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为研究主线,基于传导机制的视角分析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弥补了已有文献忽略传导机制的不足;将空间统计学与空间计量经济学引入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的研究之中,得出了空间效应会导致地方政府陷入“囚徒困境”的研究结论;另外,进一步将环境规制的研究延伸到环境规制工具的角度上来,就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弥补了已有文献忽略环境规制工具差异性的不足。
本书在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传导机制、空间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工具三个角度,构建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接下来选取了除西藏、香港、澳门以及台湾之外的我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然后,围绕本书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本书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一是我国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出逐渐改善的发展态势,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而且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性;二是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三是在环境规制策略互动的作用下,工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四是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书从环境规制政策与环境规制工具两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传导机制的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现有文献主要基于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直接的实证研究,笔者尚未发现有文献对传导路径进行分析。之所以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生态效率的传导机制,是因为环境规制不仅仅约束了企业的排污行为,对工业生态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传导变量对工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本书研究有效弥补了已有文献忽略传导机制的不足,为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生态效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其次,在对环境规制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政府竞争理论,进一步从空间效应的角度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在传统的规制理论研究中通常将地方政府的决策视为独立的个体行为,忽略了规制过程中的策略互动情况。事实上,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治绩效,在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对相邻地区的政策进行比较和参考。本书以此为切入点,引入空间统计学与空间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与实证研究,避免因采用传统计量经济模型而引起估计偏差以及得到错误的研究结论,提高了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从环境规制工具的角度研究了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差异性影响。已有研究虽然从各个方面构建了环境规制的测算指标,但主要是从环境规制强度的角度分析,尚未有文献考察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然而,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仅需要考虑到环境规制强度的选取问题,还需要考虑究竟采用何种环境规制工具更为合理的问题。因此,本书进一步将环境规制的研究延伸到环境规制工具的角度上来,就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弥补了已有文献忽略环境规制工具差异性的不足。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书创新与不足之处
2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环境规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2 生态效率相关研究综述
2.3 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综述
2.4 文献评述
3 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传导变量的影响:中介效应角度
3.2 策略互动的影响:空间效应角度
3.3 政策制定的影响:环境规制工具差异角度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工业生态效率的测算
4.1 生态效率测算方法
4.2 工业生态效率测算指标的选取
4.3 工业生态效率测算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4.4 工业生态效率测算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
5.1 研究问题、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5.2 路径检验模型设定与检验
5.3 路径检验模型的估计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效应的检验
6.1 研究问题、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6.2 环境规制与工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检验
6.3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与检验
6.4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环境规制工具的检验
7.1 研究问题、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7.2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与检验
7.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相关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