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传播导论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2601067
  • 作      者:
    作者:(荷)弗兰斯·范达姆//利斯贝丝·德巴克//安妮·M.迪克斯特拉//(英)埃里克·A.詹森|责编:赵佳霓|译者:郭振宇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简明易读,将实践、研究和理论结合起来,向读者介绍科学传播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本书阐述科学传播研究和实践的最新趋势,例如越来越重视向公众公开信息,以及通过科学和其他方法让公众参与进来。作者带来了广泛的专业知识,从科学哲学、研究方法和环境传播到健康传播和科学新闻。来自世界各地的案例说明了实践中科学传播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本书为科学传播和相关领域的学生及专业人土提供了广泛的、最新的科学传播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展开
目录
第1章 科学传播的背景
1.1 导言
1.2 科学传播:发展中的职业和研究领域
1.3 科学传播观念的转变
1.4 变化中的世界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传播
1.4.1 内容
1.4.2 公众
1.4.3 手段
1.5 本书概览
第2章 科学观
2.1 导言
2.2 常规科学观
2.3 新的科学观:偶然性因素
2.4 新的科学观:结构性因素
2.5 科学的语境化
2.6 信誉和信任
2.7 科学系统的自我净化
2.8 社会融合型科学
2.9 结论
第3章 科学传播的过程
3.1 导言
3.2 传播过程模式
3.3 科学传播过程的特点
3.3.1 行为者或利益攸关方
3.3.2 目标多样性
3.3.3 科技内容和背景
3.4 制定传播策略
3.5 科学传播过程中的理论运用
3.6 传播理论如何指导传播实践
3.7 结论
第4章 对话中的科学
4.1 导言
4.2 争议和复杂问题
4.3 在社会中重新构建科学
4.4 重新构建科学-公众互动关系
4.5 公共对话的实质
4.5.1 公众参与和对话的3个动机
4.5.2 政策通报型对话和相互学习
4.5.3 相关公众
4.5.4 决策空间
4.5.5 对话的条件
4.6 对话的实践
4.6.1 对话的目标
4.6.2 信息的交流
4.6.3 主要参照系
4.6.4 何人将受到影响
4.6.5 对话的效果
4.6.6 调解人的作用
4.7 结论
第5章 非正式科学教育
5.1 导言
5.2 正式和非正式科学教育
5.3 非正式教育的力量
5.4 非正式学习实践的指导理论
5.4.1 相关学习理论
5.4.2 与身份挂钩的动机
5.4.3 社会包容和公平
5.5 非正式科学教育实例
5.6 结论
第6章 科学新闻
6.1 导言
6.2 科学新闻
6.3 科学新闻的形式
6.4 科学记者的角色
6.5 新闻标准与故事建构
6.6 普通新闻与科学新闻的区别
6.7 变化中的媒体生态
6.8 科学新闻的发展趋势
6.9 科学新闻:从传播者到受传者
6.10 影响受众的新闻
6.11 受众
6.12 结论
第7章 风险传播
7.1 导言
7.2 风险是否是概率乘以影响
7.2.1 风险的专家视角
7.2.2 风险的外行视角
7.2.3 当外行对风险的评估高于专家评估时
7.2.4 当外行对风险的评估低于专家评估时
7.3 决策者的风险视角
7.4 媒体和利益集团的作用
7.5 回应过程
7.6 指令式沟通还是回应式沟通
7.7 结论
第8章 健康传播
8.1 导言
8.2 健康的概念
8.3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
8.4 传播和健康政策
8.5 健康传播渠道
8.6 健康传播干预措施的系统化制定
8.7 健康传播中的理论和模型
8.7.1 如何解释行为
8.7.2 如何影响行为
8.8 健康传播的评估和有效性
8.9 结论
第9章 环境传播
9.1 导言
9.2 实际生活中的环境传播
9.2.1 科学家
9.2.2 记者与媒体
9.2.3 非政府组织
9.2.4 自然与环境中心
9.2.5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专家
9.2.6 政策制定者
9.3 从环境传播的角度理解受众
9.4 干预措施激励环保行动
9.4.1 制定法律、法规
9.4.2 制定环境可持续性奖励政策
9.4.3 举行公共传播活动
9.5 引导干预措施的模型
9.6 根据理论依据制定方法
9.7 应对巨大的环境挑战
9.8 总结
第10章 科学传播研究
10.1 导言
10.2 研究过程
10.3 方法论多元化和多学科跨学科合作
10.4 研究伦理
10.4.1 如何处理伦理问题
10.4.2 知情同意书和自愿参与
10.4.3 匿名与保密
10.4.4 赞助的透明度
10.4.5 提高对伦理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
10.5 研究和实践的差异
10.6 有待提出的研究问题
10.7 结论:如何为彼此的利益而努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