳动素养的关系、大学生外塑资本与就业满意度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个人-国家-家庭”需求侧导向对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精准定位大学生自为与外塑的“黄金点”,深入剖析基于国家、社会、家庭、自我同向策略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实践归旨。
展开
精彩书摘
  《自为与外塑: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价值原点与实践进路》:
  报酬可以分为六类:爱、钱、地位、信息、物、服务。这六类报酬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特别性和具体性。
  报酬的第一个方面是特别性,报酬是谁提供的决定着报酬的价值。比如,爱的价值与提供的人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爱是一个特别性很高的报酬。而钱不论是谁提供的都是有用的,因而钱是一种特别性较低的报酬。当我们说与某一个人的友谊是非同寻常的,意思就是说这种友谊关系可以给我们提供特别的、别人无法给予的报酬。
  报酬的第二个方面是具体性,将具体的和抽象的报酬区分开。具体的报酬是可见的、可闻的或可以触摸的东西,抽象的报酬则是看不见的,但同样可以对人有用,如建议、社会肯定等。
  代价是社会交往而引起的后果。某一种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这种代价包括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或者总是产生矛盾,受到其他人的反对等。从事某一种社会交往还可能会妨碍我们获得其他报酬或开展更大的活动,这也是一种代价。经济学上把这种代价称为“机会成本”。
  2.对交往关系的评价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一个人对其与另一个人的交往或友谊所得到的报酬和所付出的代价是心中有数的。尽管人们并不特别去计算这些报酬和代价,主要关心的是某个关系的总结果,即总的来看这种关系是使自己得到得多(报酬多于代价),还是使自己失去得多(代价多于报酬)。
  当我们对友谊关系进行评价时,常常会与自己经历过的其他关系进行比较,常见的比较标准有两种。
  第一,基本比较。这种比较反映一个人对某种关系的基本要求,即一个人认为在某种交往关系中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对不同的交往关系人们有不同的要求,如对恋爱关系的要求与同生意人打交道所产生关系的要求就很不同。
  对各种交往关系的要求是每个人对各种人际关系的个体观点的反映。这种观点可能来自个体过去的经历,来自于社会习俗的潜意识,也可能来自别人的经历,如小说、电影主人公的经历等。随着新经验的增加,人们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要求也会改变。
  第二,与另一种选择进行比较,也就是与另一种可能的关系进行比较。假如你正处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你与现在伴侣的关系是不是比与另外一位追求者的关系更多地给予你幸福和愉悦呢?即使你与现在伴侣的关系很好,但是如果你认为与另外一位追求者的结合会给你带来更多好处,你就可能会停止现在的恋爱关系。相反,如果你认为与目前伴侣的交往并没有给你带来很多益处,但与别的追求者结合情形可能会更糟,你就可能仍留在目前的关系里。
  第三,寻求共同利益。在社会交往中,一方的活动总是影响着另一方的活动。当双方的交往能给各自带来好处时,交往就为双方带来了共同利益,而当双方的交往只给一方带来利益时,交往就产生了矛盾。比如你在乘火车时,可能会与邻座聊天,如果在你想聊天的时候,邻座也正想找人交谈,那么交谈的结果就会使双方感到愉快;反之,则会引起不快。由此可见,社会交往是否能给交往的双方都带来利益,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同样的兴趣和目标。
  当交往的双方对许多活动都有共同兴趣时,交往就会顺利,相反就容易产生矛盾。总的来说,当交往双方的生活背景、态度、爱好等相似时,交往过程的矛盾就会较少,因为他们共同的活动交流能满足各自的需求。当然,即使兴趣很相同的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产生冲突和利益上的矛盾。当矛盾产生时,双方需要进行协商以找到一个使彼此都满意的解决方式。
  常见的协商结果是选择一个不同的但可以使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方式。例如,拿到年终奖金时,丈夫想买一台录像机,妻子想买沙发,但不可能都买,解决办法有:①短途旅游一次(虽不是双方各自的要求,但双方都喜欢旅游);②今年买沙发,明年买录像机。如何交往使双方都取得利益,是保持一种关系的关键。
  ……
展开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就业价值观溯源:价值内涵与理论关涉
第一节 就业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就业价值观文献综述
第三节 就业相关理论及研究量表
第二章 职业理想:就业价值起点及其路径依赖
第一节 职业理想的含义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期待视野
第三节 职业偶像崇拜
第三章 人生价值:就业价值原点及其自我实现张力
第一节 人生价值追求
第二节 财富观
第三节 个体发展观
第四章 就业动机:价值内驱力及其“期望-价值”实现
第一节 成就动机理论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动机
第五章 职业选择及发展:基于价值观的自选择机制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选择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
第三节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

下卷
第六章 职业与劳动之辨:幸福职业与劳动素养
第一节 劳动观
第二节 劳动素养
第七章 大学生就业质量:外塑资本与就业满意度
第一节 就业质量内涵
第二节 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第八章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个人-国家-家庭”需求侧导向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因素
第二节 “个人-国家-家庭”需求侧导向
第三节 社会人力资本主要矛盾转变
第九章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精准定位:外塑与自为的“黄金点”
第一节 个体价值考量因子
第二节 国家人才发展战略
第三节 基层就业
第四节 家庭职业期许
第十章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实践归旨:基于家、国、社会、自我的同向策略
第一节 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成长、成人、成才、成事
第二节 大学生有业就、就好业、成事业
第三节 国家意识、国家使命、国家战略与就业导向
第四节 家庭、社会、学校协同价值引导
第十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全景调查追踪

附录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问卷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