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研究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3970476
  • 作      者:
    作者:金晶|责编:邓梅菡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时代,技术变革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媒体使用习惯、娱乐休闲方式以及社交方式等。对于广播电视来说,这些新的技术似乎意味着四面楚歌,或者是一次涅槃重生的机会。在当前阶段,深入研究传统电视、新兴媒体、媒体融合等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市场格局、竞争态势、发展趋势等,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目前,新兴媒体(新媒体)、媒介融合(媒体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概念炙手可热,也是众多学者、业者孜孜研究的对象,他们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式、研究框架和理论范式,这自然会产生迥异的研究结论,各显神通,各表其美。《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研究》首先从媒体发展历史的视角来探讨新兴媒体与电视之间的关系,深入解读了新兴媒体、互联网电视、社交媒体等的概念及其对电视发展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新媒体带给传统电视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两者融合发展的背景与前景。然后系统研究了融合背景下电视的内涵以及新的对外传播策略、战略。通过该书,读者可以对新媒体和电视的关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电视发展前景会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最后基于媒体技术和产业研究的视角,该书又探讨了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视的影响,以及传统电视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书在研究传统电视发展态势、新媒体发展、传统电视和新媒体之间的博弈与融合时,主要从电视产业而非电视节目内容制作的角度出发,探讨理念、管理、规制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媒体发展过程中的“新与旧”
  媒体的“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概念,但新兴媒体和旧有媒体之间并非“优胜劣汰”的取代关系。换而言之,当一种新媒体在特定的领域中胜过旧有媒体时,并不意味着旧有的媒体会就此衰落和消亡。一方面,事实上,旧有媒体被逐渐挤压进一个小的生存环境中,扮演新兴媒体所不能胜任的角色,并继续生存发展。当然,旧有媒体能否继续存在取决于它是否能因时而动创造机会,“发现依然存在的人类需要或知觉模式”。另一方面,新兴媒体与旧有媒体也可以从对立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例如,在广播的发展过程中,它对当时的唱片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并最终导致唱片业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衰退中险遭灭顶之灾。作为反击,唱片公司甚至不允许广播电台播放其唱片。其实,广播电台播放唱片对广播业和唱片业都有利,而这在当时却不被理解。后来,广播和唱片业的关系从对立转为合作。新兴媒体往往会对旧有媒体构成一种挑战,也常常会蕴含着巨大机遇。
  媒体形态的新旧演进与媒体技术直接相关,而媒体技术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如同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一样,媒体技术是媒体产业革新的动力。一种新的媒体技术如果能更便捷地满足人类的信息需求,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那么它的价值和潜在应用前景就不言而喻。
  媒体形态的演进也有其内在规律,这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的规律,即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体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二是形态变化规律,即新兴媒体绝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它们都是从旧有媒体的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三是增值规律,即新出现的传播媒体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四是生存规律,即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体以及媒体企业,为了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生存,都被迫去适应和进化,它们仅有的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死亡;五是机遇和需求规律,即新兴媒体并不是仅仅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而被广泛地采用的,还要有刺激社会的、政治的和(或)经济上的理由;六是延时应用规律,即新兴媒体技术要想取得商业成功,总是要花比预期更长的时间,从概念的证明发展到普遍采用往往至少需要一代人(20~30年)的时间。
  当前,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之前媒体的演进的规律,因为报纸、广播、电视等几种媒体形态的新旧交替,不过是符号、图像、声音、文字借助技术的演进,相互之间是互相转化关系,文字构成了报刊、声音构成了广播、图像构成了电视。现在,互联网则以数字化的形式囊括了之前的所有媒体形态,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超级载体”。目前,互联网及其所代表的新兴媒体正方兴未艾,也在不断引发人们关于新兴媒体与1日有媒体的讨论。有人认为,传统电视的王者地位会被互联网这种新媒体所取代,并提出了三阶段论。第一阶段,互联网不断吸引观众和广告主的注意力资源,传统电视的观众和广告流失,话语权、影响力下降。第二阶段,传统电视的内容版权资源、人才资源等开始向互联网转移。第三阶段,传统电视的观众、广告、品牌、人才、内容等资源流失殆尽,由此沦为网络视听媒体的内容提供商。但也有许多专业人士认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与传统电视之间并不存在冲突,而是一种相互助力的关系。从传统电视发展前景来看,互联网甚至会给传统电视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因为电视播出渠道不再局限于有线电视系统、直播卫星平台或地面无线,还可以拓展到互联网;播出方式不再局限于线性播出,可以更为便捷地进行回放、点播等;电视节目的播出终端也不再局限于电视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机等都可以成为播出终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电视机的电视时代已经结束,但电视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5个电视业较为发达的欧洲国家中,电视观众的日均收视时长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43分钟。一些业界人士认为,电视的黄金时代就此开始。
  可以看出,一种全新的媒介生态和媒体格局正在形成。与此同时,纵观媒体发展历程,报纸、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仍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即遵从符号演进和技术发展规律;一种媒体赢得主导地位的前提是,它具有更为复杂的符号体系、以更为便捷的接收方式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内容需求。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媒体演进将呈现融合的趋势。从长远看,电信、电视和数据业务将结为一体,构成可供在三种网络上提供各种业务的新网络。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我们很难说是互联网占据了电视的主导地位,还是电视借助互联网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将继续发展,电视也不会消亡,因为它们之间不仅有博弈,还有融合。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现状与发展
第一节 广播电视行业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新技术革命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新时期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型

第二章 新媒体技术
第一节 技术与媒体
第二节 媒体发展中的“新旧之争”
第三节 新媒体的关键技术
第四节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第三章 媒体融合
第一节 媒体融合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国内外媒体融合的情况
第三节 媒体融合与相关案例分析
第四节 中国媒体融合的模式及其应用情况
第五节 全网融合的“互联网+”和“电视+”
第六节 互联互通与信息安全

第四章 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举措
第一节 融合时代传播方式的嬗变
第二节 广播电视业务融合策略的三个层面
第三节 云平台的构建
第四节 融合时代的观众
第五节 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技术融合案例研究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新型传播及相关案例研究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变化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传播的战略转型
第三节 美国三大电视网融合的案例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