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团队成员边界跨越行为前因及其效能机制--基于平台管理视角的研究/管理学文库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290720
  • 作      者:
    作者:凌楚定//谢小云|责编:熊鲜菊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凌楚定,香港理工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团队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科研与服务工作。近年来,特别关注平台组织背景下的团队管理与领导力等主题,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谢小云,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力资源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领域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聚焦于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形态、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的组织变革与人力资源策略等主题开展工作,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一系列文章,出版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海尔、小米和韩都衣舍等行业标杆企业的创新引领,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传统的科层制组织转化为平台型组织,并采用“大平台+小前端”的组织运营模式。本书致力于探讨这类平台组织背景下的团队管理内在机制问题。本书特别关注活跃于平台的基本运作实体——团队及其成员的边界跨越行为。作者希望通过整合当前有关平台管理的宏观背景和团队过程管理的微观研究,为平台组织背景下的团队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成员动态的团队反应”框架,构建了一个以成员边界跨越行为为核心的团队内外部整合框架,并开展了三个系列实证研究进行检验。
子研究一探究了社会网络构型如何以及何时会促进团队成员的边界跨越行为。子研究二探讨了由团队成员在个体水平实施的边界跨越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和资源如何在团队中扩散并最终促进团队水平的整体效能的微观动力机制。子研究三考察了个体水平团队成员边界跨越行为作用于团队水平整体效能的微观动力过程的情境权变机制。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不同于以往研究割裂地看待团队内部或外部过程,发展并验证了一个有关团队研究的内外整合研究框架。第二,研究从以往单一水平分析转向了多水平涌现刻画团队成员边界跨越行为作用于团队效能的微观动力过程。第三,不同于以往简单主效应的研究,以多水平分析刻画团队成员边界跨越行为作用于团队效能的微观动力过程的权变机制。第四,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网络理论中的“个体在网络中的能动性”和“闭包和经纪可以兼容”的观点。第五,研究还拓展了成员动态的团队反应框架的适用范围,丰富了其情境权变因素。第六,研究展现了以微观动力机制为基础的涌现过程模型在团队研究中的增量解释力。
此外,本书还讨论了本研究发现对于平台时代组织如何激发员工潜力并打造高效能团队的实践建议。研究结论为团队如何管理边界跨越行为并从中获得最大效益提供了若干启示。最后,总结了本研究存在的若干局限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创新点
1.4 章节安排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内部封闭视角的团队效能研究:构成因素、结构特征和中介机制
2.2 外部网络视角下的团队效能研究:团队整体和成员个人外部网络
2.3 团队边界跨越行为研究进展:概念、前因、效应与理论视角

第3章 研究框架
3.1 团队成员边界跨越行为的外部使能机制研究
3.2 团队成员边界跨越行为与团队效能关系的微观动力机制研究
3.3 团队成员边界跨越行为与团队效能关系涌现过程权变机制研究

第4章 成员边界跨越行为的外部使能机制研究
4.1 问题提出:团队外部社会网络能使边界跨越行为更有可能发生?
4.2 理论基础和假设提出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结果
4.5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成员边界跨越行为与团队效能关系的微观动力机制研究
5.1 问题提出:个体边界跨越行为如何促进团队效能?
5.2 理论基础和假设提出
5.3 研究方法
5.4 研究结果
5.5 讨论与小结

第6章 成员边界跨越行为与团队效能关系的涌现过程权变机制研究
6.1 问题提出:个体边界跨越行为何时更有可能促进团队效能?
6.2 理论基础和假设提出
6.3 研究方法
6.4 研究结果
6.5 讨论与小结

第7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7.1 研究发现
7.2 理论意义
7.3 实践意义
7.4 局限与展望
7.5 本文结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