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思麈谈(南来北往科学文化相问集)(精)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2310515
  • 作      者:
    作者:章梅芳//吴慧|责编:杨磊
  • 出 版 社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由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章梅芳,科学史博士、出版人吴慧两位合撰。 本书所涉文章大多是二位作者在《科学时报》上合写过的“南来北往”的专栏,主要涉及读书、观影等的思考,还有对和科技有关的时事发几点感慨。 细微之处,解读科学文化;宏观视野,传递科学思想。
展开
作者简介
章梅芳,1979年生,女,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现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编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已出版学术著作1部(《性别视角中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2005年),编著1部(《性别与科学读本》,2008年),译著1部(《怀孕文化史:怀孕、医学和文化(1750~2000)~,20lO年);在《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的文章大致分为“女性话题”“书桌边上”“科普科幻”“时闻我见”几个部分。尽管书中涉及的话题有些零散,但主线是科学文化。 第一辑可以视为性别科学史的通俗解说;第二辑有对国内科学文化圈子里一些热门话题的呼应或回应;第三辑涉及了一些科幻影视作品;最后一辑是两位作者对范围更为广阔的话题的见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女性气质注定与科学格格不入
章梅芳 吴慧
章:这个“南来北往”对话栏目,是专为《科学时报·读书周刊》而开的。因为都是与科学多少打些交道的女性,所以,第一次对话,就先谈谈科学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吧。
科学界的女子,时常保持严肃的面部神情,戴着深度的近视眼镜,发式简单甚至常有些凌乱,看起来很古板;衣着也常是实验室里统一发放的白袍子,轻松时最多是衬衫和仔裤,总之是偏男性或至少是中性的打扮;似乎只有这样,才像个真正的女科学家;如若浓妆艳抹,或身着飘逸长裙,那显然是很不妥当的。科学界的女子,在性格上也常是十分坚毅执着的,有着一般女子所不具备的刚强和韧性。这些都是文学与影视作品塑造的女科学家的一般形象,至于现实中的女科学家究竟是何种装扮、哪种性格,有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只是,为何文学与影视作品要这么来刻画和宣传女科学工作者,以至于她们的上述形象变得那么深入人心?
吴:你的描述,让我想起少年时代教室里经常悬挂的居里夫人的画像,严肃的神情,有些雀斑的脸庞,小卷毛,除了不戴眼镜。
我被你问得一时无法归纳出答案。就让我们先回忆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女科学工作者形象吧。在小说《人到中年》中,女眼科医生陆文婷的形象是朴素而寒碜的,衣服的袖口是补过的,裤子的膝盖处也是旧得发白的。她也不爱好文艺,职业习惯让她远离诗歌的幻想。中性的人物形象,一方面是她的沉静到不食人间烟火的性格投射,另一方面塑造出了对科学工作者的敬畏感。
章:近来,清华大学刘兵教授的弟子中就有人专门研究居里夫人的形象问题,结果也发现大多数的居里夫人传记都倾向于将她描绘成你所看到的那个样子。或许,男性化或中性化的装扮以及不食人间烟火的性格特征,会帮助这些女人躲避因性别而带来的偏见和尴尬?
某些调查研究表明,在物理学家或工程师的圈子里,女性往往不能和她们的男同事一起用餐,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非议。可见,尽管这些女性在衣着外形上打扮得与她们的男同事没两样,结果无形的性别边界依然还在影响着她们的工作与生活。当然,如果她们不这样打扮,而是充分展示自己的女性气质,那情形想必就会更加糟糕了。
我在想,这其中的原因恐怕还在于科学本身,科学的气质决定了科学共同体的气质与工作氛围,而这种气质恰恰被认为与女性气质相对立。
吴:《暗算》中的女数学家黄依依真是一个执拗的反例,起初她几乎是以艺术家的形象生活在科学家群体中,衣着活泼,情感细腻,还颇有些风情。虽然从一开始,她为此就付出过代价。黄依依被委以重任,主要并不是安在天录用了她,而是机缘巧合地受到重要科学家的推荐。时过境迁,曾经脖颈下的丝巾后来绑在了发辫末,不再生气勃勃地展示着一个女性的浪漫情怀。她自然而然地被领导称为黄研究员,而不再是黄依依,也终于变得与身边的男性科学家群体合拍了。她的女性形象消解了,故事也结束了。
在文学作品和女性科学工作者之间,要仔细分析的话,可能存在着好几个问题。你已经很直接地提出了两个,第一是为什么作品传达出的女性科学家形象是这样的,第二是女性科学家本身从事科学工作时的窘境。我想接下来至少还有两个问题,一是女性科学工作者的不完全相同于男性的研究方式,一是文学作品是否在挽救被自己设置成中性的女性形象。
展开
目录
女性话题
如果女性气质注定与科学格格不入
科学,以美之名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三言”
从女性到女性主义
怀孕:作为社会文化事件
做女人和做数学家不矛盾
消费时代的美容整形与身体焦虑
金凤花下
书桌边上
给点颜色看看
赛大叔的梦想与实践
相互成就的艺术与科学
历史可以娱乐吗?
当文明遭遇异类
错位的危险与力量
从医疗到生命
擦亮医学骑士的盔甲
心智与多元化诉求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慢下来,慢得下来吗?
科普科幻
人类的自我需要和幻想
我们只想要回自己的家
弗兰肯斯坦的启示
潘多拉的春天有多远
“真实”是一种信仰吗?
寻找蓝澈的科学文化天空
如何切蛋糕
拉布拉多鸭的魅力
处庙堂之远,怀科学之思
时闻我见
当中医遇上西医
中西医之争与身体政治
经得起辩的中西医之辨
体育与饮食“科学”杂谈
运动科技违背了体育精神吗?
感悟世博,倡导科技的人文关怀
食品安全可以依靠谁
作为社会话题的流感
人类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福岛核危机带给科技传播的思考
技术要与人文结合才有未来
附录:图书、电影存目
后记(一)
后记(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