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物保护管理及其技术研究
0.00     定价 ¥ 4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3105974
  • 作      者:
    作者:靳花娜|责编:朱子玉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靳花娜,女,汉族,1985年9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河北邯郸人,现今在平顶山博物馆从事馆员工作。主要从事博物馆藏品管理研究工作,先后参与编写《鹰城古韵——平顶山历史与文化陈列》和《鲁山段店窑遗珍》等著作。此外,还发表有《从馆藏具铭应姚铜器看西周应国妇人执政现象》和《从馆藏应侯启戟看楚风北渐》等学术论文;主持完成平顶山市社科项目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文物保护管理及其技术研究》一书,在内容编排上共计七章,分别为:文物概述、文物保护管理的内容与对策分析、影响文物保护管理的关键因素、馆藏文物病害受损类型与原因分析、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文物保护管理的关键技术、我国文物保护与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
展开
精彩书摘
  《文物保护管理及其技术研究》:
  一、库房文物的防震保护
  博物馆的藏品大多被陈列和储藏于陈列柜、藏品柜中,因此所选择的各种藏品柜、架就必须耐用、牢固,使用周期尽可能长。从安全防震的角度出发,铁质封闭式文物密集柜因为不易翻倒和倾斜,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避免文物藏品因滑落而受到损坏,应当成为购置陈列设施的首选。封闭式铁质文物密集柜可以排列成组,然后由几组再排成一列,组与组可以相互连接,列与列可以相扣,有专门的卡扣加以固定,有的通过可滑动的轨道相连。一旦发生地震,排列在一起的密集柜能够因晃动而聚集成一个整体,对因地震引发的晃动产生较好的抵御作用。而被安置在轨道上的密集柜通过位移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因地震所引起的摇晃,减少可能对文物造成的损坏。若使用木质柜、木质架来陈列和储藏文物,那么柜子不能过窄过高,太窄会让文物放置时出现空间上的限制,而且成本也较高,柜门必须装锁,因为若地震发生,柜门可能会自动打开,文物容易因掉落而被损毁。应当将若干个柜子相连接,在屋内同墙壁或柱子栓接起来,这样文物的安全性更高,地震时能够更好地避免柜子翻倒。位于中间的柜子应当以背对背的方式来安置,这样柜子与地面的总体接触面积更大,重心下降,更不易翻倒。
  除了被安置在展厅的文物藏品之外,大多数博物馆会使用藏品架来放置文物藏品。这些藏品架大多位于仓库中,这些仓库的建筑条件较差,但更方便藏品的储存、提取、回退、清点和管理,而且由于收纳空间较大,储存的藏品数量更多。通风条件较好,对藏品的保护更为有利。如果藏品架没有门,那么就需要添加防护网或加防护栏板,以防止当地震发生时,文物因为晃动而掉落。藏品架应当使用金属材质的框架固定起来,使文物架成为一个整体。为了增加文物与藏品架的摩擦力,文物架的隔板应当选择横向排列的木板,减少文物出现滑动的机率。文物应当在囊匣中收纳和保存,做好防震措施,藏品架或藏品柜中摆放这些囊匣。如果需要堆叠,则文物之间要垫入垫板,文物外使用棉花或软纸进行包裹,包括文物的环链以及盖子等,并进行捆扎并塞紧,避免文物因相互碰撞而造成损坏。
  二、展陈文物的防震保护
  文物防震工作要从两个场面入手:一是做好文物自身的防震措施;二是做好展厅以及展柜的防震措施。展厅中的建筑材料,包括墙壁、天花板等要采用结实、质量过硬的材质,各类照明灯具以及展柜要安装牢固,减少地震时坠落的机率;展柜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通常要保持展柜高度15倍以上的距离,这样在地震时能够最大机率防止移动或倾倒的展柜撞坏其它展柜;展柜内不应再设展架,若必须设置展架,这些展架一定要固定在展柜的基座之上,以避免地震发生时这些展架上的文物因晃动而翻倒;展柜以及展台所使用的材料应当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防止地震发生时文物在摇晃过程中滑落。若条件允许,最好使用免震台和免震展柜。博物馆中陈列的均是为观众提供的用于欣赏的文物,因此不仅要保护文物的安全,也要考虑观众的观瞻体验。因此防震工作相比库房更需要细致,做好保护和固定,以下是对三种主要固定法的分析:
  (一)展陈文物防震的固定方法
  (1)通过丝线栓绑方式进行固定。在文物上使用鱼线或尼龙丝线捆扎后,同展柜的台座、展台或垫板相固定。这种方法在博物馆中的使用最为广泛,一些陶俑、梅瓶等文物通常是将丝线(鱼线)系于其腰部或颈部,然后与台座相固定。
  (2)使用支架加以固定。支架的制作材料通常是铁、木、亚克力以及有机玻璃等,通过支架对一些陶、石像及陶俑进行固定。
  (3)使用卡子加以固定。卡子的制作材料通常为亚克力、金属或有机玻璃。根据文物的形状来制作卡子的样式,卡子的一端卡住文物,或套住文物,另一端固定在台座或木板上,保证文物不会发生倾倒或移位。对文物的边沿、口沿、足处以及颈部进行卡套,这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加固方式。但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展品的美观并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一些石像、瓷器、铜器以及玉器常使用此法进行固定。
  上述几种固定方式如何选择取决于文物的形状以及质地,每一件文物必须都有针对自身特点的防震保护措施。博物馆的防震重点在于预防工作,不仅要重视馆体本身、展厅、库房的防震措施,同时也要做好文物自身的防震措施,要对国内外先进的防震经验加以借鉴,结合本馆实际,不断提高保护和管理文物的水平。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物概述
第一节 文物的内涵分析
第二节 文物的定名
第三节 文物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第四节 文物的价值与作用

第二章 文物保护管理的内容与对策分析
第一节 文物管理内容与管理形式
第二节 文物保护管理的保护机构设置
第三节 文物保护管理的经验发展分析
第四节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第三章 影响文物保护管理的关键因素
第一节 文物自身的表面环境
第二节 文物所处的博物馆环境
第三节 影响文物保护的外部环境因素
第四节 影响文物保护的材料因素

第四章 馆藏文物病害受损类型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馆藏文物病害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馆藏文物实体的应力型病害
第三节 馆藏文物累积损伤
第四节 馆藏文物自然环境下的病害
第五节 馆藏文物污染与腐蚀降解病害

第五章 馆藏文物保护管理
第一节 文物病害损伤保护技术的理论指导
第二节 文物保护处理技术的常用材料
第三节 博物馆藏品安全保护管理
第四节 博物馆文物藏品防震保护
第五节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

第六章 文物保护管理的关键技术
第一节 陶瓷文物的保护管理技术
第二节 青铜与金属文物的保护管理技术
第三节 石质与宝玉石的保护管理技术
第四节 竹木漆器与琉璃珐琅的保护管理技术
第五节 角骨牙器和琥珀的保护管理技术
第六节 纺织品和纸质文物的保护管理技术

第七章 我国文物保护与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
第一节 我国文物保护制度的现状
第二节 我国文物保护制度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 我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策略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