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多元智能新视野(经典版)
0.00     定价 ¥ 89.9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2226144
  • 作      者:
    作者:(美)霍华德·加德纳|责编:刘晋苏|译者:沈致隆
  • 出 版 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加德纳多元智能系列畅销经典。本书是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哈佛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大师加德纳的经典名著,畅销多年,经久不衰。加德纳被誉为“教育界的哥白尼”和“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科学家”。

●引发教育界地震式变革。一本书讲透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概念及前沿成果,分阶段解读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方案,是当代教育学界、心理学界的行动参考指南。

●“十二五”重点指导参考书。这本书是我国“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指导参考书,在教育学术类著作中被置顶推荐。

●名家译作。加德纳好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专家沈致隆教授亲自主持翻译并审校,沈致隆教授从1994年起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亲自翻译了加德纳的5部作品,并承担了加德纳9部作品的中译本主编和审校工作。

●大师助力推荐。心流理论之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世界知名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世界知名教育改革权威、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前委员雷克斯福德·布朗,法国知名教育家、畅销书作家布鲁诺·赫斯特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展开
作者简介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当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被誉为“教育领域的哥白尼”和“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零点项目”负责人,曾在世界多国的31所大学和学院获得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学、法学、文学等学科荣誉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智能理论、创造能力、领导能力、艺术教育等领域研究。

●已出版30本著作,作品被译为32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并广受赞誉。曾在《华尔街日报》“全球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排行榜上位列第五。


展开
内容介绍

●智商分数能够判定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吗?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哈佛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大师霍华德·加德纳给出了震惊教育界的答案。通过加德纳的作品,我们懂得人类的智力能力是多元化的,每个孩子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智能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孩子,更不能让孩子成为互相攀比的牺牲品。

●这本书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提出25周年之际,加德纳教授对理论核心的整体回顾,并对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教育领域的应用给出了前沿分析,并就实践成功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展示,为广大教育行业从业者提供详尽的落地参考方案。

●这本书充分展示了对个性的尊重和理解,充满了对个体无限潜力的认可。加德纳的理论会带给家长、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全新的教育观念,帮助更多的孩子成为有自信、有个性、有无限可能的人。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一切开始于巴黎,时间是1900 年,也就是著名的“美好年代”。这个城市的父亲们,向阿尔弗雷德·比内这位天才的心理测量学家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请求。当时,大量的家庭从法国各省迁居巴黎,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家长们希望比内可以设计一种测试方法,对巴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预测。

正如大多数人所知,比内成功了。很快,他的发明就被命名为“智力测验”,测验结果被称为“智商”,即“IQ”。如同其他巴黎时尚一样,“智商”很快就传到了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智商”这一说法在美国就已经相当受欢迎,当时的军队甚至对一百多万名新兵都进行了这个测验。随着它在美国军队中的应用,随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比内的发明真正地红遍了美国。从那时起,“智力测验”成了心理学最伟大的成就,被认为是一项广泛、实用的科学工具。

是什么原因使“智商”引起了轰动呢?至少在西方,人们往往依靠直觉来判断或评估人的聪明程度,而现在智能似乎定量化了。就像去测量一个人的实际身高或判断他的身高发育状况一样,现在人们似乎能准确测量一个人的实际智能或判断他的智能成长水平。我们能够并可以使用同一把测量智力能力的尺子,去测量每一个人并为之排序。

从那时起,人们一直寻求着测量智能的完美方法,从未间断。举例来说,下面是关于这种测量的一则广告:

您想通过一种快速的测验,准确、可靠地判断一个人的智能吗?仅需进行3 组测验,每组测验仅需4 ~ 5 分钟。这种测验不依靠语言表达和主观性的评分,即使是严重残疾甚至瘫痪的人,只要能对问题表达肯定或否定,皆处于适用范围。无论是两岁的幼儿还是优秀的成年人,都可以使用同样简短的一组题目和相同的方式进行。全部花费只需16美元。

如今,这种可以完成所有测量任务的单一量表仍然有很大需求量。美国心理学家阿瑟·詹森(Arthur Jensen)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被试的反应时间来判断他的智能:一组灯光亮了之后,测量被试的反应速度就可以确定他智能的高低。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则建议直接观察脑电波。而随着基因芯片的出现,许多人都期待着有一天,只要我们看一下特定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座,然后读出这个人的智商,就能信心十足地预言他的前途。

当然,智力测验还有更加精密复杂的变种,其中之一就是SAT。开始,它被称作“学业能力测试”(Scholastic Aptitude Test),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发生了改变,现在叫作“学业评估测验”(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这两种考试的目的都与智力测验相同,SAT 测试分成语言和数学两部分。如果把一个人在测试中两部分的得分加起来,就可以判断他在某一方面智能的高低。后来,写作和推理的内容被加入了这项测试之中。举例来说,专为天资优异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或举办的学历教育,就通过这一测试录取学生。如果你的智商超过130,就能进入此类学校或班级就读。如果你的智商是129,对不起,那里没有你的位置。

这种判断人的智能高低的一元化观点,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学校观念,我称之为“统一制式观念”(uniform view)。在以这种观念为基础建立的“统一制式学校”里,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相同的课程即核心课程,可选项极少。只有较好的学生,可能就是智商较高的学生,才被允许选修需要批判性阅读、计算和思考等技能的课程。这些统一制式学校所使用的评估方法,往往是各种类似SAT和智力测验的考试,学生用纸和笔来完成。这些考试的成绩可以将学生排出令人感觉可信的顺序,“聪明的”和“有前途的”学生被送进较好的大学。他们将来可能——仅仅是可能——在社会上享有更高的地位。毫无疑问,这种选拔方式对一部分人有积极影响,如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因为这种考试和选拔体系有利于英才教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推荐。

这种统一制式学校看起来似乎很公平,毕竟它对待每个人的方式都相同。但是许多年以前我就意识到,这种貌似合理的学校,实际上是完全不公平的。统一制式学校只挑选并重视某种类型的智能,我们在这里暂时称之为IQ/SAT 智能。有时候,我也称之为未来法律教授的智能,就是约翰·豪斯曼(John Houseman)在电影《力争上游》中扮演的查里斯·W.金斯菲尔德(Charles W. Kingsfield)博士所拥有的智能。在这样的学校里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人,也很容易在IQ/SAT 类型的测验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但我想谈的是对智能的不同看法,并介绍一种完全不同的看待学校的观点,这就是多元智能观,亦即承认存在许多不同的、各自独立的认知方式,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强项及其对应的认知风格。同时,我还想介绍一种建立在多元智能观之上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individual centered school)模式。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在比内那个时代人们还不知道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如认知科学或称思维科学,以及神经科学或称脑科学的某些成就。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多元智能理论。现在,就让我说明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观点,以便在后面的章节中谈论其对教育的意义。

在我介绍这种观点之前,请读者暂且先从世俗的智能判断标准中解放出来,让思想自由地翱翔于人类所有的能力之中,说不定还需要换位思考,来思索人类智能的判断标准。在这个想象的实验中,你或许会被杰出的象棋大师、世界级的小提琴家、世界体育冠军所吸引,因为这些人的表现十分突出,确实引人注目。由此,一个完全不同的智能概念可能产生。这些象棋大师、小提琴家、体育冠军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是聪明的吗?如果是,为什么智力测验无法辨认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呢?如果他们不够聪明,那么是什么使他们取得了如此出色的成就呢?一般来说,为什么当代的智能结构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许多杰出表现?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多元智能理论
第1章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智能是什么
最初的7种智能
新确认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独特贡献
破除偏见,承认智能多样性
第2章 25年后的回顾
是否存在其他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基础
智能和行业/ 领域的关系
智能的三个不同定义
智能的模式
第3章 超越智能:人类的天赋矩阵
天赋的分析框架
天赋矩阵及相关概念
传统心理学对天赋矩阵的研究
对智能及其有关事物的当代观点
5岁时:对行业/ 领域一无所知
10岁时:开始掌握行业的规则
青春期:站在十字路口
成熟的实践者在天赋矩阵中的位置
对教育的启示
第4章 通往教育的桥梁
罗夏墨迹测验
涉足教育领域的新行动
三个重要的教育学推论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
第5章 理论和实践中常见的问题
有关术语
理论本身
智能的评估
智能及其组合的细微结构
不同群体间的智能差异
智能和生命的历程
其他方面的问题
第二部分 教育实践
第6章 幼儿智能的早期培育:“多彩光谱”项目
“多彩光谱”的评估方法及实施过程
最初结果的分析
行事风格的影响
家长、教师和“多彩光谱”三者观点的比较
“多彩光谱”vs 斯坦福- 比内智力量表
“多彩光谱”的局限及应用前景
对未来的初步展望
“多彩光谱”方法的延伸
第7章 小学阶段的有益实践:项目制教学法
一所多元智能学校
项目成果的评估
项目制教学法的“脚手架”
第8章 学科理解的多元切入点
理解:教育的一个直接目标
如何实现真正的理解
对课程的启示
专业知识与通用知识之间的平衡
展现“理解”的博物馆
实现理解的多元切入点
关于特殊群体的话题
第9章 高中学科的探索:“艺术推进”评估法
是否存在艺术智能
艺术教育方式的选择
艺术教育的现状
“零点项目”的艺术教育方法
“艺术推进”评估法
两种值得推荐的艺术教育方法
第10章 标准化考试的替代方案:情境化评估
比内、考试社会和学校教育统一观
评估替代方案的来源
新评估方法的8个特征
迈向评估社会
第三部分 最新展望
第11章 智能与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视角中人的智能
智能的新概念
当代后工业社会的两个例子
社会基础框架的需求
通过情境化评估激发智能
第12章 多元智能理论与企业管理
教育领域与工作场所中的智能
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企业管理中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应用的四个场景
多元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启示
第13章 多元智能理论的未来
智能研究的8个阶段
多元智能理论的拥护者
多元智能理论的世界之旅
未来研究和应用的路线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