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城市专利质量评估与广州实践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55452
  • 作      者:
    作者:丁焕峰//曹建云//陈欣|责编:郝悦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提升城市专利质量水平是创新驱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书在构建城市专利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测度了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专利质量综合指数,分析了中国城市专利质量的时空演进规律,对广州城市专利特征和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全书共6章,研究内容包括城市专利质量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专利质量综合指数测度、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专利质量时空演进规律、广州城市专利特征和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绩效评估等。 本书可供城市创新和专利管理者、研究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2012年以来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动力面临着新旧更替的情形,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改革开放40年(1979~2018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年均增长率为9.4%。经济增长的来源可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从总供给的视角看,经济增长来源于劳动力、资本要素的积累,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提高;从总需求的视角看,经济增长来源于消费、投资、净出口、政府购买的需求增长;从产业视角看,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总供给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过去的资本和劳动力累积转变成基于要素质量提高和要素优化配置的生产率的提高;从总需求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过去的投资出口需求转变成消费需求;从产业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过去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转变成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赵昌文等,201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确定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指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2020年2月,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转变科研考评方式,注重专利转化运用,向滥竽充数、竞争力不高的垃圾专利说不。
  专利数据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可知,2019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40万件,为全球受理专利申请数量*多的国家。2018年,中国受理53345件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申请,位列世界第二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申请大国,但从专利结构看,中国的专利实力却比较薄弱,专利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来自中国的所有申请中仅有4%在国外提交,相比之下,国外申请占日本和美国申请总量各自的43%左右。中国城市专利质量水平普遍不高,出现了一些专利“泡沫”和“创新假象”(张杰和郑文平,2018),专利发明的国际竞争力普遍不强,技术先进性有待提高,在专利结构、专利市场运营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地区专利质量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相比于专利数量,城市专利质量水平更能衡量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地方政府需要更加注重提升城市专利质量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地区间激烈的竞争。因此,提升城市专利质量水平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城市专利质量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是什么?城市专利质量评价测度体系该如何构建?全国城市专利质量水平及其时空演进状况如何?广东作为经济强省,其城市专利质量时空演进状况如何?对技术转化的影响如何?上述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迫切需要解答。本书将从专利质量概念视角,基于全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分析城市专利质量的内涵、城市专利质量衡量指标,构建城市专利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分析全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1~2013年城市专利质量时空演进状况、广东城市专利质量时空演进状况及对技术转化的影响等问题。从城市专利质量的维度去分析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变、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分析全面提升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的途径,并结合广州专利发展实践,对广州专利合作与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进行考察。
  本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用法学领域中的专利质量概念,从城市专利质量维度去刻画城市创新实力,并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选取出12个指标从专利结构质量、法律质量、技术质量、经济质量多层面构建城市专利质量评价体系。基于2001~2018年全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计算对比2001~2013年我国279个城市专利质量(城市专利质量需要经过一定年限才能体现,选取5年时滞,故仅能计算得到2013年数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在计算出城市专利质量的基础上,利用非参数核函数估计、区域差距测量指数、全局自相关检验、局域自相关检验、一般收敛模型等经济学工具分析我国城市专利质量的时序演进、地区差距,反映我国城市创新实力的变化及地区差异,对于我国全面提升创新实力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第三,在前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广东城市专利质量进行时空演进分析,并对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中心城市深圳与广州的城市专利质量进行对比,*后将城市专利质量对技术转化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对于反映广东城市创新实力变化及地区差距、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中心城市间的创新互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书计算对比2001~2013年我国279个城市专利质量、分析我国城市创新实力的变化及地区差距、分析广东城市创新实力变化及地区差距,对于我国全面提升城市创新实力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1.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专利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为法学领域的理论研究,目前尚未对专利质量内涵达成共识,有关实证研究甚少,而城市专利质量是在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实证分析中提出的,相关研究更少。为了更好地阐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本章将着重梳理专利质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在第2章中对城市专利质量内涵做出探讨并给予合理的界定。
  1.2.1专利质量内涵的研究
  对专利质量的研究是源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大量出现垃圾专利、专利怪物等问题专利,吸引了诸多国外学者的研究目光,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国内学者也将研究目光关注到我国的专利质量状况上,并在学习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专利质量的状况进行了研究。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经检索发现,国内专利质量研究机构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主力,包括中国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等,发表文章大部分是在2010年之后。可见国内专利质量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2004年前,大多国内学者认为专利质量即为符合专利授权标准的程度,国内学者大多将研究目光关注在专利及专利质量的一般概念性介绍,包括法律知识的介绍以及专利授予的三种特性标准的介绍,总体上看,研究性都较弱。吴兆平和曹绍文(1988)介绍了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程序。吴观乐等(1991)介绍了三种类型专利的质量特点,林中(1996)介绍了专利审查授权的三个质量标准,专利只有符合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才可被授予通过。
  2004年后,国内学者将国外对于专利质量内涵的研究成果引入国内学界,并对专利质量的界定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研究。虽然学界至今尚未对专利质量内涵达成共识,但对于专利质量内涵的认识已发生跨越性的改变。第一,专利质量的内涵不仅仅是法律层面内涵,更包括经济层面内涵。过去,专利质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学领域,因而学者对专利质量的认识是基于法律技术内涵,认为符合授权审查条件的专利即为高质量专利。但随着政府对知识产权经济的日益重视,专利质量的经济内涵被提出。朱雪忠和万小丽(2009)认为,基于审查者的专利质量定义只判断了专利是否符合授权实质性条件,竞争力视角下的专利质量是指专利技术对使用者形成竞争力的重要程度,兼具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第二,专利质量的内涵需要系统化定义。学者在实证中通过构建专利质量评价体系来反向思考专利质量的界定,随着各种各样的专利质量指标体系的提出,专利质量的概念也由原来的平面定义衍生为系统化定义。
  专利质量现有的系统化定义主要可分为几种类型:①基于专利构成要素及特征的系统化定义;②基于专利“产生—运用”过程管理的系统化定义;③结合专利构成要素、特征及专利“产生—运用”过程管理的系统化定义。
  基于专利构成要素及特征的系统化定义。基于专利独占性的特征,黄微等(2008)、刘驰等(2009)提出,从专利技术知识层面的纵深程度、专利技术知识领域的涵盖宽度及专利的时效性独占保护三个方面对专利质量进行界定。石书德(2012)分析国家专利质量的各项内涵要素,通过专利申请质量、国际化水平、有效专利持续时间和技术影响力四个维度去反映我国与外国专利质量水平的差距。詹卓(2014)、王峰(2014)、韩福桂和佟振霞(2016)、毛昊(2018)、陈欣(2017)、宋河发等(2010)、谷丽等(2017)基于专利的内涵,认为专利质量包括专利作为发明创造反映的技术质量、专利作为专利文献反映的法律质量、专利作为知识产权反映的市场运营质量三个方面内涵等。
  基于专利“产生—运用”过程管理的系统化定义。基于专利“产生—运用”过程,朱雪忠(2013)提出,从申请文件质量、审查质量、技术质量与经济质量界定专利质量。候金志(2015)从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绩效评估的角度出发,将专利质量从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四阶段过程进行界定。赫英淇和唐恒(2017)、刘洋等(2012)认为,从专利的产生过程来看,专利质量由发明质量、申请质量和审查质量共同决定。刘磊等(2014)认为专利的法定授权条件是专利质量概念的核心,并从发明创造过程、申请文件撰写、专利文件审查、经济价值实施过程界定专利质量。
  结合专利构成要素、特征及专利“产生—运用”过程管理的系统化定义。何甜田(2014)从专利的生命周期和价值取向两个维度去界定专利质量。一方面,专利质量是一个贯穿于发明创造期间、专利申请期间、审查授权期间、使用期间四个时间阶段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专利质量基于不同主体的价值取向,分别体现了法律性评价、技术性评价、经济性评价。孙玉涛和栾倩(2016)基于专利化过程提出“三阶段—两维度”专利质量测量指标体系模型,即从技术发明、申请审查和授权保护三个阶段,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两个维度构建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并以中国C9联盟高校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专利质量内涵的其他研究。一方面,由专利质量衍生出的专利竞争力等概念。万小丽和范秀荣(2014)认为,高校专利竞争力包括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维度。现实竞争力包括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潜在竞争力包括研发潜力和专利增长。邢梦盈(2016)认为,可通过专利产出实力、专利质量实力、专利效益实力和专利支持实力建立起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体系,评价区域的专利竞争力。夏绪梅和孙青青(2015)为准确衡量地区专利成长状况,建立包括增长指数、质量指数、效率指数和潜力指数的专利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另一方面,针对现有内涵的缺陷,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其他内涵的理论研究。黄丽君和李娟娟(2018)提出,从专利法的立法目的角度来考量,并非技术贡献大的即为高质量,技术贡献小的即为低质量,其重点在于均衡、适度、清晰、相对稳定。毛昊(2018)认为,专利质量并不是简单指标就能够衡量的,市场实践中更趋全面的评价还需要增加专利持有者特征、专利动机、产业属性等更加丰富的维度。
  1.2.2专利质量指标的研究
  关于专利质量的相关指标研究,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首先研究的还是专利的数量类指标,如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数量占比等。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逐渐发现,单一的数量类指标虽然可以从总体上反映某主体的专利质量状况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3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9
第2章 城市专利质量内涵与评价 11
2.1 专利质量内涵 11
2.2 城市专利质量的内涵与特征 19
2.3 城市专利质量的评价体系 21
2.4 城市专利质量综合指数的构建方法与数据来源 26
2.5 城市专利质量综合指数的评价结果 29
2.6 本章小结 37
第3章 中国城市专利质量时空演进 39
3.1 中国城市专利质量时序演进特征 39
3.2 中国城市专利质量区域差距测度 43
3.3 中国城市专利质量空间演进特征 45
3.4 中国城市专利质量一般收敛性 50
3.5 产业协同集聚能否提升城市专利质量 54
3.6 本章小结 72
第4章 广东城市专利质量与广州特征 74
4.1 广东城市专利质量特征 74
4.2 广东城市专利质量对技术转化的影响分析 82
4.3 广州专利发展特征 85
4.4 广州校企专利合作网络的计量分析 97
4.5 本章小结 105
第5章 广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绩效与专利策略 107
5.1 广州专利密集型产业:识别与特征 107
5.2 广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绩效:评估与影响因素 125
5.3 广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路径与专利预警机制 144
5.4 本章小结 158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62
参考文献 16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