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型乡村建设战略与推进策略研究(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1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50433
  • 作      者:
    编者:肖绪文//吴志强//杨贵庆//刘千伟|责编:马俊//孙青|总主编:李晓红//邓秀新//唐华俊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下设的第四课题“新型乡村建设战略与推进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书中主要分析了我国乡村建设绿色规划与设计、乡村建设绿色建造与施工、乡村能源高效利用与新能源开发、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现状,梳理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据此研判了我国乡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并分析了问题成因,提出了我国新型乡村建设的战略,包括愿景与目标、总体发展思路、重点工作与措施,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议实施人文生态宜居工程,最后给出现阶段的政策建议并对课题组的调研工作进行了总结。 本书可供从事乡村建设的各级政府部门工作者、关心乡村建设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绪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镇化率从2001年的37.7%上升到2019年的60.6%,如图1-1所示,19年间接近3.7亿人进城,农村人口从8亿人减少到5.5亿人。据有关预测模型显示,预计2035年城镇化率达到71%~73%,2018年全国行政村数量约为55万个,预计到2035年,位于城市化廊道中的行政村演变为城镇社区的将约占1/5;位于地质灾害等环境中的和自然消亡的将约占1/5;还剩3/5,约33万个行政村。约3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乡村建设需求依然强烈。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一定是一个全面和整体的进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体现,同时也是全面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难点。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为了解决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8年1月2日公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乡村“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为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18年9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
  2018年12月28~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切实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护和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今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细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安排。
  2019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六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2019年6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文章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要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只有全面振兴才能巩固脱贫成果,形成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制度框架。
  回顾“乡村振兴战略”从提出到实施过程可以看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史无前例地把这个战略写入了党章,这是针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
  在此背景下,中国工程院确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的项目,项目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型乡村建设战略与推进策略、乡村振兴绿色环境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成功案例,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以及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若干重大工程、若干重要政策建议,为国家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新型乡村建设战略与推进策略研究”是该项目的课题之一。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通过乡村建设绿色规划设计、乡村建设绿色建造与施工、乡村能源高效利用与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乡村建设发展路径,探讨中国新型乡村建设的核心战略与推进策略,推进绿色生态、特色鲜明、资源利用高效、文化印迹突出、规划布局合理的新型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第一节新型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左右上升到2018年的59.58%。1978~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城镇占全国的比例分别约从30%跃升到80%、从20%跃升到80%。城市经济40年长期高增长,增长率达到年均9.5%。虽然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因此我国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同比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增长7.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比上年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恩格尔系数为29.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8.6%,农村为31.2%。《公报》强调,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9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9年末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从表1-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增大又缩小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受农村产权制度不健全等多种因素影响,城乡居民财产差距近年来有扩大趋势,农民财产性收入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增长速度都远低于城镇居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陈再齐指出:“由于财产在个人收入及资产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未来将形成新的贫富不平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等认为,城乡居民财产及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还将进一步推动总体收入差距拉大,从而大大增加今后对收入差距的调节难度。
  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整体推进难度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量大、周期长、公共性突出。由于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县级财政收入因农业税取消而缩水,农民自身收入低,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等原因,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出现巨大缺口。
  第二节新型乡村建设的农村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农村基础。按照服务性质划分,农村基础设施可以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人文性基础设施以及流通性基础设施四大类。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防洪涝设备、水利灌溉、田间道路、气象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设施或设备,是为农村增加物质资本、提高生产力服务的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电网、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人畜饮水设施、供热燃气设施等,是为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设施。人文性基础设施则是用于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生活的公益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设施。而流通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道路、农村通信和用于农产品销售及农村生产资料购买的流通辅助设施。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国通公路的村(包括村委会和涉农居委会)占全部村的比例是99.3%,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相比,提高3.8个百分点。村内道路为水泥路面占比由2006年末的不足30%上升到2016年的高于80%,提高50多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农村道路安装了路灯,农村交通条件改善,农村实现了与外界互联互通,农民出行更加便捷,这些为乡村发展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6》,目前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乡村生活用能总量约为3.27亿tce(tce为“吨标准煤当量”),包括了用于供暖、炊事(含生活热水)、空调、生活用电(包括照明和各类家电)的能耗,统计的能源种类包括煤炭(散装煤、蜂窝煤)、液化石油气、电力等商品能,以及以木柴和秸秆为主的非商品能。其中电力按照当年火力发电煤耗计算法折合为“千克标准煤”,其他各类能源都根据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进行折算。乡村建筑用能中商品能煤炭为1.97亿t(折合1.41亿tce)、液化石油气831万t(折合0.14亿tce)、电2140亿kW h(折合0.7亿tce),非商品能生物质(包括木柴和秸秆)总量为1.81亿t(折合1.03亿tce)。除了照明灯具用能外,乡村家庭中的其他家电成为生活用电的主体。目前全国乡村家电每年消耗的电量约为2045亿kW h,户均全年用电量约为1200kW h,其中用于夏季降温的空调和电扇的耗电量约占1/4,其他家电用电量约为3/4。造成乡村生活用电量攀升的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乡村近几年各类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耗电设备越来越多;二是随着乡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户对一
展开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新型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3 
第二节 新型乡村建设的农村基础 5 
第三节 新型乡村建设的研究任务与方法 6 
第二章 国内乡村建设现状 7 
第一节 乡村建设概述 7 
第二节 乡村建设绿色规划与设计现状 7 
一、乡村空间布局 9 
二、乡村风貌 12 
三、乡村适用技术 18 
四、乡村建设人才培养 20 
第三节 乡村建设绿色建造与施工现状 20 
一、农房建造整体质量 22 
二、农房建造主要模式 24 
三、农房建造管控体系 27 
第四节 乡村能源高效利用与新能源开发现状 29 
一、乡村能源利用现状 29 
二、乡村新能源开发现状 32 
三、乡村能源存在问题总结 34 
第五节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 36 
一、乡村人居环境概况 36 
二、乡村污水处理现状 36 
三、乡村垃圾处理现状 40 
四、乡村人居环境存在问题总结 43 
第六节 乡村建设现状总结 43 
第三章 国外乡村建设先进经验 45 
第一节 乡村建设概述 45 
第二节 乡村建设绿色规划设计 45 
一、乡村空间布局 45 
二、乡村风貌 47 
三、乡村适用技术 49 
四、乡村建设人才培养 49 
第三节 乡村建设绿色建造与施工 50 
一、企业为乡村农房建造提供全过程、专业化服务 50 
二、乡村建设建造质量分层次监管体系健全 52 
三、乡村建设的各级组织充分发挥引导、监督和管理作用 53 
第四节 乡村能源高效利用与新能源开发 55 
一、美国 55 
二、德国 58 
三、日本 59 
四、韩国 62 
五、国外经验总结 63 
第五节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 63 
一、美国 63 
二、欧洲 68 
三、日本 72 
四、韩国 76 
五、国外经验总结 78 
第六节 国外乡村建设先进经验总结 78 
第四章 乡村建设重大问题研判及问题成因分析 80 
第一节 乡村建设重大问题研判 80 
一、风貌特色缺失、空间规划粗放 80 
二、农房建造质量堪忧 81 
三、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82 
第二节 乡村建设重大问题成因分析 82 
一、乡村建设理念滞后 82 
二、乡村建设人才短缺 84 
三、乡村建设投入不足 84 
四、乡村建设管控不力 85 
第五章 新型乡村建设战略 86 
第一节 新型乡村建设的愿景与目标 86 
一、新型乡村建设的愿景 86 
二、新型乡村建设的目标 86 
第二节 新型乡村建设总体发展思路 87 
第三节 新型乡村建设重点工作 88 
一、绿色规划与设计 88 
二、绿色建造与施工 91 
三、能源高效利用与新能源开发 91 
四、人居环境治理 92 
第四节 新型乡村建设措施 92 
一、规划先行、特色引领、因地制宜 92 
二、完善法规制度建设 93 
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94 
四、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94 
第六章 人文生态宜居工程 95 
第一节 人文生态宜居工程的概念 95 
第二节 人文生态宜居工程的范围 95 
一、人文生态宜居县域 95 
二、人文生态宜居乡域 95 
三、人文生态宜居村域 95 
四、人文生态宜居建筑 96 
第三节 人文生态宜居工程的内容 96 
一、基础设施建设 96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96 
三、生态修复与保护 96 
四、农房建设 97 
五、乡村特色风貌建设 97 
第四节 人文生态宜居工程的举措 97 
一、综合协调 97 
二、沿袭传承 97 
三、适应演进 100 
四、适应地域 101 
五、部门协作 101 
六、积极试点 101 
第七章 新型乡村建设的政策和建议 102 
第一节 新型乡村建设的政策 102 
一、加快人文生态宜居重大工程推进 102 
二、推行“城市补贴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财政策略 102 
三、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 102 
四、加快构建“新型乡村绿色建设指南” 103 
五、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104 
第二节 新型乡村建设的建议 104 
一、培育“赤脚建造师”人才队伍 104 
二、在县域范围内推广“菜单式”农房建造图集 104 
三、统筹能源设施共建共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比例 105 
四、强化和细化激励措施,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 105 
五、尽快开展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工作 105 
第八章 课题组调研工作总结 106 
第一节 专家座谈调研情况 106 
第二节 课题组实地调研情况 106 
一、上海市 106 
二、浙江省 115 
三、山东省 122 
四、河南省开封市水稻乡 128 
五、韩国釜山市 131 
六、日本 135 
第三节 课题组问卷调研情况 136 
一、乡村生活污水处理问卷分析与结论 137 
二、乡村生活垃圾治理问卷分析与结论 139 
三、能源利用调研问卷分析与结论 143 
四、村镇建设调研问卷分析与结论 148 
主要参考文献 15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