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儒家教化的理论智慧
论儒学的医疗之维——儒学生命教化论的一个新维度
一、“急救心火”与“因病立方”
二、“书本草”与“中和汤”
三、“浩然之气”与“仁者之寿”
四、儒—医与生命—教化
论儒家的圆善逻辑——儒家“德福智慧”理论进路的再审思
一、儒家德福智慧的基本理论趋向
二、儒家德福智慧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德福之意蕴及其意义关联
四、何种意义上的“德福不一”
五、“德福一致”与“德福不一”之间
六、德福一贯
七、结语
论儒家的困境智慧
一、从孔子厄于陈蔡谈起
二、处困之道
三、不容而后见君子
四、困乐圆融与忧困结合
五、结语
《易传》中的君子智慧
一、君子的基本品质
二、本天道以立人道
三、修人道以证天道
孔子儒学的“求道”特质
一、说儒
二、原道
三、论易
第二部分 儒家教化的经典诠释(上)
孔子“五十以学《易》”辨正
一、“五十以学《易》”之解的历史考察
二、“五十以学《易》”章的新解
三、孔子五十学《易》之原因的可能阐释
孔子为何“老而好《易》”
一、学《易》历程
二、思想内因
三、文本新识
四、余论
论孔子的易学观
一、“见仁”与“见智”
二、“乐辞”与“取象”
三、“观德”与“达道”
论孔子易学中的德与占
一、“德义”与“占筮”的内涵
二、“德义”与“占筮”的关系
第三部分 儒家教化的经典诠释(下)
朱子为何看重《大学》
一、经典与教化
二、思想与工夫
三、经世与行道
梁漱溟为何看重《大学》
一、“道”与“近道”
二、揣量与印证
三、主宰与自力
中国《大学》图史源流及其理论价值
一、《大学》图的开山之作——朱子《大学》图
二、宋代《大学》图——以黎立武《古大学本旨图》为例
三、元代《大学》图——以程复心《四书章图纂释》之《大学》图释为例
四、明代《大学》图——以刘蕺山《三纲八目图》为例
五、清代《大学》图——以毛奇龄《大学知本图说》为例
六、《大学》图的理论价值与研究意义
四书图学的理论价值及可能——以《中庸》诠释的图解为例
一、“以图解经”的诠释特色
二、《中庸》诠释的图式面相
三、四书图学的可能与必要
第四部分 儒家教化的当代观察
教化儒学:一种系统性建构的当代新儒学体系——李景林先生的儒学观述评
一、“教化”之正名
二、教化儒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化儒学的理论形式
四、教化儒学的价值理念
五、教化儒学的文化立场
六、结语
儒家教化与当代价值观建设
一、教化观念可以纠正以往价值观建设的某些理论误区
二、教化观念有助于价值观的内在认同及其长效稳定
三、教化观念主张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机结合
四、教化观念强调从个体价值观到社会、国家价值观的一体有序推展
五、教化观念提倡道德培养与价值观建设的合力共育
六、结语
新时代爱国主义:从信念到行动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与传统
二、战疫中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现实逻辑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路径
北京书院:历史现状、功能转型与其发展策议
一、北京书院的历史与现状
二、北京书院的类型
三、北京书院的特色
四、北京书院的文化功能及现代转化
五、北京书院传承发展的转型模式
六、北京书院传承发展的建议
七、结语
八、附:古往今来的北京书院
今日传统文化经典会读应有之态度
一、先存“温情与敬意”
二、重视历代重要注疏
三、善于利用现代研究成果
四、微观考据与宏观义理相结合
五、逻辑方法与体认方法相结合
六、会读活动的基本组成、环节及其规矩
七、读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