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卖点
上编共计七章,侧重于版本学术史与相关理论的整理,内容涉及版本学概念及学理的分析,版本学的价值及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在版本学史方面的探讨,突破了传统学术观念中以古籍刻本为主体的范围,将视角延伸至新的装帧形式兴起后。作者在上编中对版本鉴定方法的梳理堪称全面和细致,将版本学的研究范围归纳成版本学理论、版本学史、版本分析、版本鉴定、版本目录五个方面,是极富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理论。
下编侧重版本鉴定的实践指导,以四章篇幅,对从古至今的图书根据内容与形式等的不同特征作为分类标准,逐一介绍针对性的判断与版本鉴定方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图书馆、博物馆、收藏者鉴定图书版本真伪,考订图书特别版本及价值等,具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本书稿初版以来,曾长期作为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以及图书馆学人员的必备参考工具书,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好评价。本次作者结合近20多年来的积累和新的研究成果,在保留初版主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补充与修订,使本书稿在论述上更为全面、理论上更为醇熟、实践性上更具可操作性。
编辑推荐
《中国图书版本学》(新一版)沿袭了之前版本的主体内容,但改为分上、下两编。 上编继承了第一版《版本学》章节名整齐的特点,重在构建版本学的学科框架;下编沿用了第二版《中国图书版 本学》第八、九、十最后三章的基本内容,但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 充。 这一版尽力纠正了以往版本的文字、引文、书名、人名、引文出处等方面的错误,添加了诸如覆刻本、锡活字本等新研究成果,对一些章节如第一章、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总体来看,新一版发扬了以往版本的优点,改正了过去的缺点,版本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本书为姚伯岳先生2004年版《中国图书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的修订本。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中国图书版本诸问题进行探讨。上编为理论分析,对版本学理论、版本学史、版本分析、版本鉴定、版本目录等问题进行理论阐述;下编为实践指导,对中国从古至今各类图书版本鉴定的方法做了详细介绍,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新一版中,作者结合自身近20多年来的积累和新的研究成果,在保留初版主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补充与修订,使本书在论述上更为全面、理论上更为醇熟、实践性上更具可操作性,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此书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实际指导作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亦适合广大古籍图书收藏者、版本学爱好者阅读使用。
一、什么是“版”
“版”,《说文解字》释为:“判也,从片,反声。”“判”,就是分开 的意思,这是将“ 版”释为了动词 。但段玉裁在《 说文解字注》中 纠正其说,释“版”字为:“片也,旧作‘判也’,浅人所改,今正 。凡 施于宫室器用者,皆曰版 。今字作‘板’。”宋代《 集韵》云:“ 版,或 从木。”意为“板”是“版”字之或体 。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一书 中则明确指出:“判木为片,名之为版。”就是说,剖成片状的木头 就称为“版”。
《 说文解字》中无“板”字,但“板”在战国楚简中习见 。如郭 店楚简《 穷达以时》篇“斁板築”句中“ 板”,指筑墙所用之夹板; 在《 包山楚简》中有“ 不板”句,“ 板”读如“ 版”。 由此可见, “ 版”“板”二字在古代的某种语境中互为通假,“ 板”更专指木 质材料。
版的用途很多,作为书写材料的版,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应用 也十分广泛。
先秦时期户籍登记用版 。《 周礼 · 天官 · 小宰》云:“ 三曰听 闾里以版图。”东汉郑玄注云:“ 版,户籍;图,地图也。”《 论语 · 乡 党》篇曰:“式负版者。”魏何晏注:“负版者,持邦国之图籍。”
简策制度时代,短文常书写于版上 。《仪礼 ·聘礼》云:“百名 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郑玄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 所以“百名”就是百字,“方”就是一尺见方的木版 。今可见最早 的“版”字,见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 睡虎地秦墓竹简 · 秦 律十八种》司空 131 号竹简,上有“ 毋方者乃用版”句,整理者注 云:“版,书写用的木板,其形扁平,与方不同。”可见“ 方”虽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