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的动力机制研究(1840-1937)/应用经济学精品系列/中国经济文库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672580
  • 作      者:
    作者:张美岭|责编:夏军城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中空间扩散的动力机制研究”(HB19LS016)研究成果。
(2)本书为河北经贸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美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中长期经济增长、近代经济变迁等。在《财经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追溯现代经济区域形成机理,厘清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历史逻辑,从产业角度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历史根源,对缩小区域间差距、推动区域的平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书回顾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演进历程,基于近代河北、江苏、广东等省份的工业空间扩散路径及特征分析,从通商口岸、铁路建设、水运等方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的内在动力,探讨了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格局及扩散特征,并对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及扩散效应。
展开
精彩书摘
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的动力机制研究
(1840―1937)


张美岭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的动力机制研究:1840――

1937 / 张美岭著.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3.4

ISBN 978-7-5136-7258-0
Ⅰ.①近… Ⅱ.①张… Ⅲ.①工业史-研究-中国-

1840-1937 Ⅳ.①F429.05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2023)第041826号








责任编辑夏军城

责任印制马小宾

封面设计任燕飞


出版发行中国经济出版社

印刷者

经销者各地新华书店

开本710mm×1000mm1/16

印张16.25

字数266千字

版次2023年4月第1版

印次2023年4月第1次

定价88.00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西工商广字第8179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网址www.economyph.com 社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邮编100011

本版图书如存在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销售中心联系调换(联系电话:010-57512564)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举报电话:010-57512600)

国家版权局反盗版举报中心(举报电话:12390)服务热线:010-57512564












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变迁过程中产生了区域差异,尤其是沿海口岸成为经济变迁最快的地区,并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中国经济的区域不平衡。因此,探讨近代中国经济变迁尤其是工业化的空间演变和扩散动力,成为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基于近代河北(直隶)、江苏、广东等重要省份的工业空间扩散路径及特征分析,从通商口岸、铁路建设、水运等方面深度揭示了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的内在动力,探讨了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格局及扩散特征,并对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及扩散效应。

本书共分10章,除第1章绪论、第10章结论与启示外,其余8章都是对近代中国工业及空间扩散的论述。全书大致分为3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空间演变和扩散特征,该板块在回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历程后,对工业发展的特点、演变进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基于对区域内部工业空间扩散路径的探讨,形成了工业空间扩散动力的基本认识。第二个板块阐述了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的动力机制,主要从通商口岸、铁路修建、水运交通和矿产资源分布4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个板块重点进行实证分析,对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动力以及产业集聚效应展开深入研究。

本书吸收了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与方法,深入探究了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的动力机制。但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变迁和工业化的复杂性,以及笔者水平有限,本书在研究深度、广度和理论基础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以便及时改正,并不断完善。
展开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1.2文献综述

1.2.1近代中国工业史的研究进展

1.2.2近代中国工业的空间布局研究

1.2.3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路径与扩散动力研究

1.3研究对象界定

1.3.1空间范围界定

1.3.2时间范围界定

1.4研究资料与数据

1.5本书研究内容

第2章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1近代中国工业的演进历史与发展特点

2.1.1近代中国工业的演进历史

2.1.2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2.2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地区特征与行业特征

2.2.1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地区特征

2.2.2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行业特征

2.3本章小结

第3章近代中国工业的空间演变与分布特征

3.1近代中国工业的空间演变

3.1.11840―1894年中国工业空间分布

3.1.21895―1911年中国工业空间分布

3.1.31912―1926年中国工业空间分布

3.1.41927―1937年中国工业空间分布

3.2近代中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3.2.1省域间的空间扩散

3.2.2省内的空间扩散

3.2.3行业的空间扩散

3.2.4扩散的同时也存在集聚现象

3.3本章小结

第4章近代特定区域工业空间演变与扩散特征

4.1近代河北地区工业的空间演变与扩散特征

4.1.1区域的选择

4.1.2近代河北地区工业的空间演变

4.1.3近代河北地区工业空间扩散的特征

4.2近代江苏省工业空间演变与扩散特征

4.2.1区域的选择

4.2.2近代江苏省工业空间演变的基本情况

4.2.3近代江苏省工业空间扩散的特征

4.3近代广东省的工业空间演变与扩散特征

4.3.1区域的选择

4.3.2近代广东省工业空间演变的基本情况

4.3.3近代广东省工业空间扩散的特征

4.4本章小结

第5章通商口岸与近代中国工业的空间格局

5.1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

5.1.1近代通商口岸开埠历史

5.1.2近代通商口岸的空间分布

5.2通商口岸与近代工业空间布局

5.2.1口岸与近代河北地区工业空间布局

5.2.2口岸与近代江苏省工业布局

5.2.3口岸与近代广东省的工业空间格局

5.3通商口岸与近代工业空间扩散的相关性分析

5.3.1空间分布

5.3.2相关性分析

5.4通商口岸对近代工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5.4.1口岸开埠带来制度成本的下降

5.4.2口岸城市的金融业发展带来融资成本的下降

5.4.3口岸开埠促进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
发展

5.5本章小结

第6章铁路修建与近代中国工业的空间格局

6.1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6.2铁路修建与近代工业的空间扩散

6.2.1近代河北地区铁路发展与工业布局

6.2.2近代江苏省铁路发展与工业布局

6.2.3铁路修建与近代广东省工业空间格局

6.3铁路修建与近代工业空间扩散的相关性分析

6.3.1空间分布

6.3.2相关性分析

6.4铁路修建促进近代工业发展的机制分析

6.4.1铁路的修建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风险

6.4.2铁路的修建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地区间贸易

6.4.3铁路的修建拓宽经济辐射面,重组空间格局

6.4.4铁路的开通改善地区的区位条件,影响区域的工业布局

6.5本章小结


第7章水运交通与近代中国工业的空间格局

7. 1水运交通与近代工业的空间格局

7.1.1近代河北地区的水运交通与工业的空间格局

7.1.2水运交通与近代江苏省的工业空间格局

7.1.3水运交通与近代广东省的工业空间格局

7.2水运交通与近代中国工业空间分布及差异分析

7.2.1空间分布

7.2.2差异原因

7.3水运交通促进近代工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7.3.1简单的OLS分析

7.3.2作用机制

7.4本章小结

第8章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动力的实证分析

8.1矿产资源与近代中国的工业空间布局

8.2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动力的实证分析

8.2.1近代中国工业空间扩散的动力

8.2.2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8.2.3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8.2.4回归分析

8.2.5进一步探讨

8.3本章小结

第9章近代中国工业发展中的集聚与扩散效应

9.1近代中国工业发展中的集聚现象

9.1.1近代中国工业的地区及行业分布情况

9.1.2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集中度分析

9.2近代中国工业的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

9.2.1理论基础与基本假设

9.2.2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9.2.3实证结果分析

9.3进一步分析

9.4本章小结

第10章结论与启示

10.1主要结论

10.2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