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战略(精)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2444837
  • 作      者:
    编者:凌祥//吴小松//李泓//陈立泉|责编:郗向丽//翟亚丽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立泉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亚洲固体离子学会副主席和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在中国率先开展锤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解决了理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进而实现其产业化。近年来,开展了全固态鲤电池、钾硫电池、鲤空气电池等相关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优化及其应用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动力和储能电池奠定了基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2007年获国际电池材料协会终生成就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凌祥
南京工业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万人计划 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储能技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等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等奖1项(排名第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排名第1、3)、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江苏省能源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吴小松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工业经济、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对全省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参与了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多个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在《经济科学》《东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担任核心期刊《现代管理科学》主编。

李泓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量密度鲤离子电池、固态鲤电池、电池失效分析、固态离子学,目前是科技部优选能源领域储能方向主题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和项目责任专家,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储能科学与技术》常务副主编,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重大项目,在陈立泉院士和凌祥教授的联合主持下,天目湖优选储能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三家单位全面梳理了新型储能产业背景及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优势与发展问题,并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进而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及建议,最后对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形成了一份极具价值的战略咨询参考书。本书共分6章,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全面,参编人员均为从事新型储能技术、产业、政策研究的一线科技工作者,使得本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可为广大从事新型储能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从业者提供学术内容支撑,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
目录
第1章  新型储能产业背景及意义
1.1  新型储能产业内涵及特征 001
1.1.1  新型储能技术范畴 001
1.1.2  新型储能产业内涵 001
1.1.3  新型储能产业特征 001
1.2  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重大意义 004
1.2.1  满足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 004
1.2.2  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环节 004
1.2.3  构建高效能源互联的重要组成 005
1.2.4  实现“双碳”战略的关键支撑 005
1.3  新型储能应用领域价值分析 006
1.3.1  发电侧储能应用价值 006
1.3.2  电网侧储能应用价值 007
1.3.3  用户侧储能应用价值 008
1.3.4  辅助服务储能应用价值 009

第2章  国内外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2.1  国内外新型储能技术现状 013
2.1.1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 013
2.1.2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019
2.2  国内外新型储能市场现状 032
2.2.1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现状 032
2.2.2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现状 035
2.3  国内外新型储能政策现状 038
2.3.1  国外主要国家及地区新型储能政策 038
2.3.2  我国新型储能政策 057

第3章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分析
3.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073
3.1.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综述 073
3.1.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空间布局 074
3.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081
3.2.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081
3.2.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基础 082
3.2.3  长三角区域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企业/产业链优势 084
3.2.4  长三角区域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人才优势 085
3.3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分析 085
3.3.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构成 085
3.3.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的结构现状 087
3.3.3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剖析 092
3.4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链结构分析 093
3.4.1  产业链的内涵以及结构 093
3.4.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链结构现状 094
3.4.3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链结构剖析 101
3.5  长三角区域内龙头企业分析 102
3.5.1  电化学储能龙头企业 102
3.5.2  储热储冷龙头企业 110
3.5.3  新型机械储能龙头企业 115
3.6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示范项目 117

第4章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问题分析与区域对标
4.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118
4.1.1  资源优势不明显 118
4.1.2  电力市场不够成熟 118
4.1.3  一流能源科技支撑性不足 119
4.1.4  高端装备制造业待升级 119
4.1.5  部分关键性政策缺失 120
4.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区域对标 121
4.2.1  广东 121
4.2.2  山东 122
4.2.3  青海 122
4.2.4  河北 122
4.3  分析结论 123

第5章  推动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建议
5.1  总体思路 124
5.2  基本原则 124
5.3  发展目标 125
5.4  重点方向 125
5.5  战略任务 126
5.5.1  深化技术攻关,创建重量储能创新平台 126
5.5.2  推动成果转化,促进新型储能应用示范 126
5.5.3  坚持育强培优,组建新型储能优质企业雁阵 127
5.5.4  实施强链延链,打造新型储能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127
5.5.5  推进集中集聚,畅通新型储能产业资源要素 128
5.5.6  深化协同协作,共创新型储能产业长三角一体化 129
5.5.7  强化资源互补,构建新型储能跨区域合作新格局 129
5.6  推动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30
5.6.1  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协调监管 130
5.6.2  打造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加快技术攻关 130
5.6.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待遇 131
5.6.4  扩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强化示范作用 131
5.6.5  完善标准体系,提高行业话语权 132
5.6.6  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储能电力市场体系 132

第6章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案例分析及建议
6.1  江苏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33
6.1.1  江苏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133
6.1.2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结构与空间分析 135
6.1.3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方向选择分析 154
6.2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问题分析 156
6.2.1  龙头企业偏少,研发能力薄弱 156
6.2.2  技术尚未成熟,处于起步阶段 156
6.2.3  成本较高,应用不足 156
6.2.4  安全性有待探索 156
6.2.5  相关扶持政策尚需完善 157
6.3  江苏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径分析 157
6.3.1  推动江苏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157
6.3.2  保障措施 162

参考文献 164

附录
附录1  长时储能技术之一:钙循环卡诺电池技术 169
附录2  中国部分储能相关政策汇总 169
附录3  长三角区域部分新型储能相关政策汇总 173
附录4  2022年以来国内部分储能备案项目(除抽蓄) 177
附录5  2022年以来国内部分储能在建、拟建项目(除抽蓄) 190
附录6  2022年以来国内部分储能投运项目(除抽蓄) 20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