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生感知中国第二课堂》:
四、实施过程
1.中秋节文化体验活动
活动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课开始。卞舒舒老师和来自土耳其的月亮同学一问一答,以现场演示和知识问答方式为现场及云端的同学们上了一节中国传统文化课。卞老师语言生动幽默,介绍中秋焚香祈祷、拜月仪式、走三桥等传统习俗以及月饼的由来,加深了留学生对中秋节文化内涵的了解。以浪漫的爱情故事“嫦娥奔月”作为结尾,使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更添神话色彩,也使中国文化更添神秘魅力。
留学生艾达、尤尼斯和阿敏多分别以法语、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介绍中秋节,帮助不同国家的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西苑食堂的惠师傅详细地介绍了苏式月饼的制作方法,同学们分别在几位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制作月饼。从一开始的稍显笨拙到逐渐熟练,面皮也从最初的“姿态万千”到漂亮饱满,同学们做得热火朝天,互相交流制作窍门,一时间欢笑连连。
月饼送人烤箱烘烤的间隙,同学们在明信片上给海外同学、家人写下中秋寄语,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对海外同学的关心和邀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学们跟随卞老师学习并朗诵经典古诗词《望月怀远》和《水调歌头》,尽情领略古人对美好的追求,对团圆的渴望,遥感古人的卓越风姿。
活动现场,老师们还与留学生分享了中国抗击疫情的过程和努力,学生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中国支援全球抗击疫情的感想。同学们纷纷表示:中秋是中国的团圆节,今天能在中国安静、安全地赏月、吃月饼,感到特别幸福。他们浪漫地表示:希望圆月将他们祝福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希望全世界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让世界回归正常,人人得享和平幸福;他们还将思念托付给明月,愿其他留学生早日重聚校园,一同吟诗、赏月,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的魅力!
2.环同济“元宵行街会”民俗文化集市
从一个民间的行街灯会到成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四平社区组织举办的“元宵行街会”已经成为每年元宵节杨浦市民最期待的节目。学院每年组织留校留学生参加民俗文化集市,与四平社区居民共迎元宵节,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
2019年2月19日,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组织了来自15个国家的36名留学生组成同济大学方阵,参加在苏家屯路举办的以“金猪拱福门,睦邻闹元宵”为主题的杨浦区环同济第十五届“元宵行街会”民俗文化活动,留学生身着民族服装、带着笑容亮相,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蕾拉同学和来自柬埔寨的欣奇拉同学为本次元宵节行街会活动献上了宋词《青玉案-元夕》,欢快的非洲鼓节奏引得围观的市民报以阵阵掌声和欢呼。感受到了社区居民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留学生们也用简单的中文表达内心真挚的感谢之情。
留学生在闹元宵行街会的民俗展示一条街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布堆画、大龙灯、上海花样经、剪纸、房式蛋雕、京剧脸谱制作、麦秆画、微雕、竹笔逆锋倒书、瓶中船模、江湾面花等民间技艺引起了留学生的兴趣。社区居民用中英文热情地向留学生解释如何操作,关心他们初到中国的生活和学习感受,听到留学生说中文,社区居民表示“很灵”(上海话,意思为“很好”),这增加了留学生学习汉语和继续表达的信心。留学生向社区居民介绍自己国家新年风俗,社区居民听得很入迷。留学生因为友善的社区居民而喜欢上四平社区,四平社区的居民因为留学生而对他们的国家产生兴趣。
2021年2月25日下午,来自俄罗斯、日本、土库曼斯坦和佛得角的留学生同杨浦区四平社区的环卫工人、小学和幼儿园师生、居民代表来到四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环同济第16届“元宵行街会”民俗文化集市中,一起包汤圆、扎灯笼、剪纸牛、猜灯谜……今年的“元宵行街会”因为疫情防控需要缩减规模,比往年户外举办时“迷你”了很多,但活动现场仍然精彩纷呈,各种非遗和民俗体验让留学生和社区居民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只见俄罗斯学生李斯婷在社区老师的指导下,与大家一起包起豆沙汤圆和彩色水晶小圆子。身边的环卫工人还掂起盘子,亮出老家的绝活——滚元宵,李斯婷连连称赞:“厉害!厉害!”现包现煮的汤圆热气腾腾出锅时,大家各自捧上一碗,纷纷称赞“好吃!”用3D打印笔做传统糖画,在鸡蛋壳上画牛,用丝线缝制香囊,一边念花样经一边剪纸,扎出卡通牛形状的灯笼……丰富多彩的非遗手工制作体验让留学生们大饱眼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