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齐、鲁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
一、问题的提出
二、“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
三、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四、齐、鲁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创造性转化
第二节 齐、鲁文化发展的地方性特征
一、齐、鲁文化发展的历史性特点
二、齐、鲁文化发展的地理性特点
三、齐、鲁文化发展的经济性特点
四、齐、鲁文化发展的政治性特征
第三节 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齐文化是重谋略、崇理性、尚武功、善理财的理性文化
二、鲁文化是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仁性文化
第一部分 强国篇
第一章 鲁国的“礼治”文化
第一节 鲁国文化与周礼
一、鲁国的礼乐传统
二、鲁国文化
第二节 鲁国的“礼治”
一、《周礼》是鲁国的政治基础
二、孔子崇尚《周礼》
三、孔子推行“礼治”
第二章 “变其俗,革其礼”鲁国风土人情的改良
第一节 周公制礼作乐
一、辅佐武主,克商灭殷
二、三年东征,平定天下
三、分封诸侯,兼制天下
四、制礼作乐,敬德保民
第二节 鲁公“变其俗,革其礼”
一、伯禽受封之鲁
二、“变其俗,革其礼”与鲁国风土人情的改良
第三章 “因其俗,简其礼”齐国“变革图强”
第一节 “因其俗,简其礼”
一、齐国文化的源头
二、齐太公因俗筒礼
第二节 齐国变革图强
一、齐国图强称霸的时代背景
二、齐国成就霸业的历史过程
三、管仲改革,齐桓公称霸
第四章 “因其俗,从其欲”齐国适宜的经济政策
第一节 因俗从欲发展农工商经济
一、因俗简礼发展工商经济
二、齐国的经济自然条件
第二节 齐国适宜的经济政策
一、齐国的经济政策
二、齐国的经济改革
第三节 齐国发展经济的启示
一、姜子牙的富民政策
二、管仲“以人为本”的经济思想
三、齐文化经济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五章 “尊贤尚功’’与乡村“治理有效”
第一节 “尊贤尚功’’与选贤任能
一、姜太公“尊贤尚功”
二、管仲“选贤任能”
第二节 乡村“治理有效”
一、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
二、选好乡村带头人
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第二部分 富民篇
第一章 孟子的“和谐”生态理念与园圃经济思想
第一节 孟子“仁民爱物”的和谐政治理想
一、仁民爱物
二、“制民之产”和均平赋税,保护工商业
第二节 孟子“天人合一”生态和谐伦理思想
一、天人合一
二、以德配天
第三节 孟子的园圃经济思想
一、孟子把庭院经济纳入其“仁政”措施
二、发展“六畜”庭院经济
第二章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与发展手工业
第一节 墨子及其哲学思想
一、墨子其人
二、墨家学派
三、《墨子》其书
第二节 墨子的科技思想与发展手工业
一、墨子的科技思想
二、发展手工业思想
第三章 姜子牙“三宝并重”与乡村“产业兴旺”
第一节 姜子牙“三宝并重”
一、姜太公的治国思想
二、“三宝并重”经济思想
第二节 乡村“产业兴旺”
一、产业兴旺的新内涵
二、正确实施产业兴旺
三、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第四章 管仲的“四民分业”与乡村“生活富裕”
第一节 管仲的“四民分业”
二、管仲的经济思想
三、管仲的“四民分业”思想
第二节 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一、生活富裕的基本内涵
二、实现乡村生活富裕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三、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第五章 管仲“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与“生态宜居”
第一节 管仲“定民之居,成民之事”的治国主张
一、管仲“定民之居”的改革主张
二、管仲“成民之事”的人本思想
三、“定民之居、成民事”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第二节 乡村“生态宜居”
一、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基本要求
二、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第三部分 智慧谋略篇
第一章 管仲张“四维”使民以德
第一节 管仲“礼、义、廉、耻”四大治国纲纪
一、“国有四维”的提出及其内涵
二、“四维”价值观的产生
三、“四维”传统精神文明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以德使民
一、“以德使民”的含义
二、“使民以德”的现代启示
第二章 齐桓公举贤任能,不拘一格
第一节 齐桓公举贤任能称霸诸侯
一、齐桓公不计私仇任管仲为相
二、书伐选官,不拘一格
第二节 桓公选贤任能的启示
一、选人用人的方式方法
二、选贤任能的原则
第三章 晏婴的“和同”论与“乡风文明”
第一节 晏婴的“和同”论及其现代意义
一、晏子其人
二、晏子的“和同”论
三、“和同”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二节 构建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一、乡风文明的内涵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时代价值
三、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
第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