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代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5524219
  • 作      者:
    编者:张晖|责编:荀红晓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晖,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课题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
  
  卢兆彤,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农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副团长,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项目,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李桂华,历史学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现兼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党委理论宣讲团秘书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学术新星,近年来主要从事农村基层党建、政党协商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并在《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为主题,汇聚了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科研的最新进展,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内涵、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探究、马克思主义城乡思想关系理论、扶贫开发的理论演进、脱贫攻坚的中国经验、农村基层党建与精神文化研究、农业历史文化与高等农业院校中国精神等内容,全方位展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理论探索和生动实践,反映了新时代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风貌。
展开
精彩书摘
  《新时代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三、适度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和鲜活的证明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独创性,这种独创性不是闭关锁国的闭门造车,而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借鉴和吸收世界上其他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为突出“四个自信”教育,“概论”课教学可以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相关教学内容中适度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教学的内容。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教学。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就其理论渊源而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设想。由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所以,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初,主要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描述。加之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时刻面临战争的危险,它的主要历史使命就是一方面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又要赶上甚至超过资本主义。所以,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其突出特征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国家所有制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苏联模式是一种备战型模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点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苏联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等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讲清楚苏联模式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重视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日益显现,我们也在探索“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逐渐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富民强国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所不同的相关比较,使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对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创新性和超越性,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比较教学。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以美英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这种模式在思想渊源上,崇尚自由主义和充分的竞争。二是以德、日为代表的“莱茵”模式。这种模式理论渊源是凯恩斯主义,其最显著特征是奉行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是以瑞典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模式信奉社会民主党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在政策上通过温和的调整和改良,逐步实现从资本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与上述几种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无论是价值理念还是制度设计上都有着与其根本不同的特点。政治上,它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经济上,它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文化领域,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外关系上,它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比较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独创性。它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引领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制度保障。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大量数据及鲜活的资料阐明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国际地位的空前提升。这样短的时间里,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国家,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在世界发展历史上是罕见的。中国今日的发展,无论相较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金融危机或债务危机而困难重重,还是相较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原因陷入发展陷阱而停滞不前,都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通过这种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
展开
目录
教学研究篇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要矛盾
怎样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中班上课、小班讨论”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专题为例
“概论”课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学探索
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以研究生支教团为例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内涵的思考
生态道德: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
资本逻辑与分工悖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共建美好世界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经济奇迹探究
改革开放40周年的理论逻辑与经验总结: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的研究视角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党的优良传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红色基因

理论研究篇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论析
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新时期中共妇女运动方针演变探究——以1978年后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为主要内容的考察
脱贫攻坚的中国经验
我国扶贫开发的理论演进、实践发展与思路创新
新时期改革背景下精准扶贫多渠道融合机制初探——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调研结果为例
中国农村基层党建与精神文化研究——中国农村基层党建文化建设专题研究报告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及对当前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启示
我国乡村绿色发展的形势与对策分析
农业历史文化与高等农业院校中国精神的培育
英国执行局化改革的二十年:回顾与启示
政制的平衡——约翰·亚当斯研究述评
新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20世纪70年代初官厅水库污染治理的历史考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