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振兴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3573231
  • 作      者:
    作者:唐园结//徐恒杰|责编:边梦飞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唐园结,1960年6月出生于重庆永川,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农民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原会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徐恒杰,1965年1月出生于山西垣曲,1987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年到农民日报社工作,长期从事“三农”新闻采编工作。现任农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奖项,出版有《城镇化风向标》《“三农”强中国强》《“三农”问题沉思录》《大国小康路》《粮食的分量》等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谁赢得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重大使命,也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迫切要求。
《振兴》从“三农”问题的历史发展、重要性入手,着重论述“三农”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发展的“根据地”、新“重农论”引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出在“十四五”时期,“三农”问题仍是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最后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书对进入乡村振兴时期的“三农”问题的分析视角独特,观点鲜明,对于深入总结党指导“三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实施以及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学界关于乡村振兴的理论成果,同时对政策制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问题
一、实现现代化依靠谁
(一)农民的力量
(二)“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
(三)农业“乳汁”哺育工业与城市发展
(四)“安泰”焕发活力
(五)“重中之重”重于泰山
二、完成现代化为了谁
(一)初心如磐
(二)“不花钱也能解决的问题”
(三)莫让“半条被子”情怀别久情疏
(四)坚定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中国现代化“我是谁”
(一)可贵的探索——中华苏维埃
(二)听,理想落地的声音
(三)“狮子”醒了
(四)积累“初级阶段”定力
(五)“让乡村尽快跟上”

第二章 认识“三农”对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之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环节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一)掌握武装的力量
(二)不发薪饷的新军队
(三)以农村为重心闹革命
二、“三农”事业支撑工业化发展
(一)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服务城市
(二)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工人的主体
(三)乡镇企业的历史贡献
三、改革从农村开始
(一)18个沉甸甸的红手印
(二)农村改革的“试点”效应
(三)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
(四)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五)让粮票、布票等票证成为历史

第三章 “三农”事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发展的“根据地”
一、“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一)《井冈山土地法》的探索意义
(二)赣南红军兵源充足的秘密
(三)南泥湾精神不过时
(四)土改反映出民心向背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一)新中国的首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农村改革仍是进行时
(三)勿忘农业税的历史贡献
三、农村改革为工业化和城镇化飞跃发展奠基
(一)农村改革为城市和工业改革奠基
(二)发挥民营经济的巨大潜力
(三)农民用脚投票,支持城镇化发展

第四章 新“重农论”引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新“重农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重农主义与重农学派
(二)“重中之重”战略定位的确立
(三)民族复兴大业的重农内核
二、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政策架构与实践
(一)1949—1978年: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固化
(二)1978—2003年:农村资源萎缩与城乡差距扩大
(三)2003—2012年:城乡统筹发展酝酿与探索时期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趋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小康建设的收官之战
(一)1978—1985年:扶贫机制初步建立
(二)1986—1999年:开发式扶贫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
(三)2000—2012年:推进扶贫工作,调整贫困标准
(四)2013—2020年: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
(五)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第五章 “三农”问题仍是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后全面小康时代的“三农”问题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持续发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弥补短板应区分轻重缓急
二、保障粮食安全,构建生态乐园
(一)但有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走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消弭城乡差距,凸显村庄特色
(一)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
(二)增加投入,增强农民获得感
(三)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四)切实扫黑除恶,维护社会正气
(五)高度重视古村落保护
四、重视农民权益,保护农民利益
(一)农民的可贵品格与巨大贡献
(二)农民的价值就在那里,重要的是善于发现
(三)为农民谋幸福需要情怀与担当
(四)充分重视农民的养老问题

第六章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复兴必由之路
一、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
(一)乡村是中华文明之源
(二)乡村是民族复兴之本
(三)乡村是中国城镇之根
(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二、中国特色关键在党,重点在乡村
(一)振兴之后的乡村应是什么样
(二)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综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三)乡村建设急不得、慢不得、等不得
(四)目标既定,使命必达
三、复兴之力蕴藏于“三农”
(一)文化自信蕴藏在农耕文明之中
(二)充分发挥农民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力
(三)维护人口可持续发展
(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建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