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泛媒体生态与新闻主导力研究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4386526
  • 作      者:
    作者:李娟|责编:王丽丹//谭修齐
  • 出 版 社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立足于泛媒体生态下信息泡沫化、碎片化的现实,系统研究新时代新闻传播规律、传受互动关系,以及主流媒体公信力等理论问题。

2.通过大量实例,细化分析虚假新闻、反转新闻、后真相等问题的根源、表现以及危害等,并比较具体地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3.全书最后涉及新闻价值观,解读泛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张的深度理论,并深入分析新媒体条件下受众的浅阅读问题,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娟,女,198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新乡市人,现任新乡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副教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讲授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专业课程。在《当代传播》《出版发行研究》《中国编辑》《新闻爱好者》《传媒》《当代电视》等CSSCI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及其他刊物发表论文《深解“四力”,建构网上网下同心圆》《新闻传播功能的国化理论内涵与话语表达》《“反转新闻”频发的危害及应对》《新媒体格局下文化经典的传播路径》等20余篇,主持及参与《习近平新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教学创新研究》《泛媒体生态中的“营销号”恶意引爆舆情治理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地厅级课题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今社会高科技智能化推动了新媒体飞速发展,加剧了信息的泡沫化、碎片化效应,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引导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面对当今互联网时代不断变化的复杂的“泛媒体”生态环境,需要从实践中发现新闻传播的规律性问题。此外,在网络环境呈现出泛娱乐化特性的今天,新闻突出“猎奇”,过度渲染未经证实的“事实”,“真相”被层层掩埋。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是目前国际性热点之一,通过这种教育,培养新媒体受众具有健康的媒介接受能力,从而正确理解、建设性使用大众传播资源。
  《泛媒体生态与新闻主导力研究》通过大量实例,对媒介负面问题进行理性化批评,引导受众正确接收媒介信息。
展开
精彩书摘
  《泛媒体生态与新闻主导力研究》:
  第二,揭示事物的矛盾性。新闻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只有从更深的层次上抓住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趋势,才具有最大的新闻影响力。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受众最欢迎、最感兴趣的是那些真实地深刻地反映了事物内在矛盾性的新闻作品,尤其是那些从根本上揭示出了某些事物矛盾运动的最深层奥秘的新闻力作。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事物内部的矛盾,最能体现该事物的本质。新闻作品从根本上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自然也就反映出了该事物的本质真实。而这种本质真实通常总是被掩盖着的,受众从事物的表面往往是很难认识清楚的。新闻传播者以自己独具的敏锐,把事物的矛盾暴露出来,既帮助受众认清了其本质,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众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增长了受众的智慧。这当然是最佳的传播效果。
  第三,表现思维的新异性。所谓思维的新异性,主要是指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迥异于通常的和旧有的方式与方法。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历史和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人们的思想观念需要不断地加以更新,而人们的思维方式更需要不断地有所改变。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也要尽量采用适合于新的时代特征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事物,反映现实,要敢于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和心理惯性,从而更及时地甚至更具有超前性地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崭新面目。这样,才能使得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时代的活力,也才能具有更大的新闻感召力。
  第四,新闻形式上的新颖性。在信息的表达形式上,要努力掌握受众的兴趣和口味,要尽量谋求新闻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在语言技巧、图片处理、节目编排、播发程序、色彩倾向等各个环节上,都要研究其与提高传播效果之间的有机联系。总之,新闻信息的形式如果既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又新颖别致、引人注目,受众一定会喜闻乐见。
  此外,对于劝服的方法和手段,许多传播学家做过多次试验、探索,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大致可归纳如下:
  第一,只说一面还是正反两面都说?也就是,我们的新闻报道对于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工作的开展,是报喜不报忧好,还是既报喜又报忧好?按照传播学的观点,这要与受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较高、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受众,如果提供某一事件的全面情况,他们可能会更容易接受些,以后如果接触到反宣传时,他们也将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而对那些较容易接受一面之词的文化层次较低的受众来说,如果遇到反宣传,将会产生认识上的左右摇摆。
  第二,有争议的意见是先说好还是后说好?这种情形在新闻机构组织“问题讨论”,或者撰写解释性新闻时常常会遇到。对此,要根据传播内容本身的性质,参照传播的环境条件和受众的素质加以通盘考虑。一般认为,某一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如果是由不同的传播者相继提出的,并在表述的时间或篇幅上也大体相等,那么先提的一方不一定占优势。但如果是由同一传播者提出来的,其所传播的不同观点又是受众不熟悉的,那么,先提的观点更有利于受众的接受。而在信息组合中,于最后提出来的观点,特别是经过启发引导受众顺理成章归纳出来的观点,一般更有利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问题的结论如何做出?新闻传播中的结论性意见,是明明白白直接告诉受众,还是让受众自己去得出结论,这需要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首先要看新闻信息的性质如何,如果是政策性信息,或者是依据法律、道德能够记忆肯定或否定的信息,那就只能明确无误地做出奉告。如果是对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的报道,由于其产生的原因很复杂,矛盾纠葛很多或者涉及面很广,有的事件本身还在发展变化中,问题的性质还没有彻底暴露,或者出于策略的考虑一时还不便表明结论的,那么最好采用“中性”报道的形式,提供全面的、翔实的事实材料,让受众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其次也要看受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层次如何,如果是对缺乏思辨能力的或者阅历不深的受众,则结论性意见以明白为宜,而对各方面水平较高的受众,如果说得明白如话、一览无遗,反而会影响传播的效果。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信息迷雾重重,碎片化严重,新闻反转频发
二、“后真相”加剧信息乱象,新闻公信力遭巨大挑战
三、进一步加强主流新闻主导性和引导力
四、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社会共同建构清洁的媒体环境

第一章 泛媒体生态假新闻乱象与治理
一、人人都是记者与新闻把关人缺失
二、信息超载与新闻稀缺
三、假新闻是怎样出笼的?
四、假新闻的根源与土壤
五、如何防止和抵制假新闻

第二章 后真相与“反转新闻”避防
一、后真相时代的真相难求
二、口水化信息掩盖真相
三、数字化技术防治新闻失真
四、反转新闻频发的防治问题

第三章 泛媒体生态主流新闻传播社会效果
一、经典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概述
二、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与类型
三、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途径
四、新闻公信力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四章 万物互联环境下新闻传播规则与规律
一、坚守新闻真实性的三大原则
二、新时代新闻传播的三大规律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主流新闻传受主体转型
一、受众研究凸显及研究视角的变迁
二、从受众能动性到“受众中心”论
三、自媒体条件下建立对话性的平等传受关系
四、受众从媒体互动到独立传播
五、自媒体如何让受众理性传播

第六章 自媒体恶意营销放大舆情风险防范与治理
一、自媒体营销号问题的背景及表现类型
二、营销号恶意引爆舆情溯源及治理原理
三、自媒体营销号治理的主要思路与方略
……

第七章 “后阅读”环境下主流新闻强主导性
第八章 泛媒介时代加强新闻业界原则与社会规范
第九章 开展媒介批评与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第十章 泛媒体时代科学“新闻价值观”引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