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闻传播教育导论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183833
  • 作      者:
    作者:张昆|责编:刘荣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昆,法学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主任、主编。曾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第三批“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结项号:2018&儿54)、“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主流媒体的百年传播研究”(批准号:19ZDA322)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新闻传播史、政治传播、高等教育。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文章(报告)270余篇。
  张昆,代表作
  简明世界新闻通史1994
  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1997
  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2003
  国家形象传播2005
  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导论2006
  中外新闻传播史2008
  政治传播与历史思维2010
  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2012
  新闻教育改革论2012
  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第二版)2015
  跨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2015
  华文传播与中国形象2016
  外国新闻传播史2016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2017、2018、2019、2020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6、2017-2018、2019、2020
  三思新闻教育2017
  三十五年回眸:喻珈山下的新闻教育情缘2018
  张昆自选集(全四卷)2021
  新闻传播教育导论2021
展开
内容介绍
  《新闻传播教育导论》是国内首本系统论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专著,旨在建构新闻传播教育的理论体系。作者从教育使命、教育主体、教育过程、教育手段、教育环境及院系管理诸环节(要素)解读各种复杂的教育现象,深入研究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探索传媒转型及流程再造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具体路径。其理论建构和**性见解,对新闻传播专业高等教育理论领域的学术探索和国内外新闻传播教育实践不乏启示和借鉴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新闻传播教育导论》: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在高等学校大面积设立冠名教授席位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在少数品牌重点高校,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就完全具备条件,而且早已实行。其他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虽然学校的品牌效应远不如前者,但是在一定地区、行业,还是有相当的号召力的。因为其办学历史比较悠久,校友资源比较充沛,特别是其专业教育(如测绘、水电、机械、医疗卫生等)的传统,对某些特殊行业渗透较深,影响很大。如果持之以恒地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一般而言,冠名教授席位的设置,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基于某种基金的冠名教授席位,前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华远管理学讲座教授”就是如此。其本金不动,主要是靠基金滋生的利息来支付讲座教授的酬金和科研经费。这种冠名教授席位实施时间比较长,稳定度高,而且资助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是其起点门槛也比较高,出资者需要有较大的一次性投入。在发展中国家,在工资水准比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一次性拿出一大笔钱设立基金,而且这个基金的年利息还足以支持至少一个冠名教授席位的工资津贴,其一次性投入起码在500万元。具有这样财力的企业或基金是不多的。另一种是直接冠名教授席位,即它不是以某项基金为基础,而是由某个企业直接出资,与学校约定一定年限,资助若干个冠名教授席位,每年经费若干。约定期限结束,这个合约即告完成。如愿意再续前缘,可续签协议。这样入门门槛比较低,如设立一个冠名教授席位,每年10万元,约定期限3年,其总额也就30万元而已。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设置冠名教授席位,应该以第二种为主,虽然其力度、稳定度不如第一种,但是其门槛相对较低,在初创阶段起步比较容易。
  那么我们应该向谁去募集这个资金来设立冠名教授席位呢?当然是向有钱人,但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愿意出资支持教育。最有可能资助大学教育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与大学相关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企业的企业家或高层管理者,对于新闻传播院系而言,与我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行业就是媒体行业,包括新媒体、传统媒体行业,这些行业企业长期以来与我们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其高级管理人才和主要的技术人才就是来自我们的学校。其他一些与新闻传播有间接关系的行业企业,部分也有这种可能。另一种是我们的校友。从我们学校毕业的校友,他们事业成功了,母校的培育之恩长驻于心,需要寻找报答的路径。而冠名教授席位的设置,对他们而言,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有个不成熟的设想,起步阶段可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设置10个冠名教授席位,分为两个层次,一为10万元,二为5万元;10万元4个席位,5万元6个席位。每年约需70万元,如以3年为期,一共需要210万元。这里就会产生几个问题:这10个席位是面向外部觅才而设立,还是面向院内既有师资?为什么是10个而不是更多?为什么还分两个层次?笔者是这样思考的,最初设立的10个冠名教授席位,主要面向院内教师,也不排除刚刚从外界引入的杰出教授。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目前学校的工资水平比较低,对高水平的教授缺乏吸引力,也难以稳定队伍,当务之急是稳定现有的高水平教授。至于从外部引进的杰出教授,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其实这个政策的力度还是很大的。为什么是10个,而不是更多或更少?根据管理学流行的二八定理,通常一个企业80%左右的利润来自它20%左右的项目;一个科研单位,能够做原创性研究的高水平杰出教授往往只有20%左右,而其他80%左右的教师做的则是一般的工作。考察当下我们学院的实际情况,师资队伍总盘子不到40人,而其中工作最辛苦、贡献最大的不超过10个人,也就是20%左右。冠名教授席位的功能不是扶贫,不是普遍的福利,而是对优秀杰出人才的鼓励。如果把它作为普遍的福利,我们也无法争取到这个资金。但是也不能少于10个,如果少于10个,就必须在最优秀的10个人中再做选择,就会伤害这些优秀分子的积极性。为什么要分两个层次呢?我们要承认人与人是有区别的,这10个优秀教师中,其资历、影响、实际贡献不可能完全一致,把他们分成两个层次,是合理的;同时,只要评审、聘任公正,对于第二层次的教授来说,争取下个聘期进入第一层次的追求,对他们的成长也是个不小的动力。笔者的设想是,10万元主要面向教授,而5万元则主要面向副教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
第三节 履行新闻传播教育使命的路径

第二章 新闻教育家
第一节 何谓新闻教育家
第二节 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的多重角色
第三节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
第四节 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的战略思维
第五节 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的四大要务

第三章 教师与教学团队
第一节 新闻传播教育的师资瓶颈
第二节 设立冠名教授席位的必要性
第三节 教学团队建设
第四节 后喻时代的教学相长

第四章 课程建设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体系
第二节 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内涵
第三节 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完善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建设的路径

第五章 教材建设
第一节 教材:功能、源流及挑战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专业教材建设的认识误区
第三节 教材建设中的五大关系
第四节 新闻传播专业教材建设的辩证思考

第六章 实践教育
第一节 实践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第二节 新闻传播实践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新闻传播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确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大实践”观

第七章 学生事务
第一节 解读学生事务
第二节 中外高校学生事务之比较
第三节 当前新闻传播院系学生事务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铸魂:学生事务的主旋律
第五节 新闻传播院系学生事务的创新路径

第八章 院系文化建设
第一节 文化、校园文化与院系文化
第二节 院系文化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基
第三节 影响院系文化的四大要素
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院系文化
第五节 建设院系文化的路径

第九章 学科建设
第一节 当前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学科建设及学科评估
第三节 制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要素
第四节 案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第五节 发展新闻传播学科的路径

第十章 院系管理
第一节 新闻传播院系的办学定位
第二节 院系管理中的十大关系
第三节 院系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第一节 新闻传播教育的支点错位
第二节 部校共建与校企合作
第三节 分类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转型
第四节 教学组织重组与课程体系再造
第五节 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的教学改革
第六节 坚持人文精神的主基调

第十二章 新闻传播教育研究
第一节 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的编撰
第二节 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空间
第三节 建设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附录一 解读中国新闻教育的“华科大模式”
附录二 幸运感恩期待:卸任院长感言
附录三 传媒教育要满足业界需求,更要顺应社会期待
附录四 一个好的新闻学院,总有一个优秀的院长
附录五 老兵尚未凋零,期待再写传奇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