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与研究评述
1.2.1 海水生态养殖的研究进展
1.2.2 海水养殖效率评价研究进展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2 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1.1 生态经济内涵与特征
2.1.2 生态经济的评价方法
2.1.3 生态经济理论、产业生态化与海水养殖生态化
2.2 循环经济理论
2.2.1 循环经济的内涵
2.2.2 循环经济原则
2.2.3 循环经济理论与海水养殖生态化
2.3 演化经济与演化博弈理论
2.3.1 演化经济学内涵
2.3.2 演化博弈理论
2.3.3 演化理论与海水养殖生态化
2.4 本章小结
3 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实践
3.1 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的基本理论
3.1.1 相关概念
3.1.2 海水生态养殖的发展目标
3.1.3 海水生态养殖的特征
3.1.4 海水生态养殖的主要模式
3.1.5 海水生态养殖的作用和意义
3.2 我国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实践
3.2.1 我国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3.2.2 我国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3.3 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3.3.1 主要国家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情况
3.3.2 典型国家海水生态养殖主要经验
3.4 本章小结
4 环境约束下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的评价分析
4.1 考虑环境约束的海水养殖业生产率分析
4.1.1 考虑环境约束的海水养殖业生产率内涵和测算
4.1.2 考虑环境约束的海水养殖业生产率与
产业生态化发展评价分析
4.2 海水养殖业环境效率测算方法及指标数据选择
4.2.1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4.2.2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4.2.3 数据来源及变量统计描述
4.3 海水养殖环境技术效率结果分析
4.3.1 总体特征
4.3.2 区域分析
4.3.3 省际分析
4.4 海水养殖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分析
4.4.1 总体特征
4.4.2 区域差异
4.4.3 省际差异
4.5 本章小结
5 海水养殖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
5.2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5.3 模型选择和估计方法
5.3.1 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
5.3.2 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
5.4 海水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海水养殖户发展生态养殖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理论分析
6.1.2 研究假设
6.2 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6.2.1 数据来源
6.2.2 样本特征及统计分析
6.3 模型实证分析
6.3.1 logistic模型构建
6.3.2 海水养殖户采纳生态养殖模式意愿影响因素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6.3.3 海水养殖户采纳生态养殖模式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6.4 政策含义
6.5 本章小结
7 环境约束下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的演化机制分析
7.1 环境约束下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的转型机制:一个理论框架
7.1.1 环境约束下海水养殖参与主体行为分析
7.1.2 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结构
7.2 海水养殖户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关系演变分析
7.2.1 参数设置与模型构建
7.2.2 演化路径分析
7.2.3 模型结论分析
7.3 供应链视角下海水生态养殖模式转变的演化博弈分析
7.3.1 参数设置与模型构建
7.3.2 模型的复制动态分析
7.3.3 演化博弈系统的局部稳定性分析
7.3.4 养殖模式转变演化路径分析
7.3.5 养殖模式转变演化路径的影响因素分析
7.3.6 基于调研数据的数值仿真分析
7.4 政府监管机制下海水养殖模式转变的演化博弈分析
7.4.1 参数设定和模型构建
7.4.2 模型的复制动态分析
7.4.3 演化博弈系统平衡点稳定性分析
7.4.4 养殖模式转变的演化路径分析
7.4.5 数值仿真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我国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8.1 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中的政府扶持体系构建
8.1.1 强化扶持制度保障
8.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1.3 加强技术支撑和引导
8.1.4 加大财政和信贷政策支持
8.1.5 创新海域使用权流转政策
8.2 海水养殖生态化发展中的组织制度创新
8.2.1 强化养殖主体的核心作用
8.2.2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8.2.3 强化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8.3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