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TRIZ和可拓学集成模式
0.00     定价 ¥ 27.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40552997
  • 作      者:
    作者:周贤永|责编:元方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结合高等学校开展创新方法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选取技术创新问题的基本原理作为突破点,从“方法”和“工具”的角度,以创新方法研究中的经典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入我国原创科学理论——可拓学的相关形式化分析方法,讲述基于TRIZ和可拓学的技术创新工具的理论与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创新方法在不同专业领域的扩展、经典TRIZ理论的分析、基于可拓学的TRIZ矛盾系统模型与解决机制研究、物场分析功能模型和资源模型、技术创新理论的理想化水平实现、创新产品的孵化与商业化实施。 本书将技术创新理论与机械设计、技术创新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内容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掌握技术创新的理念与思路,学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全面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动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经典TRIZ理论的应用研究
1.2.2 关于技术领域矛盾本质及其解决方式的研究
1.2.3 关于理想度水平的形式化研究
1.2.4 关于经典TRIZ理论的改进研究
1.2.5 关于包含复杂矛盾情形问题的研究
1.2.6 关于TRIZ理论与需求导向设计理论的集成研究
1.2.7 关于TRIZ物场分析法及资源应用的研究
1.2.8 关于可拓学与TRIZ理论关系的研究
1.2.9 简要评价
1.3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课题的创新性
第2章 基于TRIZ的三种技术创新方法比较分析及其缺陷
2.1 三种典型技术创新方法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2.1.1 三种典型技术创新方法产生背景及其理论基础比较分析
2.1.2 三种典型技术创新方法分析框架和主要工具
2.1.3 三种典型技术创新方法操作流程比较分析
2.1.4 三种典型技术创新方法综合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2.2 OTSM与USIT两种新型技术创新方法的缺陷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可拓学的TRIZ矛盾系统模型与解决机制研究
3.1 可拓学理论解决矛盾系统问题的必要性与适应性
3.1.1 最优化方法对于OTSM-TRIZ矛盾系统的非适用性分析
3.1.2 约束满足问题(CSP)分析方法对于解决矛盾系统的非适用性分析
3.1.3 TRIZ矛盾解决工具的缺陷
3.2 基于可拓学的TRIZ矛盾系统基本模型
3.2.1 应用可拓学分析和解决TRIZ矛盾系统的可行性
3.2.2 基于可拓学的矛盾系统模型
3.3 基于TRIZ和可拓学的矛盾系统解决机制分析——以若干经典创新案例为例
3.3.1 基于现有可拓学方法的矛盾系统解决思路
3.3.2 经典创新案例矛盾系统解决方法剖析
3.4 基于可拓学和TRIZ理论的矛盾系统消除一般机理与操作流程
3.5 个人抵押贷款保险费用自动计算程序开发案例
本章小结
第4章 TRIZ40条发明原理的可拓变换表述形式研究
4.1 可拓变换、基本变换和传导变换的内涵
4.2 TRIZ40条发明原理的可拓变换表述形式
4.2.1 相关符号说明
4.2.2 40条发明原理的可拓变换形式
4.2.3 讨论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可拓学的物场分析功能模型和资源模型
5.1 基于可拓学的TRIZ物场分析模型
5.1.1 基于可拓学与TRIZ物场分析的功能模型
5.1.2 基于可拓学与TRIZ物场分析的功能模型应用
5.1.3 基于可拓学功能模型与铁磁效应的现代科学效应应用机理
5.2 基于可拓学与TRIZ理论的资源分析方法
5.2.1 基于可拓学基元分析的资源定义
5.2.2 基于可拓学的资源搜索算法与应用方式
5.2.3 资源与其他解题工具的综合应用方式
5.2.4 资源应用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格论和TRIZ技术进化理论的理想化水平表述方式
6.1 问题的提出
6.2 基于格论的理想化水平表述方式
6.2.1 格论概念简介
6.2.2 基于格论的技术系统理想化水平表述方式
6.3 基于格论的理想化水平表述方式的应用
6.3.1 理想化水平的提升方法
6.3.2 “反常案例”的直观解释
6.3.3 技术进化S曲线-理想化水平变化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