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草场使用制度转型与草场权属纠纷(对1992-2014年川甘青等地草场纠纷的调查研究)
0.00     定价 ¥ 51.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101782
  • 作      者:
    作者:康涛|责编:毕华
  • 出 版 社 :
    中国藏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作者从2012年至2016年多次前往四川阿坝州、甘孜州,青海黄南州,甘肃甘南州进行调研,并安排藏区学生前去那曲、阿里地区以及青海的果洛州、海北州等地,其间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草山承包制实施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转型时期藏区草原权属纠纷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青藏高原牧区草场使用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1978年改革开放前青藏高原涉藏地区草场制度
一、1978年改革开放前青藏高原涉藏地区草原制度
二、1978年以前牲畜的权属成为政府政策的重点
第二节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草原制度
一、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制度变迁
二、草山制度变迁的特点
第三节 对草原产权制变迁的反思
一、强制性制度变迁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
二、习俗改变后牧民难以接受新制度——以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调查为例
三、反思草山承包制国家安排的必要性
第二章 转型期草山冲突的增多
第一节 青藏高原川甘青等涉藏地区一种古老的冲突方式——草山冲突
一、草山冲突是青藏高原川甘青等涉藏地区一种古老的冲突方式
二、草山使用制度与传统草山冲突
三、传统草山冲突控制的区域性差异
第二节 转型期冲突的激增
一、传统草山冲突一度大幅度减少
二、制度变迁过程中草山冲突重新爆发
三、冲突的规则:内外有别
四、与传统冲突的差异——争执目标的差异
第三节 草山冲突的特点
一、冲突的群体性
二、冲突的暴力性
三、冲突的经济性
第四节 转型期草山群体性冲突的破坏性及影响
一、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
二、对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的冲击
三、冲突成为各级政府难以承受之重
第三章 草山冲突激增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藏族地区边界的历史乱象
一、边界频繁改变的动态性
二、草场具有天然排他性弱的特点——共牧、混牧草场的存在
三、“插花地”的存在增加了勘界难度
第二节 生产方式改变后,文化适应过程中的迷茫
一、对市场化的艰难适应
二、转型期牧人传统生活观面临新的挑战
三、转型期牧人传统集体观面临新的挑战
四、文化适应过程中的迷茫及后果
第三节 转型期部落组织的复兴及旧有观念的回潮
一、转型期部落组织的复兴以及草山冲突
二、草原领地、领土观的复兴
第四节 草场使用制度转型期生态日益恶化对冲突加剧的影响
一、环境视域下藏族地区草山承包到户制推行的背景
二、实施草山承包到户制后青藏高原草山生态的现状
三、环境危机与社会安全
第四章 对牧区草山使用制度变迁的反思
第一节 草山使用制度变迁的正面作用
一、勘界被贯彻实施
二、草山承包到户制的实施
第二节 草山使用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
一、缓解草山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限性
二、承包到户制在每户草场较小的牧区难以适应游牧
三、承包到户制的实施使原有的社会关系短时间内发生巨大改变
第三节 对“公地悲剧”的思考
一、草山承包到户制的推行与“公地悲剧”理论的运用
二、牧区“公地”并非总是哈丁式“公地”
三、并未形成“悲剧”的高原“公地”
四、“公地”也可被有效管理和利用
第四节 对“草山承包到户是草山冲突加剧的原因”的评述
一、“草山承包到户是草山冲突加剧的原因”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二、新制度与习惯的冲突导致一些牧区草山使用失序
三、结论:草山承包到户制还需进一步深化
第五章 解决草山冲突的重要途径——调解的运用
第一节 调解在草山冲突中的运用
一、必须合意形成,方可达成草山冲突的解决
二、相沿成规,调解的继续沿用
三、与传统调解的本质差异
第二节 司法路径在合意形成过程中的缺位
一、司法途径对草山冲突的解决通常处于无能为力的现状
二、司法路径运用的具体障碍分析
三、行政力量主持调解成为解决草山冲突的重要途径
四、司法路径缺失的弊端:调解合法性的欠缺
第三节 合意形成的现实实践——调解中的合意与法律
一、合意形成的民间基础
二、合意形成的前提——冲突归于熄灭
三、合意形成过程中的官方表达
四、合意达成后的宗教仪式
第六章 对转型期草山冲突频发背景下牧区治理的思考
第一节 草山使用方式可以更为多元化
一、用益物权应该是最具本土色彩的权利
二、草山利用方式应更为多元且注重成员的主动性发挥
第二节 勘界过程中对政府本位立场的反思
一、界线勘定的本位诉求
二、难以克服的政府本位立场
三、建议:界线的确定应尊重基层草山的实际使用情形
第三节 调解继续运用过程中依法治理的逐步实现
一、转型期冲突的解决仍然需要本土知识
二、与本土知识合作过程中逐渐实现依法治理
后记——转型期后藏族地区草原秩序治理的展望
一、转型期后川甘青等地草山冲突现状及依法治理
二、牧民对草原利用方式的创新实践
三、政府对草场联合经营的推动
四、进一步深化草原产权制改革的设想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