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创新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145689
  • 作      者:
    作者:杨卫民|责编:徐雁华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卫民,1972年12月生,河南上蔡人。历史学博士、出版副编审,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沪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结合的理论、历史与实践研究,尤其是教育和文化创新、大众社会生活变迁。独著《摩登上海的红色革命传播:中共出版人在上海的社会生活实践(1920-1937)》,参著《危机与应对——1929-1933年上海市民社会生活研究》,主编《中小学生健康上网指南》,参编《城市化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主持完成党史类、文化类、出版类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党史类、历史类、文化类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体共分三部分五章。第一部分重在阐述近代中国革命和改良突飞猛进走向现代化时期的教育创新。第二部分是作者学习和工作之余进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重在阐述现代中国社会整体走向现代化时期的教育创新。第三部分重在阐述当下中华文明自信地走向现代化、全球化时期的教育创新。
展开
精彩书摘
  专业中多隐藏着个人的喜好和热爱,思政课里面蕴含着诸多兴趣的思想和思想的兴趣。每人皆有思想,相互交换,大家的思想皆有增加,这与交换苹果有本质的区别。四川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全国“最美教师”叶德元,对历史学专业非常热爱,经常把讲台当成自己的舞台,幽默信手拈来,举止“张牙舞爪”,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专业,颇受学生欢迎。这一点值得思政课堂借鉴,可以让师生在快乐交流中构筑优美的心景,也符合思政教育中的示范原则。
  我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时,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把中国古代传统和近现代社会变迁结合起来,就拿了一个唐三彩仿制品进课堂。首先,我让学生说这是什么,重点引导相关专业学生回答;接着,我将唐三彩的历史和文化与唐朝和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索、认知中华文明的科技,增加荣耀感;然后,我就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做了简要的说明,让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集中精力;最后,我把话题转移到1840年前后的中国,以便在对比中呈现近代中国的衰败化、边缘化,使学生对当下的所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和思考。另外,要让学生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丰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鼓励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再比如,当我讲授“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的内容时,先是提出一种说法:英国人常说,中国有“四大发明”,英国有“三大贡献”:英语、工业革命和议会制。就人类近现代文明而言,英国可以说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众多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英国逐步引领世界,开创了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全球体系和现代文明史。然后,我选择《大国崛起》中的片段进行播放。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体会到这一点。但我马上指出,殖民主义随资本主义而生,随资本主义而发展,因此在现代世界体系下,既有开发,也有剥削,“落后就要挨打”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发展逻辑同时展开,并且相互联系。这给了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诸多用心思考的机会。
  教师通过分享自己的专业爱好,不仅让学生习得许多新知、增添新的观感和听感,更重要的是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就会对自己专业的功能和价值的认知不断增强,这样就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意识。叩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思政课能进入一个广阔而迷人的天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不远人,但也要言之有文,才能行之久远。伴随着高校思政课的新要求和新发展,贴近学生,在思政课堂设计出优美动人的声景、风景和心景,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益探索。通过对贴近学生专业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探析,可以看出: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聆听专业的方向和结构,可塑造思政课堂的声景;精心选择课件素材,让学生领略专业的魅力和韵味,可聚焦思政课堂的风景;认真分享专业爱好,让学生品味专业的功能和价值,可构筑思政课堂的心景。声景是基础,风景是重点,心景是关键。思政课堂的互动性、立体性和品味性得以呈现。在高校思政课堂,贴近学生专业,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形成相应的教学声景、风景和心景,这与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形态相呼应。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聆听专业的方向和结构是基础,精心选择课件素材,让学生领略专业的魅力和韵味是重点,认真分享专业爱好,让学生品味专业的功能和价值是关键。如此,可以把老师所教的思政课程和学生的专业课联系起来,时间长了,两者就可以紧密结合起来。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新文化与新教育
第一章 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的教育创新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与平民女校教育试验
一、陈独秀、李达倡议建立女校
二、学校教学中的中国共产党人
三、慕中国共产党人之名而来的学生
四、中国共产党人对女校革命运动的支持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大学(1922-1927)的红色革命传播
一、济济一堂的中国共产党人
二、丰富的革命传播渠道
三、思想启蒙和人才成长的摇篮
第二章 陶行知教育救国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文化创新与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理念的发展
一、“爱满天下”教育理念的形成
二、文化创新与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理念的发展
三、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理念的深刻文化连接
第二节 平民教育视野下陶行知的英语学习和教育
一、陶行知早年的英文学习
二、陶行知留美及回国后的英文运用
三、陶行知的英语学习和教育观

第二部分 新时期与新教育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小学生教育创新
第一节 当代中小学生的教育类型及其组织
一、家庭教育的不同形式
二、学校教育的不同类型
三、中小学生对社会教育的认知
四、两种衍生的教育形态及其组织
五、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由高尚的个体
第二节 网络革命时代中小学生健康上网教育
一、网络革命时代的新文化
二、迅速成长的网络一代及上网问题
三、网络时代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指导
……
第三部分 新时代与新教育
结语 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教育创新
附录1 中国古诗文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附录2 以“四史”书写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