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古代书坊的经营之道 照见当代编辑的心路历程
1.一部书,折射出做书人、读书人、藏书人的喜乐悲欢。
2.像极了当代的出版人!!!
选题怎么做?稿源哪里来?
稿费怎么给?作者如何处?
当代编辑关心的问题,古人做书人也同样发愁
3.亘古不变的出版流量密码
(1)紧跟时代潮流
(2)做公版,出教辅
(3)做自己擅长的、热爱的
4.妙趣横生的古籍版本知识汇总
鱼尾、象鼻、黑白口
史钞、尺牍、巾厢本
5.历史学博士深入浅出的解读
6. 小开本、锁线装订,复原古书之美
绪 论
中国古代书坊从唐代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创阶段,这一时期存书坊之实,却无书坊之名,这些机构以雕刻佛经、百姓日常用书为主,如刻有“唐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的《陀罗尼经》咒本、“西川过家印行”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京中李家”于东市印行的《新集备急灸经》等,但刻书数量极为有限。到北宋时期,书坊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此时官刻与私刻仍是刻书的主流,而到了南宋已经是书坊的兴盛期了,福建建阳、浙江临安(杭州)、四川成都成为全国刻书业中心,建阳余氏广勤堂、临安陈宅书籍铺、眉山万卷堂等一批坊刻书籍走入大众视野,走进学者的书房、案头。
在经济发展、印刷和纸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古代书坊在明代进入最为繁荣的发展时期。但其全盛的面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洪武到正统年间,明政权刚建立不久,百废待兴,加之靖难之役、土木之变、夺门之变等政治动荡,更加重了社会纷乱,此时书坊尚处于恢复时期。明朝中期,随着政局稳定、经济平稳发展,书坊业的发展也略见起色。同时,受正统思想的影响,不论朝廷抑或文人对刊刻于坊间的小说、戏曲等书籍多持禁止、抵制等态度。所以,明中叶以前的坊刻业并不发达,文人也很少参与坊刻业,更鲜有文人开办书坊、从事坊刻业者。
……
绪 论
第一章 草创伊始:明末还读斋的初创
第一节 徽商后裔与还读斋的初创
第二节 “纸上谈兵”氛围下的兵书刊印
第三节 取经捷法后的史钞纂要
第四节 跟随潮流与“拿来主义”
第二章 渐入佳境:还读斋的发展
第一节 结社、交际与诗集
第二节 严查、避祸与转向
第三节 改编加工和彰显个性
第三章 改弦更张:还读斋易名蜩寄
第一节 崇奉道教与书坊易名
第二节 一梦黄粱——《吕祖全传》对吕洞宾形象的重塑
第三节 广征博采——汪氏刻书稿源探究
第四节 文人特质和自著自怡
第五节 蜩寄与还读斋刻书比较
第四章 子承父业:还读斋的继承与回归
第一节 拨开继承的迷雾:还读斋归谁所有
第二节 还读斋的医籍刊刻
第三节 还读斋的文集刊刻
第四节 退居“二线”的书坊主
第五章 重归儒业:康熙中叶以后汪氏家族的发展
第一节 重归儒业:汪氏家族事业重心的迁转
第二节 门当户对:汪氏家族婚姻的选择
结 语
附录一:汪氏刻书详目
附录二:汪氏部分刻书详考
参考文献
致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