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不仅是一部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今南图)的由来、建设、发展、交流史,更是柳诒徵先生在动荡的民国时期,依然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地工作的案牍记录史。
2.本书收录了《柳诒徵文集》之外的一些未刊稿。
柳詒徵國學圖書館四種著述整理後記
武黎嵩(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此次印行的柳詒徵國學圖書館四種著述,包含《國立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小史》《國學圖書館年刊案牘輯録》《盋山牘存》《盋山牘稿》。其中《小史》爲柳詒徵撰述,主要揭示國學圖書館的發展沿革及其接手圖書館前後的館務情况。《案牘》《牘存》《牘稿》三種爲柳詒徵擔任國學圖書館館長之後來往的公私函牘,均與館務相關涉,足見其主政之後國學圖書館發展之脈絡。以上四種柳氏著述,除《小史》外,一九四九年之後均未曾重印或刊布,世所罕知。此次集中整理出版,足見柳詒徵對圖書館事業所做出的貢獻與其爲保存歷史文獻所做出的努力。
柳詒徵關於國學圖書館四種著述整理所用底本説明如下:一、 《國立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小史》,柳詒徵撰,民國戊辰國立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印行,據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藏本。二、 《國學圖書館年刊案牘輯録》,柳詒徵撰,據《國學圖書館年刊》,國學圖書館印行,南京圖書館藏。三、 《盋山牘存》,柳詒徵撰,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叢刊第一輯,民國三十七年一月印行,據柳詒徵第四孫柳曾興提供原件及復印件。四、 《盋山牘稿》,柳詒徵撰,抄本,據柳詒徵外孫章以昕提供原件及掃描件。
兹據上述柳氏著述及柳定生所撰《柳詒徵先生年譜》略述柳詒徵先生與國學圖書館之淵源。
一、柳詒徵與國學圖書館的因緣
柳詒徵(一八八〇——一九五六),字翼謀,亦字希非,晚號劬堂,又號盋山髯、龍蟠迂叟。江蘇丹徒(今镇江)人。清光緒廿一年(一八九五),年十六,補博士弟子員。宣統元年(一九〇九),舉優貢。經横山鄉人陳慶年先生介紹,任職江楚編譯官書局,拜入宿儒繆荃孫先生門下。光緒二十九年(一九〇三),柳詒徵隨繆荃孫東渡日本,考察教育,繆氏就柳之《日記》彙集而成《日遊彙編》。既歸國,柳詒徵以那珂通士《支那通史》爲底本,加以芟削增補,成《歷代史略》八卷,蘄合課程之用,是爲吾國近代以來最早之歷史學教科書。清季,柳詒徵教授江南高等學堂、江南商業學堂、兩江師範學堂,著《中國商業史》《商業道德》《倫理口義》,取材宏富,思想嶄新。受端方之託,據故提學使黄紹箕手訂序目,撰成《中國教育史》,爲自來言教育史者之先河。足見其在清末,已經是江南學界知名教師。
辛亥革命後三年,在兩江師範學堂基礎之上,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立。校長江易園(謙)聘柳氏主持南高師文史地部。高師旋改東南大學,柳氏爲國立東南大學及之後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更名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籌備委員。在校授讀,著有《中國文化史》《東亞各國史》,編《史地學報》《學衡》諸雜誌。旨在以‘大公至正,不偏不激’之態度,發揚國學,介紹西學。胡適、陳獨秀等視爲勁敵。錢穆評價柳著《國史要義》:‘柳氏所指示之國史大義,宗綱所在。’並言道:‘柳氏講學南雍,隱然爲一方重鎮,而砥柱之屹立,終無以障洪流之奔騰。’張其昀回憶乃師,‘儼然以繼承中國學統,發揚中國文化爲己任。柳師領袖群倫,形成了中流砥柱的力量’。言民國學術者,咸云‘北大、南高’。而南方學術,所以成其高者,正賴柳先生維持綱紀,領袖群倫,砥柱其間。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在改設東南大學期間,積累下不少矛盾。校長郭秉文擅自裁撤工科,引發茅以升、楊銓(杏佛)等教授的强烈不滿。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一月,北洋政府教育部突然發佈命令,免去郭秉文東南大學校長職務,由胡敦復接任。三月,胡敦復前往東南大學接任,被擁郭派師生毆打。一時間東南大學因‘易長風波’斯文掃地,師道尊嚴完全不顧。柳詒徵、竺可楨等名教授皆憤而出走。柳詒徵轉任東北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
柳詒徵離開東南大學,却引起了他與國學圖書館的另一番因緣。
清末,光緒三十三年(一九〇七)陸心源之子陸樹藩以十萬銀元價格,將乃父皕宋樓、十萬卷樓和守先閣藏書十五萬卷售與日本岩崎氏的靜嘉堂文庫。此事引發江南乃至全國學界爲之憤慨震動。同年,在兩江總督端方的主持下,由繆荃孫、陳慶年等籌辦公立圖書館。在龍蟠里上元縣高等小學(原惜陰書院舊址)内,興建藏書樓兩棟四十四間及附屬建築,耗銀三四七六一兩,藏書樓於宣統元年(一九〇九)九月竣工,定名江南圖書館,宣統二年(一九一〇)八月十八日正式開館。江南圖書館創建之初,由繆荃孫任總辦,陳慶年任坐辦,丁國鈞任典守編纂,陳作霖任司書官。經繆荃孫斡旋,丁立誠以七萬兩書價、兩千兩運費的價格,將父輩的八千卷樓藏書售與江南圖書館。此後,武昌范氏木樨香館藏書、宋教仁遺書陸續入藏是館。繆荃孫主持編纂了《江南圖書館善本書目》,這是近代圖書館編制善本書目之先河。
辛亥革命爆發,粵軍進駐圖書館中,員工四散。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改江南圖書館爲江南圖書局,次年七月再改江蘇省立圖書館,民國八年(一九一九)改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經整頓於民國十年(一九二一)七月乃重新開放,此前圖書館閉館達十年之久。圖書館自創辦之初,就因革命的動蕩而停滯不前,經費、人員艱於保障。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三月二十四日北伐軍攻克南京。國立東南大學改設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六月中,柳詒徵到寧任第四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旋奉江蘇省教育廳禮聘,任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館長。七月一日柳詒徵到館蒞事,七月十九日起會同教育部課員甘豫源在館會查書籍,逐日點收善本書,原共一八五四九册,續提善本書三一七二六册。全館藏書約一七七二三四册。
柳詒徵選擇擔任圖書館館長,而未再繼任執教多年的大學教授,有着十分深刻的原因。首先,在東南大學的易長風波中,柳詒徵被傷透了心,他對於徐養秋(則陵)等人的羞辱記憶深刻。再則,圖書館創辦自柳氏之師繆荃孫、友陳慶年,繼承師友遺誌,將故國文獻事業發揚光大,也符合柳氏一貫學問宗旨。
可以説這一次在大學與圖書館之間的抉擇,讓柳詒徵後半生的事業和人生發生了轉向,此後柳氏可謂與圖書館相始終。
二、柳詒徵主持國學圖書館最初十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之初,實行大學區制,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由大學統一管轄,先是定館名爲第四中山大學國學圖書館,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二月改江蘇大學國學圖書館,當年五月改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直到次年(一九二九)大學區制取消,館名始定爲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由江蘇省教育廳社會教育司管轄。柳詒徵主持國學圖書館,使得十餘年間,該館事業、面貌爲之一新。
整頓館務。借助於北伐勝利和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柳詒徵主持國學圖書館,開始整頓館務。館長下設主任一名,管理總務、文牘、庶務、會計、書記等。又分設保管、編輯、閲覽、傳抄、訪購和印行六個部,每部設主幹一名,事務員若干。
撰寫館史。在任圖書館館長的第二年(一九二八)秋,柳詒徵撰成《國立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小史》,詳細叙述國學圖書館緣起及沿革變遷,館藏特色及各項規章制度;凡與館有關的名勝、書林掌故、學者軼事等都有介紹,並附有照片。此館乃逐漸爲世人所知。
延聘參議。就在編纂《小史》的同一年,柳詒徵聘請中央大學陳漢章(伯弢)、王瀣(伯沆)、湯用彤(錫予),金陵大學李國棟(小緣)四位教授擔任國學圖書館參議:陳漢章先生字卓雲,號伯弢,浙江象山人,舉人出身,博通經史,曾在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任教有年。王瀣先生字伯沆,號冬飲,江蘇溧水人,民國初年即在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善本室編目,又與柳詒徵在南高、東大共事多年。湯用彤先生字錫予,湖北黄梅人,美國哈佛大學哲學碩士,回國後在東南大學、中央大學任教,精研魏晋南北朝佛教史。李國棟先生字小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碩士,於國學亦深有根柢,任金陵大學圖書館館長。國學圖書館定期邀請四位專家蒞館,指導學術及會商館務。
招攬人才。柳詒徵爲圖書館發展,延聘人才,先是其弟子繆鳳林、范希曾在館任職。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繆鳳林諸人組織中國史學會,借館址爲會所,並創辦《史學雜誌》發表會員的研究著作,討論教學中的專題,並介紹史學界消息及出版情况。創刊號於三月發行,柳詒徵爲之撰發刊詞。范希曾,淮陰人,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對校讎、目録之學尤爲留心,柳詒徵延聘范希曾協助編修《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范氏又完成了《書目答問補正》。《書目答問》爲張之洞所撰,‘在光緒初足爲學人之津逮者’,但是幾十年過去了,一些錯漏也逐漸暴露,葉德輝曾批校增輯之三四本,未能印行。江人度所作《書目答問箋補》流傳未廣。范希曾《補正》訂正了書名、卷數、作者、版本之誤;補充了原書漏記版本,以及光緒二年《書目答問》成書以後刊行的版本;補録了一些和原書性質相近且晚出的書目,是一部學術價值極高的國學目録工具書,柳詒徵評價‘希曾所輯最後較備’。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七月,范希曾病故;繆鳳林轉任國立中央大學史學系教職。柳詒徵又延聘續聘王焕鑣、周愨來館任職,王、周是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四)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生,也是柳門高足。
印行年刊。柳詒徵是典型的學者型館長,在發展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同時,他希望將國學圖書館辦成研究型的學術中心。故而柳詒徵主持出版了《國學圖書館年刊》。《年刊》並没有像一般的圖書館刊物一樣,僅介紹館藏和發佈統計年報之類信息,而是將《國學圖書館年刊》辦成一部帶有學術文獻研究性質的刊物,成爲學者發表論著的陣地。《年刊》在柳詒徵任館長後一年開始出版,第一年題名爲《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年刊》,第二年起題名爲《國學圖書館年刊》,共出十期。儘管同時期尚且有《國立北平圖書館年刊》出版,《國學圖書館年刊》的辦刊宗旨和編輯方針並未受到《國立北平圖書館年刊》的影響,而是主編柳詒徵辦館思想的具體體現。《年刊》設有插圖、專著、校刊、目録、題跋、表格等,其中尤以專著價值最高,十年共發表論文五十七篇,如金鉽《江蘇藝文誌稿》,范希曾《書目答問補正》,柳詒徵《盧抱經先生年譜》、《族譜研究舉例》、《明代江蘇倭寇事輯》,向達《唐代刊書考》,王焕鑣《明孝陵志》,趙鴻謙《宋元本行格表》等都是學術價值極高的著作。
編輯總目。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柳詒徵主持編纂出版了《國學圖書館總目》,兩年後又出版《補編》,體例與正編一致。總目四十四卷,補編十二卷,共計五十六卷。内分經、史、子、集、志、圖、叢七部,八十五類,八百三十二屬;並將叢書子目分隸各類,部别居分,以便檢閲。由於國學圖書館藏書,主要以中國固有學術體系爲主體,故而《總目》的分類法,既繼承了自漢魏以來的四部分類法,又對清代編纂《四庫全書》的分類體系有所突破。如增加志書部專收各類方志,增加圖書部收録地圖和圖册,增加叢書部收録叢書。柳詒徵‘發凡其例,審訂類目,指示綫索,審核補正,藉以成此巨製’。(陳訓慈《柳詒徵師從遊記》)讀者一展卷而學術之源流,書目刊刻之先後,悉可窺其概要,《總目》可謂是當時問津國學之指南。自中國近代有圖書館以來,能將全部藏書編成總目者,以此爲第一家,皇皇巨編,三十餘册。
擴充藏書。至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前,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藏書增加到二十四萬余册。柳詒徵以三種辦法豐富館藏:一是全力向社會各界徵購古籍,二是用館藏古籍的影印本與全國各地藏書家和圖書館交换圖書,三是對一些無法徵集、收購及交换的孤本、善本進行抄録或者委託抄録。僅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一年,便抄書九百餘萬字。此外,國學圖書館還自行印書六十三種,其中經部五種、史部三十四種、子部八種、集部十六種,多爲善本古籍。
三、抗戰期間國學圖書館圖書的轉移、保存情况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七月七日,全面抗戰爆發。八一三事變後,日軍進攻態勢加劇,次日爆發中日空軍的筧橋空戰。
八月十四日,柳詒徵指揮國學圖書館員工裝運善本書五箱寄存朝天宫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地庫。其後雖警報迭作,槍聲炮聲絡繹轟傳,柳氏仍日夜督員工裝運書籍。至八月十六日,又運送一〇五箱善本書至朝天宫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地庫。
八月十九日起敵機頻繁轟炸南京。鑒於上海、蘇州相繼淪陷,南京岌岌可危,徵得江蘇省教育廳同意後,十一月十五日柳詒徵主持陸續將館書運至江北興化。首批裝運地方志及叢書五十箱,由保管部主幹汪誾、庶務王焕錪乘木船運興化西倉。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又續運出藏書五十七箱,合計三萬餘册,由張主任逢辰、汪主幹誾、王事務員必旺、謝事務員德淦四人押運至興化。留守職員四人、公役三人在館照料。十一月二十四日柳詒徵與朱焕堯、周啓文、戴瑞琪運載館中重要文件,取道揚州(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江蘇省政府臨時駐地),向江蘇省教育廳臨時辦公處報告一切,並於十二月五日到達興化,在興化西倉設立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臨時辦公處。從現存的《目録》可知,在興化期間,國學圖書館還曾短暫開放對外閲覽,後因形勢惡化而終止。
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按照江蘇省教育廳三月二十八日淮字第一〇七七號指令:‘所有公務員薪不得超過聯合中學教職員待遇標準,並須遵照省府新訂公務薪給折扣辦法辦理。以二十元爲底薪,二十一元至六十元者七五折。一、二兩月份過支之款並應追回。’柳詒徵乃將個人溢領之款一六一.〇五元呈繳。柳氏雖在顛沛流亡之際,經濟困窘,亦向親友告貸籌足繳還,足徵立身之嚴,絶不存苟偷之念,而對館中各職員所溢領之款,則代爲函告教育廳懇請從寬豁免,並建議將寄存羅漢寺的八箱私人書籍以抵扣各職員賠繳之款,以幫助戰亂流亡中的職工。其時,浙江大學遷往江西泰和辦學,邀請柳詒徵赴贛講學,因柳女定生在浙江大學工作,柳氏乃有入内地之意,同時探訪圖書蹤跡。四月七日,柳詒徵與館員朱焕堯離興化赴淮陰(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至民國二十八年三月江蘇省政府臨時駐地),函請江蘇省教育廳,辭去國學圖書館館長之職;並率會計周啓文將經手摺單、現款一併呈繳教育廳。事後,經徐州轉道鄭州,再經平漢路至漢口。由漢口乘輪至九江,换南潯路火車至南昌,又乘汽車於四月二十六日抵達泰和。自南京淪陷後,柳詒徵日夜懸念館藏善本書籍一一〇箱寄存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地庫者,是否隨故宫文物西遷。道經漢口時,往訪杭立武,杭曰僅將故宫書物運出,未能兼顧館書。但又經追詢確實情况,杭又答曰地庫所存悉數運出至成都,詳情可詢馬衡。柳詒徵抵泰和後,即致函馬叔平詢問國學圖書館寄存善本是否運出等情形。在泰和期間,柳詒徵中風卧病良久,痊癒後返回興化,而浙江大學又前往廣西宜良。此番浙大之行,未能探知圖書確切下落,柳氏猶冀能入蜀與有關方面探獲確訊。
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〇)五月二十六日,興化一度失守。原國學圖書館寄存興化觀音閣之書,地方志七千餘册,悉遭焚燬。國學圖書館遷興化後,留任的職員尚有張逢辰、王焕錪、周愨,直到興化淪陷之後,方自行返回南通、海門等處。堅守崗位者有周啓文、戴瑞琪、謝德淦等人,與藏書轉徙至中圩羅漢寺。柳詒徵與家人遷避竹泓港,而政府亦電請柳氏赴渝。
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六月初,柳詒徵經由上饒,先入福建,再過瑞金、贛縣渡大庾嶺,經衡陽、桂林、柳州,抵達貴陽,北上遵義,直到十月二十七日抵達重慶。間關萬里,海陸奔馳,險阻備嘗。先是任貴陽大學文學院特約講座教授,又經中央大學聘爲研究所歷史部主任及導師,兼任復旦大學教授。國民政府教育部聘柳詒徵爲部聘教授,兼學術評議會委員。
四、抗戰勝利後的圖書回收與解放戰争後期的圖書歸宿
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八月十五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柳詒徵聞捷大喜,急圖東歸收復國學圖書館舊藏。遂與教育部聯繫,得於九月廿八日搭江安輪離渝,三十日啓碇,于十月十日安返南京。次日便回龍蟠里館舍視察。八年戰禍,故籍星散,爲之痛哭。十一月八日,柳詒徵始由江蘇省教育廳領到經費二十萬元,即招舊日會計周啓文,庶務王焕錪、戴瑞琪,保管員汪誾、董廷祥諸人,商洽國立第一臨時中學騰讓館舍,部署辦公。
回收圖書。在回到南京的一年多時間中,柳詒徵主要做的工作是回收圖書。如在他的主持下,從玄武湖僞圖書館檢得館書三一四册、橱桌十件;從氣象研究所檢得館書四種一八三册;從國民政府後樓僞行政院長梁鴻志劫掠物品中收回圖書八四〇種四三一四册,書畫三種,爛書一束。從上海購回《明實録》英宗、孝宗、世宗、神宗四朝一一七册。抗戰初,館藏叢書及地方志,藏於興化羅漢寺及北門外觀音閣,計三萬余册,大部分爲日偽軍焚燬、小部分散失,損失較大。後從北平修文堂、無錫社教學院、蘇州圖書館收回部分散佚圖書。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在柳詒徵主持下,國學圖書館共收回圖書十八萬余册,而館藏善本書損失較小。
回收館舍。抗戰後,圖書館館舍爲國立第一臨時中學佔用。柳詒徵通過杭立武等多次催促該校騰讓館舍。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八月十一日晚柳詒徵赴一臨中校長黄昌年家,交涉讓還藏書樓事宜。因情緒激動,觸發舊恙,昏厥中風。連夜請醫師急救,抽血打針,始漸漸甦醒。一臨中次日始允將陶風樓等處歸還。
此前,柳詒徵又與前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璁交涉歸還圖書及傢俱事,陸續運回書橱、書架、桌椅、用具。凡原屬國學圖書館用物,有標識明註者,皆逐一認領。其他國學圖書館原有的器具、匾額、書橱、書架、書箱、几桌、卡片目録櫃、椅凳、收音機、油印機等也通過清點會議的認定悉數歸還。
重新開放。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八月一日,國學圖書館重新開放閲覽,自抗日戰争前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十月二十三日閉館後,閲時已九年於兹。
重輯書目。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柳詒徵主持編輯印行《國學圖書館現存書目》兩册,上册含經、史、子三部,下册含集部、志、叢、金石拓片目等部。柳詒徵主張對戰時文物圖書損失作詳細調查,冀可追索賠償。備文送教育部所設調查文物損失委員會,附呈國學圖書館運往興化被燬書目録、國學圖書館印行書損失目録。
印行牘存。就在《現存書目》印行的當年,柳詒徵以國學圖書館叢刊第一輯名義,印行《盋山牘存》。《牘存》彙編抗日戰争爆發以來與各方聯繫運寄館書之公函;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遷避興化後致教育廳公函及向寧、渝各地詢問館書下落函札;三十四年(一九四五)抗日戰争勝利後與各方接洽收回館書、館舍、用具等有關函件,共輯至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底止,以便瞭解抗戰期間國學圖書館圖書轉移、保存及回收經過詳情。
解放前夕,國民黨機關紛紛逃往臺灣。柳詒徵向時江蘇省教育廳請示圖書保護安全之策,教廳當時指示運書往厦門,再相機運臺。柳氏鑒於祖國文獻應珍藏愛護,勿使散失海外,主張就地轉移,分别將國學圖書館宋、元、明、清等善本書裝箱,共八十箱一萬二千餘册,每箱造有清册,於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全部運送南京朝天宫故宫博物院分院地庫保管。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即農曆新年,柳詒徵寫就聲請退休呈文,快郵寄江蘇省教育廳,並從國學圖書館中搬出,移居百子亭女婿章誠忘、女兒柳定生家中暫住。三月中,江蘇省教育廳正式批准其退休並予以名譽館長職務,金崇如(宗華)繼任國學圖書館館長。四月中至國學圖書館正式辦理移交,造就清册逐一蓋章。所有圖書、物資均案册可稽。四月二十二日晚,柳詒徵偕夫人吴素鸞,乘考試院疏散列車赴上海。柳詒徵晚年在滬上的生活與工作情形,可參看商務印書館印行之《柳詒徵家書》。
余自幼好讀古人之書,中學時代即捧讀柳詒徵先生的《中國文化史》。及负笈江左,担簦南雍,及從諸老輩先生遊,尚有能講柳先生之學行掌故者。先師卞孝萱先生,曾持柳詒徵先生手書對我言道:柳先生學問好,品德高尚;他待學生好,提擕後進;他愛國,他的滿腔愛國熱情,不僅洋溢在史學論著裡,還體現在他從事的教育與圖書館事業中。我們要宣傳柳先生。卞孝萱先生在世時,曾與柳詒徵先生親屬多有聯繫,他在給柳氏第四孫柳曾興的信中寫道:‘我與府上,三世交誼。……柳老文録、詩録保存完好否?’卞老十分關心柳先生身後遺著整理出版情况。二〇〇九年九月五日,卞孝萱先生過世,未能看到十餘年後柳先生遺著陸續整理出版,甚爲遺憾。
二〇〇九年秋,柳曾興先生來寧,我們在南京圖書館首次晤面。此後他一直南北奔走,各方聯絡,促成柳先生遺著的出版和研究工作。有一次,我在上海番禺路柳曾興先生家與他長談,他説他叫曾興,是因爲一九三八年出生在興化,自幼随祖父、祖母生活,記得很多人很多事。柳曾興先生説,過去姑母柳定生和大哥柳曾符爲了祖父遺著做了很多工作,現在他們不在了,自己要從頭開始學,繼續做下去。那一次晤談,我便深深感慨,詩禮傳家,劬堂有後。
因爲卞孝萱先生、柳曾興先生這諸多因緣,又因爲我從本科起便在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後又留校任教,常感念柳詒徵先生在南京大學的教澤綿長。故而十餘年來,一直致力於柳詒徵先生的遺稿搜羅與整理。例如《盋山牘稿》的抄稿,便是我在章以昕先生家中掃描《柳詒徵家書》時在柳先生舊存不多的圖書中發現的,孤本未刊,極爲可貴。
然而,整理出版柳詒徵先生遺著,也讓我備嘗艱辛。二〇一四年年初,爲了整理出版柳先生遺稿,我申請了一個校内的基金項目,但過程却是一波三折。後來,項目是批准通過了,可項目的主持人却换作他人。當然,項目經費也就不可能用在柳先生遺著的整理出版上了。那一兩年我特别沮喪,我很擔心前賢的著作就此埋没,擔心無法了却老輩先生們的心願。甚至一度萌發了離開南京大學的想法。柳曾興先生一直鼓勵我説,你看看我們柳家,是踩不死的小强。雖然是一笑之間,也是一位祖輩的老人對我們後生晚輩的支持和期待。
現在,柳詒徵先生國學圖書館四種著述即將出版,這是繼《家書》之後,柳先生又一組比較完整的著作。希望讀者能藉此看到,柳詒徵先生樹立風範、抗論惛俗的一面,以及在他身上所呈現出的儒家古典文化所訓練得來的偉大人格,和現代的精緻的理性人有許多不同。
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小史
盋山案牍
国学图书馆年刊案牍辑录
盋山牍存
盋山牍稿
柳诒徵国学图书馆四种注释整理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