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0.00     定价 ¥ 5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3971138
  • 作      者:
    作者:马利强|责编:邓梅菡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精彩书摘
  一、大学生素质的内涵及特征
  大学生素质指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起来或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性和品质,其综合效应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大学生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大学的教育是包括人格教育在内的高等专业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杨叔子院士将其概括为“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过弱的文化陶冶”。
  大学生素质具有内在性、稳定性、有机性、多样性等特点。大学生素质一般包括专业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信息素质、管理素质、社会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
  大学生素质是大学生所获知识和能力的内核,体现了其学习和实践的成果,是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力量源泉。在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环境是主体发展的土壤,实践是主体,主体的关键意识注重特色、鼓励创新,富有内涵的环境促进主体的内化和升华;
  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是多元化的,在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多元模式中,须把握“注重全面发展,融合个性特长”这一优化原则,我们认为“合格+特长”是一种较好的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这一育人理念不仅承认学生在多方面“百花齐放”的同一性,同时也承认学生在某一方面“一枝独秀”的差异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验证了这种育人理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大学生素质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持续的、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我们主张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素质发展上。因为素质的作用比一般知识和能力的作用要持久,具有较强的后劲,这种后劲使大学生得以持续发展,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人的固有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并赋予人的“心理内容”和提升人的“发展水平”的工作与活动。所以“素质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操作教育,而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在现阶段,它可以说是培养“四有”公民的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刻、全面的阐述。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就是说,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的教育,使这几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把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加强和重视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和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要注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很多人对素质教育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并以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的实质是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中都得到全面发展,使之“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使其步入社会以后能迅速成为栋梁之材。对于“素质”这一概念,学界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提法和理解。人的素质原来指人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因素与质地。教育中的素质来源于心理学所讲的先天素质,但又有不同的意义。传统的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其某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它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弥补。现在我们普遍认为,教育中的素质指整个主体的内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即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发展而来的人的主体性品格,也就是人的知识和能力内化而形成的一种品格,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以及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底蕴而共同形成的总体品格。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立德树人的基本理论概述
第一节 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内容
第二节 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中的功能

第二章 素质教育管理中的教育督导
第一节 教育督导概述
第二节 高校素质教育管理中教育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章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索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高校大学生素质以及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第四节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第五节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第六节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对素质、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理解
第二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第三节 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 几种不同类别的素质教育及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第五章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我国大学生素质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素质教育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第三节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效结合的模式
第四节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第六章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第一节 校园制度文化概论
第二节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及其指导思想
第三节 校园文化的传播途径

第七章 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渠道
第一节 举办高校名师讲坛
第二节 修建校园文化长廊
第三节 规范校园文化活动
第四节 设计人文素质拓展的目标
第五节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