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修订版)(精)/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0256
  • 作      者:
    作者:黄群慧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讨论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发展问题,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黄群慧,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主编,《经济学动态》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管理和产业组织。研究方向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工业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激励机制设计、企业战略管理、比较管理与企业跨国经营、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分析等。2006年获得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综合利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构造了关于企业家激励约束问题的综合分析框架,从全薪视角系统分析了激励约束企业家的报酬机制、控制权机制、声誉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提出了我国分类改革的目标和思路,以及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由单一机制主导向四种机制有效组合转变的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拓展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任务、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论题,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伯利和米恩斯的管理者主导企业假说和随后发展的各种管理者模型提供给经济学家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企业偏离最大化行为应该被解释而不是被假定。从某种意义说,对管理者模型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或对企业偏离最大化行为的解释,构成了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和任何新兴学科一样,现代企业理论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体系,但至少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企业的本质和界限。具体包括企业如何定义,企业的所有权含义是什么,企业与市场的界限在哪里,决定企业合并和最终规模的因素是什么等问题。第二,企业的内部层级制度。解释企业组织的内部结构设计、组织中信息和人员行为等问题。第三,企业的资本结构或财务结构。涉及企业债权和股权的最优比例,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的相关权力分配,破产的目的和经济涵义等问题。第四,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解决所有者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不同类型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如何协调、经营者的激励和风险负担问题等(钱颖一,1989,第2页)。由于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上述四方面内容是紧密关联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虽然从表面上看,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只是第四方面的内容,但该问题和前三方面内容也是密不可分的,显然,企业的性质和类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等都是和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密切相关的。威斯通等(1998,第25-49页)曾把企业理论的内容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企业存在的合理性、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组织行为,他们对这三方面的企业理论重要文献的简要回顾表明,企业理论的三部分内容都与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密切相关。
  0.2.2企业家的激励约束、企业效率与国有企业改革
  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初衷。始于1979年的我国企业改革,虽经历了1979-1982年的放权让利,1983-1986年的利改税,1986-1991年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1993年试行股份制和1994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等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①但国有企业效率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建立和完善,人们认识到,缺乏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即国有企业企业家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是国有企业效率难以得到根本改善的重要原因。迄今为止,在激励机制方面,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企业家利益阶层,其收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不大;强调精神激励,忽视国有企业企业家的物质利益;收入构成不合理,名誉工资偏低,灰色收入多;更是缺少激励企业经理人员追求企业长远利益的经营者股权分配或股票期权的制度。这极大地影响了国有企业企业家的积极性,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约束机制方面,没有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所有者约束机制空缺;由于经理市场不存在、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完善等原因,市场对国有企业企业家的竞争约束也难以实现。这导致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的形成,经理人员的“职位消费”和“个人支出账户”无限制扩张,出现了“59岁现象”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产生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不足、约束不够现象的原因不仅在于渐进式改革的实践没有摸索出建立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在理论界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至今仍没有达成共识。关于企业改革中的企业家问题,进入80年代中期后就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
展开
目录

上篇 企业家的激励约束
导论 问题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0.1 问题的产生及语义方面的说明
0.2 问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0.3 相关理论方法述评

第1章 企业家角色、行为假定与激励约束机制
1.1 企业家理论和企业家角色
1.2 企业家角色与企业家的行为模式:管理行为主义的解释
1.3 企业家行为假定与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
1.4 基本分析模式: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的连续统一体模式

第2章 企业家的产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与企业效率
2.1 一个关于企业家的产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与企业效率的综合分析模式
2.2 企业制度与机制组合:对分析模式的进一步说明
2.3 机制组合与企业家行为模式选择
2.4小结

第3章 企业家的报酬结构与报酬机制
3.1 企业家的报酬结构及其理论基础
3.2 企业家报酬机制与企业业绩指标的选择
3.3 企业家报酬机制的激励强度的实证分析
3.4 年薪制与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的设计

第4章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家控制权机制
4.1 作为企业家激励约束因素的控制权:理论界定和相关说明
4.2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治理模式
4.3 国有企业的企业家控制权机制与转轨经济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4.4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与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国有企业企业家的控制权机制

第5章 企业家的声誉机制
5.1 企业家的声誉机制:两个声誉模型的说明
5.2 建立企业家声誉机制的必要性:进一步的分析
5.3 企业家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与建立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的声誉机制

第6章 竞争机制与市场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
6.1 竞争、压力与激励:一般理论说明
6.2 资本市场、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家的控制权
6.3 经理市场、自增强机制与我国经理市场的培育问题
6.4 产品市场、标尺竞争与公平竞争环境
6.5 小结

第7章 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组合
7.1 国有企业目标定位与分类改革
7.2 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的激励约束:由单一机制主导转为四种机制有效组合

第8章 建立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