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宋代乡村经济与农商社会的互动与嬗变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25840
  • 作      者:
    作者:张倩|责编:金燕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倩,女,1983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宋史,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数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宋代乡村在土地制度变革、人地矛盾和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下出现了以乡村各级市场发育为标志的商品化趋势,乡村各等民户从事专业和兼业经营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乡村经济与农商社会互动的显著特点是其乡村民户经营方式的改变与分化以及基于乡村各级市场进行的要素交换,而乡村各级市场的发育则为其经营方式分化和要素流通提供了基本平台。宋代乡村经济与农商社会的互动形式对后世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从“地旷人稀”到“人稠地狭”变化中的宋代乡村
第一节 唐代“地旷人稀”的乡村图景
一 唐代乡村人口数量的徘徊
二 唐代乡村家庭结构的变动与土地占有量分析
三 唐代乡村“地旷人稀”的社会图景
第二节 宋代乡村的家庭结构、规模与比例
一 宋代乡村家庭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 宋代乡村五等主户的家庭规模
三 从宋代主户五等户看各种家庭的比例
第三节 宋代乡村人稠地狭的状况
一 乡村人多地狭的基本矛盾
二 乡村五等民户的土地占有情况
三 人多地狭的状况及自我调适
第二章 宋代农业生产的进步与“兼业”的多样化
第一节 两宋时期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条件
一 气侯变化对乡民民户农业生产的影响推测
二 宋代乡村民户农业生产的社会条件
第二节 宋代乡村农户的副业和兼业情况
一 乡村民户以家庭纺织业为副业的情况
二 两宋乡村民户的兼业情况
三 乡村下层民户从事兼业的原因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乡村的专业化经营
一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二 商品化趋势之下乡村民户的专业化生产
第三章 宋代乡村家庭与市场联系的日趋紧密
第一节 宋代乡村市场的类型和形态变化
一 宋代乡村市场的基本类型
二 宋代乡村市场的形态变化
第二节 宋代乡村市场经营的特点
一 宋代乡村集市的基本特点
二 宋代乡村市镇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多层次流通格局下乡村市场的影响
一 宋代乡村多层次商品流通格局的形成
二 宋代乡村市场对宋代乡村家庭的影响程度推测
第四章 宋代乡村家庭收入状况与消费结构的转变
第一节 宋代乡村民户的农业收支分析
一 宋代乡村民户的家庭赋税负担
二 宋代乡村第四等户的粮食收支状况
三 宋代乡村其他户等家庭的粮食收支状况
第二节 宋代乡村小农家庭的消费需求
第三节 宋代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一 宋代农产品价格变动的趋势
二 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原因探析
三 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历史影响
第四节 宋代乡村兼业与专业经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第五章 农商社会下宋代乡村民户的心态更新与行为堕化——以《夷坚志》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宋代农商社会下乡村民户的心态
一 乡村民户商品生产意识的增强
二 市场逐利意识显著增强
三 经商意识明显增强
四 自私自利心态的凸现
第二节 农商社会下乡村农民的极端消极心态
一 坑蒙拐骗、极端自私
二 罔顾人命、利欲熏心
三 不孝长辈、违背伦常
第三节 宋代乡村民户心态变化的社会根源
一 精英阶层对于义利关系的新看法
二 乡村民户争讼与争产风气的出现
三 乡村经济商品化属性的增强
第六章 宋代乡村经济的横向对比与时代特色
第一节 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乡村经济的横向对比
一 宋与辽乡村经济的横向对比
二 宋与金乡村经济的横向对比
三 宋与西夏乡村经济的横向对比
第二节 宋与同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及西欧地区乡村经济的横向对比
一 宋与东南亚地区安南李朝和吴哥王朝乡村经济的对比
二 宋与阿拉伯帝国乡村经济的对比
三 宋与中古时期西欧乡村经济的对比
第三节 宋代乡村经济的运行机制与时代特色
一 宋代乡村经济的运行机制
二 宋代乡村经济的时代特色
第七章 宋代乡村经济运行的历史影响——以宋明对比为中心
第一节 宋明对比视角下明代土地制度的规范化改革
一 明代“鱼鳞册”和“黄册”制度的创立
二 明代赤契制度以及其他土地制度
第二节 宋明对比视角下明代赋役制度的改革创新
一 明代的田赋和役法改革概况
二 明代赋役制度改革的货币化趋势
三 明代赋役制度改革中的“一条鞭法"及其影响
第三节 宋明对比视角下明代乡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古籍
二 今人专著
三 论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