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管理及其技术研究》:
一、库房文物的防震保护
博物馆的藏品大多被陈列和储藏于陈列柜、藏品柜中,因此所选择的各种藏品柜、架就必须耐用、牢固,使用周期尽可能长。从安全防震的角度出发,铁质封闭式文物密集柜因为不易翻倒和倾斜,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避免文物藏品因滑落而受到损坏,应当成为购置陈列设施的首选。封闭式铁质文物密集柜可以排列成组,然后由几组再排成一列,组与组可以相互连接,列与列可以相扣,有专门的卡扣加以固定,有的通过可滑动的轨道相连。一旦发生地震,排列在一起的密集柜能够因晃动而聚集成一个整体,对因地震引发的晃动产生较好的抵御作用。而被安置在轨道上的密集柜通过位移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因地震所引起的摇晃,减少可能对文物造成的损坏。若使用木质柜、木质架来陈列和储藏文物,那么柜子不能过窄过高,太窄会让文物放置时出现空间上的限制,而且成本也较高,柜门必须装锁,因为若地震发生,柜门可能会自动打开,文物容易因掉落而被损毁。应当将若干个柜子相连接,在屋内同墙壁或柱子栓接起来,这样文物的安全性更高,地震时能够更好地避免柜子翻倒。位于中间的柜子应当以背对背的方式来安置,这样柜子与地面的总体接触面积更大,重心下降,更不易翻倒。
除了被安置在展厅的文物藏品之外,大多数博物馆会使用藏品架来放置文物藏品。这些藏品架大多位于仓库中,这些仓库的建筑条件较差,但更方便藏品的储存、提取、回退、清点和管理,而且由于收纳空间较大,储存的藏品数量更多。通风条件较好,对藏品的保护更为有利。如果藏品架没有门,那么就需要添加防护网或加防护栏板,以防止当地震发生时,文物因为晃动而掉落。藏品架应当使用金属材质的框架固定起来,使文物架成为一个整体。为了增加文物与藏品架的摩擦力,文物架的隔板应当选择横向排列的木板,减少文物出现滑动的机率。文物应当在囊匣中收纳和保存,做好防震措施,藏品架或藏品柜中摆放这些囊匣。如果需要堆叠,则文物之间要垫入垫板,文物外使用棉花或软纸进行包裹,包括文物的环链以及盖子等,并进行捆扎并塞紧,避免文物因相互碰撞而造成损坏。
二、展陈文物的防震保护
文物防震工作要从两个场面入手:一是做好文物自身的防震措施;二是做好展厅以及展柜的防震措施。展厅中的建筑材料,包括墙壁、天花板等要采用结实、质量过硬的材质,各类照明灯具以及展柜要安装牢固,减少地震时坠落的机率;展柜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通常要保持展柜高度15倍以上的距离,这样在地震时能够最大机率防止移动或倾倒的展柜撞坏其它展柜;展柜内不应再设展架,若必须设置展架,这些展架一定要固定在展柜的基座之上,以避免地震发生时这些展架上的文物因晃动而翻倒;展柜以及展台所使用的材料应当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防止地震发生时文物在摇晃过程中滑落。若条件允许,最好使用免震台和免震展柜。博物馆中陈列的均是为观众提供的用于欣赏的文物,因此不仅要保护文物的安全,也要考虑观众的观瞻体验。因此防震工作相比库房更需要细致,做好保护和固定,以下是对三种主要固定法的分析:
(一)展陈文物防震的固定方法
(1)通过丝线栓绑方式进行固定。在文物上使用鱼线或尼龙丝线捆扎后,同展柜的台座、展台或垫板相固定。这种方法在博物馆中的使用最为广泛,一些陶俑、梅瓶等文物通常是将丝线(鱼线)系于其腰部或颈部,然后与台座相固定。
(2)使用支架加以固定。支架的制作材料通常是铁、木、亚克力以及有机玻璃等,通过支架对一些陶、石像及陶俑进行固定。
(3)使用卡子加以固定。卡子的制作材料通常为亚克力、金属或有机玻璃。根据文物的形状来制作卡子的样式,卡子的一端卡住文物,或套住文物,另一端固定在台座或木板上,保证文物不会发生倾倒或移位。对文物的边沿、口沿、足处以及颈部进行卡套,这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加固方式。但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展品的美观并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一些石像、瓷器、铜器以及玉器常使用此法进行固定。
上述几种固定方式如何选择取决于文物的形状以及质地,每一件文物必须都有针对自身特点的防震保护措施。博物馆的防震重点在于预防工作,不仅要重视馆体本身、展厅、库房的防震措施,同时也要做好文物自身的防震措施,要对国内外先进的防震经验加以借鉴,结合本馆实际,不断提高保护和管理文物的水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