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深入研究我国人口变化、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就产生失独老人这一群体的政策性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梳理了学界十几年对失独老人关注与帮助性研究的成果,为与互助养老的结合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随后本书对我国各地区失独老人的养老政策形成与落实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差异影响着各地对待失独老人的政策。以扶助金为例,东部地区的扶助金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除此以外,本书还对国内外互助养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互助养老模式中得到相关的研究经验。由于国内互助养老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但是,在互助实践方面,国内近年来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模式,如河北肥乡的互助幸福院模式,浙江安吉县的“互助服务+老年餐桌+老年电视大学”模式,上海农村的“互助服务+睦邻”模式,吉林省私立养老院的托养互助服务模式等。这些宝贵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为西部农村失独老人互助养老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探索适合西部农村失独老人的互助养老模式,根据西北山区、西南山区和西部城市近郊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经济收入和养老需求,调查了这些地区失独老人的互助养老意愿和参与“一对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愿,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西南山区、西北山区和西部城市近郊地区分别构建了自发互助模式、政府主导互助模式和半市场化互助模式,并以此丰富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理论内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