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闻传播教育的思与行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6619600
  • 作      者:
    作者:白贵|责编:郝健
  • 出 版 社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白贵,河北大学特聘教授、坤舆优秀学者、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一级学科带头人。致力于新闻史论、跨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等,曾担任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理事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委员会会长,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理事长,中国传播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报业协会副会长等。先后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河北传媒学院等多校客座教授、研究员、讲席教授等。曾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2000-2015),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2018)。
展开
内容介绍
白贵教授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广播电视新闻、少数民族新闻史以及文化传播。在从事新闻传播教育三十多年的教学、管理中,白贵教授总结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该书稿结集了白贵教授的学术论文、采访等,按照“论文”“书评”“访谈”几个部分,以逻辑优先、时间次之的顺序,记录了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学术研究中的总结和思考,既有理论也有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以期对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展开
精彩书摘
  《新闻传播教育的思与行》:
  三、“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新进路
  开展“新文科”建设,要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激发高校活力,让高校成为“新文科”建设的主力军。培养新闻传播卓越人才,高校必须立足媒体改革发展的潮头,不仅要在理论建设、知识更新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更要培养学生的前瞻性视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唯其如此,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能具备适应能力和引领能力,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新闻传播卓越人才。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筑牢意识形态之堤,夯实育人化人根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关研究也发现,“当代青年新闻工作者新闻观的形成主要依赖两个路径,分别为高校新闻教育和新闻职业实践”。高校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政治过硬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实践的指导作用,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教学实践的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构建卓越新闻人才的德性教育,即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源头树立学生正确的新闻价值观、伦理观。
  2.构建全媒化课程体系,打造引领型“金课”
  美国顶尖的新闻传播学院都出现了学科融合的趋势,“从万维网到博客,从播客到社交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美国新闻传播学教学过程中一一体现”。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开设了六个不同方向的三十多个课程包,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课程。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课程模块化搭配的方式架构本科生的课程体系,“设置多个基本核心课程模块,如新媒体与社会、定量研究方法高级通讯与新媒体研究等”。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则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传播系则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语言编程方面的课程,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媒体与新闻学院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甚至淡化学院现有培养方向和目标,允许学生自创专业方案,学生可以“在不同专业中选择课程,这样学生在技能课程和概念课程中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新闻传播学院还在沿袭着几十年前的、按照传播渠道划分的专业类别,如新闻专业、广播电视专业、出版专业分别对应着报纸、广播电视和图书出版等不同的传播渠道。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媒介已经融合为一个整体,这种按照传播渠道划分的专业类别早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未来,新闻传播学院要打破这种过时的、僵硬的专业划分,从融媒体的角度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高校要从通识、专业知识和思维三个向度打造适应媒介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更为完善的课程体系,突出跨学科融合特色,将融通性理念渗透到课程设置环节,使不同课程有效互补、融合,建构人才的知识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学科融合不可多学科课程“一拼了之”,而是要在“融”字上做文章,要结合新闻传播的特点和需求,当跨则跨,该融则融,最终形成一批具有新闻学科特色的创新课程。在此基础上,打造新闻传播引领型“金课”,在新闻学科课程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搭建专业实践平台,锤炼前瞻性技能
  新闻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高校要着力搭建多元化的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机会开展新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和能力,提升新闻素养和业务水平。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开办专业情况,打造校内媒体,形式可以涵盖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音视频直播平台等多种媒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导向开展实践活动。当下,一些学校的校内媒体活力不足,有些学校把这部分工作完全交由宣传部门或团委管理,学生的实践停留在课余锻炼甚至学生社团活动层面,缺乏规范性、专业性、创新性。为此,高校应当把打造校内媒体纳入教学计划,由专业老师引导,以实战带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目前已经拥有涵盖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广播、多媒体等多领域的实习基地,特别是自己运营了一家商业电视台并利用该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室作为学生的工作实验室”。我国的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坊,打破专业限制,让学生在工作坊中以实践为中心“进行全业务流程的互动式学习”。在“一带一路”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国际传媒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实践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展开
目录
论文
新文科与新闻传播教育生态的调整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培养全球化的文明观与“共情”的沟通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对新闻传播教育未来的思考
恩情与友谊——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交往关系
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内涵及培养体系建设
技术仿真思维跨域伦理嵌入——新闻业裂变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的三维方向
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学与术的和谐量与质的统一——浅论中国传媒业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时代要求
媒体融合视野下的新闻教育改革
媒介素养教育与当代回族发展
传播学研究:新动向与新进展——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综述
谋划现代出版产业之路——全国编辑出版发展前沿问题研讨会综述

书评
拓荒耕耘不惑——兼评《河北新闻传播教育史稿》
成长的平台与多维的镜子——我眼中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回音和现实交响
通向未来新闻学之路的新路标——简评《预测与发现:数据新闻理论与实践》

访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