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四)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与进展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经验借鉴
一、农田保护经济补偿的理论基础
(一)资源外部性理论
(二)公共物品理论
(三)资源价值理论
(四)产权理论
二、欧盟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及模式借鉴
三、美国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及模式借鉴
(一)土地休耕项目
(二)土地在耕项目
(三)农业用地维护项目
(四)保护技术援助项目
四、英国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及模式借鉴
第三章 研究区域及调研设计
一、研究区域选择及比较
(一)区域选择依据
(二)研究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比较
(三)研究地区社会经济状况比较
二、研究区域补偿模式比较
(一)苏州市农田生态补偿模式
(二)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模式
(三)创新实践地区补偿模式比较
三、调研设计及样本特征
(一)调研设计
(二)样本特征
第四章 典型创新实践地区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感知差异及比较
一、受访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意愿比较
二、受访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应的感知
(一)补偿政策提高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
(二)补偿政策提升农户农田保护积极性的影响
(三)补偿政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补偿政策降低农户贫困水平的影响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创新实践地区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应评价
一、受访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应评价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变量与研究方法
(三)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效应评价
(四)结论与讨论
二、受访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影响因素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变量与研究方法
(三)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成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农户参与补偿政策成效的影响因素比较及差异
三、受访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成效提升的障碍因素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变量与研究方法
(三)受访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效应提升的障碍因素
(四)结论与讨论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耕地利用主导功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效应评价
一、耕地功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效应评价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变量与研究方法
(三)耕地功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应评价
(四)结论与讨论
二、耕地功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成效提升的障碍因素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变量与研究方法
(三)耕地功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成效提升的障碍因素
(四)结论与讨论
三、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土地权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应评价
一、土地权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应评价
(一)典型创新实践区土地流转概况
(二)土地流转状况的内在机理分析
(三)数据变量及研究方法
(四)土地权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应评价
(五)结论与讨论
二、土地权能功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成效提升的障碍因素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变量与研究方法
(三)土地权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成效提升的障碍因素
(四)结论与讨论
三、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农户参与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认知差异及规律
(二)典型创新实践地区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的效应评价
(三)典型创新实践地区影响农户参与补偿政策的制度因素差异
(四)耕地功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的效应差异
(五)土地权能异质类型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的效应差异
(六)异质类型农户参与补偿政策成效提升的障碍因素
二、政策建议
(一)鼓励地方政府主动参与,细化补偿政策法律规范,提高公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二)规范农田保护补偿的运行程序,完善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
(三)注重补偿政策成效的跟踪与反馈,依据异质农户参与政策的成效差异,集中利用有限的农田保护补偿资金,提高政策的激励效应
(四)借鉴典型地区发展模式与实践经验,调整补贴发放形式,提高政策补贴力度,构建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激励机制
(五)加快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净收益,激励农户参与农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