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研究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824780
  • 作      者:
    作者:张春华|责编:杜鹏//胡真子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广东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基层治理研究,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广东省教育科学项目1项,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宣传青年人才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项目1项。近五年来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学术界》《学术论坛》《湖北社会科学》《重庆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理论与改革》《探索》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近20篇,参编教材3部。近五年来先后获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广东省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高校“百篇优秀德育论文”三等奖、广东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广东金融学院教学名师、广东金融学院优秀教师、广东金融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金融学院优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担任广东金融学院第三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研究》从基础理论、案例分析和现实问题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将农业产业化置于乡村振兴背景下,阐述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机理,深入分析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形式的基本理论,选取三个典型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的代表国家——美国、法国和日本,对这三个典型国家的农业组织发展进行比较,从中找到对我国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经验与做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研究》在借鉴学术界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划分(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及运用组织效率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这三种组织形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我国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形式发展的动力与困境,进而提出完善和创新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设想及对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研究》:
  1.布局区域化。布局区域化是指由于农业产业化受到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性影响,区域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产业、不同的产品结构和不同的产业方式。各区域要依靠当地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选择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布局区域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间的资源互补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市场为依托,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2.产品商品化。产品商品化是指农业产业经营组织以从事生产、加工、销售商品为主,使农产品生产转变为商品生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使我国农产品的产量迅速增加,这推动了我国开始由过去的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就是逐渐改变过去旧的经营体制,逐步创造农业产业化新的经营主体,实现不同经营主体间的合作,优化生产要素和整合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水平的大力提升,进而不断带来商品市场供给的增加。①
  3.生产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是商品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它是指农业产业化组织中以某一种产品或者以某个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经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基本上是在“保障供给”的情况下运作。农业方面呈现粮食为主业、其他为副业的特点。大量人口留在农村,粮食产量和粮食商品率都很低,呈现出小而全的封闭式生产格局。
  4.经营集约化。经营集约化是指在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农业生产环节,以科技为支撑,逐步实现粗放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向集约型的农业生产经营转变。③农业产业化经营商品化、专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利润,这为农业集约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首先,农业产业化可以加快农业资本积累和资本投入。农户作为投资主体,在能够分享大体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情况下,愿意投资改进技术装备。而且,农业发展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也会吸引非农产业的投资者投资农业,为农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从而可以改进农业,特别是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其次,农业产业化提升了农业经济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各参与主体尤其是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最后,农业产业化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利用,有效调动龙头企业、农户的积极性,形成农业产业化的集约化经营。
  5.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化是指农业产业化组织能够实现规模化经营。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实行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形成群体化规模;另一方面是一些龙头企业组织通过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和合作,扩大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销等组织的经营规模。农业生产规模化,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农产品的批量生产、加工、销售奠定基础。
  6.经营一体化。一体化经营实质上就是把分散的、互不联系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相互联系的社会生产过程,这就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业产业化组织生产中通过订立合同、入社或人股的方式,实现利益或产权等联结。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有助于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经营一体化主要是在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实现经营一体化可从两个层面把握:宏观层面主要是农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微观层面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各方主体相协调,使产一供一销的具体业务置于统一指导之下。一体化经营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和社会化,因为这样的组织为了共同的利益能让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中的多元主体相结合。一体化经营必然是由低到高渐进式发展的,一体化经营的深入发展是在坚持我国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为了农民增收和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过程看,依据各主体利益联结关系,一体化经营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各利益主体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阶段。这种利益关系是各利益主体实践生产过程中为了彼此利益最大化地进行良好分工和资源配置而能够一直保持稳定的供销关系。尤其是龙头组织启动的系列化服务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关系。第二,各利益主体之间合同契约关系阶段。各利益主体之间在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以合同方式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各个主体除了履行契约合同规定的责权利,仍是独立的经营主体。第三,产权联结阶段。这个阶段要避免前两个阶段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难题和违约风险,要让各主体真正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在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引导各主体之间相互参股逐步实现更高层次上的联合。通过股份合作制或专业合作社,各利益主体之间可以实现按劳付酬或按股分红。
  7.管理企业化。农业产业化就是对农业产业组织按照企业化的标准进行管理,对农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把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进行有序的生产经营,共同开拓市场,提高产业化组织的整体经济效益。农业产业化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将公司、专业市场或者中介组织与农户联结成一体化联合体,对这个联合体的经营方式和效率监督等按照现代企业模式的企业化标准进行管理。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本书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由来与内涵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理论机理与现实意义
第三节 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发展

第三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展的内在机理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确立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基本组织形式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形式发展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国外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形式发展概况
第二节 国外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展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国外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五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多维分析
第一节 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实证分析
第二节 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比较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困境分析

第六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路径
第一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展与创新的原则
第二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