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比差距法
对比差距法就是直接将本企业与另一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找差距。例如,将本企业与业内最优秀的某一企业进行对比,把双方的一系列指标分别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本企业在某一项或几项指标上与对方企业的差距,就可以判定竞争力的差距。使用这种方法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第一,筛选确定拟对比的指标。第二,获得指定的各项指标与对比企业的指标数据并进行对比,确定差值。第三,将各项指标的对比差值进行汇总分析,判定本企业与对比企业的整体差距。
该方法具有因子分析法的部分优点,并且可直接进行多指标的对比,无须进行数值的加总比较,可以降低由于确定各因素权重而造成的误差。
4.内涵解析法
这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性因素,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以揭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涵解析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确定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确认因果关系。第二,运用统计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评估企业竞争力的状况。对于可以量化的指标,直接确定数值;对于难以直接量化的因素,采取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的方式进行分析确定。第三,深度解析企业核心能力,探寻企业理念及其渗透性,以判断企业竞争力水平。
内涵解析法可以深入企业核心层面进行深刻分析,但是难以全面量化,难免存在主观性的影响。
5.综合指数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是一种利用综合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方法。步骤如下:第一,确定评价指标的权数。第二,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平均指标。第三,对各子系统的平均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综合平均指数,以此建立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数学模型。
评价标准:综合平均指数接近1,表明对比企业间的竞争力无明显差异;综合平均指数与1的离差越大,表明对比企业间的差异越大。因此,企业可以依据综合平均指数值的大小确定本企业在业内的地位。
二、企业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研究起源于美国。1983年,里根总统创立了由30名专家组成的“关于工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以国家竞争优势为分析目的,以产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对象,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切人点,详细阐述了竞争力理论,提出了竞争力分析方法,揭示了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奠定了其在竞争力理论领域的权威地位。波特明确指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①然而,获取竞争优势的行为常常对产业结构和竞争反应产生重大后果。
国际竞争是必然的。竞争优势不仅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而且还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构成国际竞争力的资源是整体的,应当包括物质资源、制度资源和文化资源。普京曾强调,俄罗斯的民族思想应成为国家的竞争力。②
国内学者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组成联合研究组,于1996年开始出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学者对于国际竞争力的认识分歧较大,对国际竞争力的测度各有观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也一直在不断演化。
(一)国际竞争力内涵界定
1.国外学者的观点
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国家实力。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国际竞争力必须建立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竞争力不再取决于原材料或劳动力成本优势,而主要取决于创造、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既能够提供满足国际市场检验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又能够持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认为,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的统一。“竞争力资产”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和创造的经济资源,如基础设施。“竞争力过程”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经济成果,然后通过国际化经营产生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造与保持一个能够使企业持续产出更多价值、人民拥有更多财富的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是可持续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