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研修及其组织管理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区域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国家各级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区域研修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和途径。区域研修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区域研修的组织管理直接影响区域研修的效果。本章从区域研修的概念与特征着手,在梳理区域研修的定义、特点、内容、形式及活动的基础上,对我国区域研修组织管理发展现状开展了基线调研,并对现有区域研修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文献综述,以期更深入、全面地认识区域研修及其组织管理的发展。
第一节 区域研修的概念与特征
在逻辑学上,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性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 本节对区域研修的定义、特点、内容、形式、活动等方面做了重点梳理,旨在深入认识区域研修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区域研修的概念,了解区域研修的特征。
一、区域研修的定义
区域研修起源于“片区研修”“联片教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区域研修的内涵不断拓展。结合国内研究者的概念界定,我们认为,区域研修是指一个或多个区域教育部门组织的跨学校、跨学区或跨区域的教师教研或培训活动,它以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片区之间、区域之间的协同为途径,以学校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研修主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旨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为进一步认识区域研修,需要辨别区域研修与区域教研、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区域研修与区域教研
理解区域研修与区域教研,重在认识“教研”“培训”“研修”三者之间的发展演变。“研修”的前身是“培训”和“教研”。“教研”指“教学研究”,侧重于对教学问题的探究,在我国承担教研责任的主体是各级教研室;“培训”侧重于教师继续教育,对应的主体是各级教师进修学校。21世纪初,在“教研训”一体化理念的影响下,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导,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机构逐步整合,“教研”与“培训”相互融合,渐被“研修”一词替代。目前,“区域研修”与“区域教研”的概念已不再细分,对于教师来说,二者既指教研也指培训。
(二)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网络研修
校本研修从21世纪初成为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方法,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作用。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的一种教师教育模式,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途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校本研修的对象是学校课程以及课程的实施,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然而,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师资力量雄厚的优质学校通过校本教研为本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但是对于普通学校,校本教研面临教研组织形式僵化、教研程序规范不足、缺乏校外支持等一系列问题,校本教研不仅没有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增加了教师负担。而且,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很多小规模的教学点,这些教学点一个学科只有一位教师,无法形成学科组,更谈不上开展校本教研。
为解决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联片研修、区域研修逐步发展起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这种体制有利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区域内将各个学校组织起来,形成跨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协作机制。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还能实现区域内教师的共同成长与资源共享。
网络研修起初为远程研修,后来也称虚拟教研、数字研修等。学者对网络研修的定义不一,但大家一致认可的是,网络研修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解决学校教育中真实的教学问题为着眼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网络研修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方便快捷等优点,是教研适应信息社会、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可以看出,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网络研修息息相关。三者的共同点都是以解决真实的教学问题为出发点,*终目的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的区别主要在于组织单位和参与范围不同,区域研修由区域教育部门,如电教、教研、师训等部门组织,多是自上而下,涉及多所学校,甚至多个区域;校本研修则以校为本,主要是由学校内部教师组织并参与。区域研修离不开校本研修,校本研修解决的是区域研修前期需求和后期实践的问题,区域研修是校本研修的扩展。传统区域研修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分散,受时间和空间制约,在面对面的区域研修活动中,教师参与度不高 ,研修活动资源难以汇聚,教研数据采集困难,区域研修耗时耗力,质量难以保障。网络研修侧重于强调研修环境,其与区域研修的融合能够极大地促进区域研修的发展,有助于区域研修打破时空壁垒,推动区域资源共建共享。
二、区域研修的特点
随着教育教研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研修制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各地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区域研修模式,例如:四川省叙永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区域研修联盟,将南北学校、强弱学校有机结合,形成研修共同体,创建了区域研修新模式 ;北京市通州区教研中心以促进区域整体教育科研发展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对象,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了“课题 课程 课堂”区域研修模式 ;重庆市沙坪坝区探索在教学转型和教研转型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区域教育的整体变革 ;还有基于“天河部落”“海盐教师博客群”“苏州教育博客”等网络研修社区的区域研修。总的来说,我国区域研修呈现了组织性、整体性、集群性、协作性、共享性的特点。
组织性指区域研修不是教师自发生成的,它在行政区域(区、县)内由电教、教研、师训等部门协同,有组织地进行。这种有组织的开展保证了区域研修的范围、内容、形式等的统筹安排,自上而下推动“强校帮弱校”“城市学校带动农村学校”顺利实施。
整体性指区域研修面向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在区域研修过程中,通过组织单位把握整个区域各学校之间的关系与平衡,并在规划、管理、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整体决策。
集群性是集群化的体现,它表现在区域内优质资源的集群、不同学科的集群、不同学段的集群和不同身份的人的集群。优质资源的集群包括人员资源、政策资源、技术资源等,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身份的人(教研员、专家、教师等)的集群则可在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教学内容、教法、学生多方面问题的教育研究或探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协作性指区域研修是在不同学校间开展的,涉及管理者、教研员、专家、教师等多个角色,通过区域研修,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不同的人员角色之间打破了原有的壁垒,在区域研修活动中协作成长。
共享性指在区域研修过程中,所有参与的学校共享优质资源,通过区域多部门的协同组织、整体性把握,在集群化的优势下,通过管理者、教研员、专家、教师共同参与,共创和共享区域研修的优质成果。
三、区域研修的内容
区域研修的内容涵盖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更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概言之,区域研修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大块:①以教材(课例)为载体,对教材(课例)进行探讨,如备课、磨课、案例学习等;②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载体,探讨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学过程及结果评价,以及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跨学科融合等;③以学生的学习或心理问题为载体,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常见学习或心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普适性解决方案;④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和科学性的探索。
与校本研修的内容相同,区域研修的内容也包含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校本研修的内容不同的是,区域研修的内容站位更高,解决的问题更普适,不仅关注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更关注整个区域内各学校、各阶段教师的协同均衡发展。随着各地对区域研修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在区域组织部门的协同下,各地区域研修更加注重内容设计,常态化的内容逐渐课程化,部分地区已经能够按照研修课程分层、分阶段实施。
四、区域研修的形式
传统的区域研修形式主要通过面对面进行,从参与人员来说,具体有“1对1”“1对多”“多对1”“多对多”等。然而,面对面的区域研修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常常存在组织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的工学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日益紧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这使得通过网络开展区域研修成为可能。如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区域研修形式在各地受到广泛欢迎。区域研修的形式更加多样,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一)1对1研修
顾名思义,“1对1研修”就是两人进行线上或线下的研修,两人通常来自不同的学校,或在研修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如指导者与被指导者),根据同一个研修内容开展,两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的。常见的应用场景有线上或线下磨课、线上或线下专家点评指导、线上或线下问题探讨、同步异地或异步异地线上学习研修课程等。
(二)1对多研修
“1对多研修”的参与人数通常在3人或3人以上,研修过程中至少有两种研修角色,根据同一研修内容开展,多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或多向的。常见的应用场景有线下的教学观摩、线下的专家讲座、线上的专家讲座、线上的教学观摩、线上的教师说课等。
(三)多对1研修
“多对1研修”一般有两种研修角色,即指导者与被指导者,通常为多个指导者对1个被指导者。多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或多向的。常见的应用场景有线上或线下的跟踪指导或针对性指导。
(四)多对多研修
“多对多研修”是区域研修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研修过程中有多个角色,各角色协同,共同完成研修目标,多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或多向的。常见的应用场景有线上或线下的辩课、线上或线下的教师共同体研修,这种研修方式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基于某个主题、活动(比赛)或者某个机构(如教师工作坊)等。
五、区域研修活动
区域研修活动是区域研修实践的具体体现。在区域研修目标的指引下,各研修角色根据区域研修的内容,选取适当的研修形式,基于各项保障机制(人员保障、资源保障、技术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等),按计划开展各项研修活动。区域研修活动的环节一般包括计划、实施、过程监测、评价、反思等,通过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实现预期的活动目标。区域研修活动形式一般包括教学观摩、专家讲座、区域教学活动(比赛)、教师研学、教师工作坊、课题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