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2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精)
0.00     定价 ¥ 2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36024
  • 作      者:
    编者: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责编:王丹妮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23》在前十个年度报告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战略指引,为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产业集群提供咨询建议。报告分为综合篇、产业篇、政策篇三大部分,共计16章。综合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对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进行展望。产业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能源新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兴服务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分析面向未来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政策篇对面向“十四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梳理,并围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治理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是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决策人员的研究报告。全书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总结了主要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宏观战略和政策举措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
  【内容提要】目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其中,有效推动集群创新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发展的核心动力。本章重点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主要路径模式,同时借鉴国际知名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经验,基于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所处阶段,提出未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有关对策建议。
  过去十余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规模实现质的飞跃,但是外部发展形势变化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发展阶段的转变,决定了未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集群化发展将是首要任务。相比于传统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驱动力更为强劲,知识溢出效应更大,产业自我升级强化的能力更强。因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促进更多创新资源汇聚,同时高效利用创新要素,从而实现集群持续创新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要选择适宜的创新发展路径,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模式主要包括巨头引入型、升级创新型、融合创新型、引进创新型和自主创新型五种模式,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集群发展路径,并采取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加快实现集群高质量创新发展。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特征及趋势
  1.1.1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
  产业集群是指由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由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相关机构为辅助,在某一特定区域内高度集聚,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企业和相关机构所构成的地域产业综合体[1]。相比于传统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创新驱动力,具有知识溢出效应大,产业自我升级强化的能力强,区域经济带动能力强等特征。因此,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总的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要素集聚度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企业、人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方面具有更高的集聚性。这些生产要素的集聚相互影响,不断衍生出相关企业的聚集、科研机构的入驻和投资资本的进入,充分体现了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2]。
  第二,创新能力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强是其本质属性,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往往对高新科技更加依赖,对知识创新和知识溢出效应的要求更高。
  第三,主体互动性高。网络互动性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行为表现,集群内部相关企业和机构之间通过分工协作来促进发展。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来说,其较高的创新活跃度意味着从研发阶段到产品开发阶段,*后步入产业化的一系列过程,专业化特征更为显著。所以,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互动程度较高。
  第四,知识传导性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进行知识创新的同时,会产生知识外溢效应,不仅会沿着集群内的网络形成技术转移和知识传播,还会通过形成知识向集群外部传播。
  第五,成长潜力大。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本身具有成长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往往具备更大的产业成长空间,并决定了其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1.1.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虽然“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集群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仍有一定差距,而集群创新发展能力不足是限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集群特点鲜明,发展基础迥异,如何根据实际选择适宜的创新发展路径将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将驱动集群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培育壮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过去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核心环节自主能力偏弱、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效率不足等问题长期困扰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未来通过集群集聚化发展,培育一批极具创新潜能和引领带动作用的特色化创新发展集群,将不仅能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质量和效率,也将助推我国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多层次特色化集群需要差异化创新发展路径
  为了发挥集群发展对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作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对未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集聚布局进行了统筹谋划,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通过推进分级发展,打造多层次特色化创新发展集群,在全国形成点面结合、错位发展、协调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19年,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并配套一系列分类指导和支持举措,有效推动了首批入选的66个各地特色创新集群壮大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培育”走向“壮大”,在全国的分布也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各地经济增长、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力量。未来,为了更好地推动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高效创新发展,有必要鼓励各地实施差异化创新发展路径。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
  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如何选择未来集群创新发展路径将是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课题。根据创新不确定性的高低,以及相应情境下创新源头和创新扩散方式的不同,国家信息中心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模式细分为五种,即巨头引入型、升级创新型、融合创新型、引进创新型和自主创新型。
  1.2.1 巨头引入型
  产业的创新不确定性较低时,集群内部企业的收益与风险相对确定,创新的路径相对比较明确。相对明确和有效的路径往往是通过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巨头核心企业来证明的。在这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一种情况是引入核心巨头企业作为创新源头,另一种情况是已有集群中的核心巨头企业转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带动整个集群的转型。巨头核心企业对集群内的其他中小企业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外技术学习、对内技术溢出,可利用自身在技术创新、资本集聚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消化吸收行业内*新技术成果,并在集群内进行资源共享和知识的扩散与转移。这类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机构紧密围绕在核心企业周围,很容易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例如,中国合肥通过引入京东方,建设了中国先进的六代平板显示生产线,逐步形成千亿级别的平板显示集群。
  1.2.2 升级创新型
  除了引入成熟核心企业之外,创新的源头也可能来自区域内部。创新的不确定性较低时,产业聚集区域可以通过发挥已有的产业基础或要素禀赋的优势,内生创新型企业,并通过小范围传播扩散,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创新企业聚落,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学习、复制、合作并推动持续创新,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例如,中国吉林省通化市的中医药产业集群,依托长白山丰富、优质的中草药资源,当地雄厚的医药产业基础,配套中医药产业商务信息、中医药企业品牌孵化、中医药品营销等服务,打造了包括修正药业、通化东宝、紫鑫药业、通化金马等一批知名中成药企业,近年来还启动了集创业孵化、医药生产、科技服务、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院士工作站等功能为一体的医药健康创业园建设,通化市的中医药产业和产品逐渐向中高端迈进。
  1.2.3 融合创新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前两类创新发展模式虽然不确定性较低,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产业集聚在竞争中的可替代性较高,一旦其他区域集中力量开展竞争,形势容易发生逆转。例如,日本的集成电路生产就被中国台湾和韩国取代。二是资产专用性相对较高,一旦技术路线出现振荡,面临的风险较大。例如,中国大批的显像管企业在显像管向液晶转型的过程中被淘汰。因此在这一类创新中,伴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就要向融合创新型进一步转型,将创新的扩散不仅集中在小圈子内,而且更进一步地与其他领域融合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独*而持久的竞争力。例如,深圳电子制造,在具备国际领先的制造能力的基础上,
展开
目录
目录
综合篇
第1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3
第2章 中国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展望 16
产业篇
第3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39
第4章 生物产业 55
第5章 能源新技术产业 67
第6章 新材料产业 105
第7章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38
第8章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 201
第9章 节能环保产业 233
第10章 新兴服务业 289
政策篇
第11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演化分析(2006~2022年) 343
第12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政策评估: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例 392
第13章 研发补贴对企业探索性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影响研究 405
第14章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开源软件科技创新政策及治理研究 417
第15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区域发展 431
第16章 面向2035年的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研究 465
后记 49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