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与支撑体系研究》明晰了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分类,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与成因的基础上,从政策支撑体系、创新支撑体系、金融支撑体系、新基建支撑体系四方面系统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支撑体系,并结合国家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中长期发展目标及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的发展经验,从9个方面提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1章绪论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继粤港澳大湾区在2017年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2017年7月1日,习近平在香港亲自见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②。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③。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器。加速发展新兴产业,不仅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应对全球变革与挑战的重大战略抉择。2020年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④。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已成为全球新兴产业的重要聚集地,引领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方向。作为“湾区经济”的新军,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其他国际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书将展开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支撑体系研究,以推动大湾区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1 研究价值
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支撑体系有助于大湾区实现产业发展的自立自强,并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形成自身的产业优势,引领全国新兴产业的发展。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加剧,尤其是美国针对我国展开的技术制裁,更是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和挑战。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并在某些产业和技术领域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全球竞争优势,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国际环境变动的影响更大。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尖端技术、核心部件制造与美欧日差距较大。核心技术和工艺受制于人,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等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层面多个领域存在“卡脖子”风险。例如,在集成电路领域,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软件是集成电路设计最上游、最高端的产业,全球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主要由楷登电子(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明导(Mentor Graphics)三家美国企业垄断,大湾区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销售额的95%由这三家企业占据。随着产业、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加剧,部分问题会凸显,因此大湾区需要着力研究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突破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一系列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表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载体。为了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些城市群纷纷将产业发展目标瞄向了新兴产业,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将面临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的激烈竞争。在国内主要城市群间新兴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明确自身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其他城市群形成竞争与互补的区域合作格局,共同推动我国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便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议题。
1.2 研究现状
2009年11月温家宝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⑤。自此以后,学者对新兴产业的理论内涵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贺俊和吕铁(2012)从主导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刻画了新兴产业的产业经济学特征,认为新兴产业是处于从技术培育到产业化再到产业进入者数量达到最大值之间这一时期的产业。孙国民(2021)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并提出要从产业动态性、区域差异性、战略性、重要性等层面对新兴产业加以理解。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颁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为我国新兴产业的统计提供了官方指引,进而能够更好地监测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
自新兴产业的概念提出以来,学者自然关注新兴产业能否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何立春(2015)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能够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谢国根等(2018)基于安徽的研究指出,新兴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不断上升。李太平和顾宇南(2021)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表明,新兴产业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学者的研究均肯定了新兴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鉴于新兴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学者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任保全等(2016)研究发现,我国新兴产业的生产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通过对下滑原因的分析,他们研究指出,出口导致了生产率的下降,本土市场需求促进了生产率的上升,本土市场需求成为遏制生产率下降的有效途径。黄先海和张胜利(2019)指出,国内超大市场规模是新兴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张治河等(2014)认为,集群化模式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明确政府、市场及其他主体的作用机制。从现有的研究来看,需要以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推动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李晓华和刘峰,2013),有效配置政府补贴、金融资源、创新资源、政策资源等多位资源(陆国庆等,2014;赵玮和温军,2015),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推动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落到具体的区域空间,因此,学者也探讨了新兴产业的区域发展,形成了“经济区—省域—城市”的研究层次。在经济区层面,例如,庄德林等(2017)研究了长三角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城市网络结构演变问题;曾刚和耿成轩(2018)对京津冀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北京新兴产业发展的成熟度高于天津和河北。在省域层面,例如,李爽等(2020)分析了江苏省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状况。在城市层面,例如,赵华等(2021)研究了苏北五市新兴产业的创新问题;余迎昕和陈云磊(2021)研究了芜湖市如何利用商业银行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
就本书的研究而言,我们更为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张龙鹏和刘俊杰(2020)基于政策主体、工具与目标的分析框架,比较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2010年及以后颁布的新兴产业政策。付荣华和皮晓芳(2020)研究了大湾区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王渊奇(2020)探讨了外资对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从资本关联、产业关联、竞争效应等维度展开。范拓源(2018)探索财政扶持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模式。陈茂清等(2021)对科学仪器产业这一具体的新兴产业展开了研究。
从已有文献的研究进展来看,学者从新兴产业的本身发展、经济效应、影响因素展开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但每个研究的关注点是单一的,难以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整体的认识。与全国性的研究相比,区域层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虽然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高地,但现有文献对其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书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研究切入点,全面评估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从政策、科技创新、金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探讨新兴产业的支撑体系,进而形成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认识,以系统思维推动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3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明晰新兴产业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主要根据全国工商登记数据,从企业数量的视角,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与成因。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对应本书的第2章。
第二,为探讨如何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政策支撑体系、创新支撑体系、金融支撑体系、新基建支撑体系四个方面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对应本书的第3章到第6章。
第三,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支撑体系的研究,结合国家对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大湾区新兴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分析国际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对应本书的第7章。
第2章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本章将在明确新兴产业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工商登记数据,从企业数量的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与问题,并进一步总结产业发展问题的成因。
2.1 新兴产业的概念与分类
2.1.1 新兴产业的概念
2009年11月温家宝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⑥。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兴产业被视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决定》的界定,本书认为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1.2 新兴产业的分类
为更加准确地掌握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情况,国家统计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论证,在2018年颁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与国务院的政策基本保持了一致。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统计局对每个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的细分产业做了明确的分类。因此,基于研究的需要,本书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分类进行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具体的产业分类如表2-1所示。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价值 2
1.2 研究现状 3
1.3 本书主要内容 4
第2章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6
2.1 新兴产业的概念与分类 6
2.2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 7
2.3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4
2.4 本章小结 20
第3章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21
3.1 研究设计 21
3.2 粤港澳三地新兴产业政策的比较 23
3.3 粤港澳大湾区内新兴产业政策的比较 25
3.4 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新兴产业政策的比较 27
3.5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3.6 本章小结 32
第4章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 34
4.1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情况 34
4.2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及运行机制优化 46
4.3 本章小结 74
第5章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 75
5.1 金融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75
5.2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的现状 78
5.3 美国金融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经验 82
5.4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 84
5.5 本章小结 100
第6章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基建支撑体系 101
6.1 新型基础设施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 101
6.2 全球新基建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02
6.3 粤港澳大湾区新基建现状及规划 119
6.4 本章小结 123
第7章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未来目标与路径 124
7.1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124
7.2 国际三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措施 135
7.3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 143
7.4 本章小结 150
参考文献 151
后记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