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本书作者团队均长期从事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研究与实务工作,本人更是十余年来与债市国际化结下不解之缘。自毕业以来,本人先后从事外交、证券公司、自律组织、评级公司等工作,未曾想到,命运的轨迹会将外交、投资银行业务、自律管理与创新等经历融汇到中国债市国际化这一职业使命中,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体验着其中的蓬勃生机与万千气象。
2005年至2020年这15年间,中国债券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都在发生着巨变,滚滚浪潮时而交汇,时而叠涌。一是中国债市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经济稳增长的需要为债市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被压抑已久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市场规模、产品结构、交易机制、衍生品市场和配套法规体系都得到长足发展,既为货币政策传导和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债市对外开放、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体系奠定了基础。二是2008年至2020年,从危机到危机,欧美等西方国家始终未能摆脱对货币宽松政策的依赖,尤其是美国,不断透支美元和美国国债的“超级特权”。美国国债占GDP之比已经创纪录地超过130%。西方国家政府透支“特权”带来的负利率和资产荒,压低了西方主流投资人的“本土偏好”,迫使其寻找更有确定性的较高回报。中国债市凭借自身优势日渐成为其投资目标,这一趋势业已形成并正在逐步巩固。三是人民币国际化顺应中国自身发展势头和国际形势变化,时快时慢地向前行进。虽仍需蓄势,但有利因素不断积聚,历史势头逐渐明晰。四是科技发展为金融市场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本身并不能带来金融革命,只有当其推动金融市场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交易模式发生变革时,才会真的带来革命性变化。但这一过程正在生根发芽,也正在为中国金融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国际化生发出新的机遇。中国市场是为数不多的具备坚实市场基础和强大科技应用前景的大国,能够在创新突破与沉没成本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在百年未有之变局到来时,谁能探索、发现适应变革的解决方案,则将吸引更多国家学习其经验,并掌握国际金融规则调整的话语权。五是全球化趋势调整以及区域化发展不仅影响着产业链和贸易格局,也将深刻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格局。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加强将有利于中国债市在深化开放过程中提升其区域金融市场影响力,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及亚洲金融市场发展经验向非洲等其它“一带一路”国家传播。
在这样的浪潮涌动中,中国债市在国际化之路上稳步前行。当今世界,金融强国必然拥有高度国际化的金融市场。而债券市场国际化在金融强国之路上发挥着基础设施的作用。第一,国债等政府债券国际化是金融市场开放的基石,也是主流国际投资者进入本国的晴雨表。第二,债券市场可以成为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主要试验田。第三,债券市场国际化对于以开放助力改革,促进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协调并进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人为主,风险相对更为可控,有利于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对外开放。第五,债券市场国际化可以促进大国货币的国际认知度,提升本国货币计价资产吸引力。
站到更广的角度看,债券市场国际化对于大国崛起和金融外交还具有特殊作用。对于具有国际硬货币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大国,债券市场是国与国债权债务关系的重要表达场所,与双边贷款和项目融资形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首先,债券市场中的国际债务关系以透明化、规则化的形式出现,有利于大国在债务外交中提升国际声誉,减少诸如“债务不透明”、“债务陷阱”之类的诟病。其次,拥有国际化债券市场的大国可以吸引广泛的国际参与主体进入本国债市,形成国际债务关系的多元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第三,这样的国际债务关系将丰富大国金融外交政策工具箱,为大国从金融外交的战略高度协调国际投融资和债务处理、本国货币国际化等扩大政策创新空间、提升战略灵活度。
我国债市国际化需要解决六个层面的问题,即参与主体国际化、资金流动国际化、支持项目国际化、市场基础设施国际化、制度规则国际化、金融治理国际化等。其中,参与主体国际化已取得较大进展,各类发行人、投资人、中介服务机构都在加快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国债纳入国际三大指数,熊猫债市场蓬勃发展。而其他五个方面的国际化虽然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进展,但仍有较多的“硬骨头要啃”。核心是要探索资本账户和外汇管理的改革路径、解决基础设施联通和金融数据安全之间的矛盾、在市场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的大方向上探索对本国和国际市场主体双向友好的最佳平衡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区域和国际金融治理的参与。之所以是硬骨头,是因为这些领域的改革探索面临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未知影响、面临金融风险放大和金融监管经验不足的险滩激流、面临一系列配套改革的结构性约束、也面临永恒的时机选择困境。
路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国迈向金融强国的步伐不会停止,债券市场国际化自将继续砥砺前行。未来一段时期,要破解诸多难题,必须探索一套新的债市国际化模式,由“管道式”开放转向“综合性”高水平开放。“综合性”开放需要建立完善债市开放的顶层设计机制,打破监管分割带来的交易分割,由注重“准入型”开放向注重“交易友好型”开放转变,协调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开放,加强与资本账户开放的统筹推进,打破数据统计、监督管理、执法处罚等领域的管道式分割。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统筹规划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优化准入标准、发行管理,明确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性制度框架”,为“综合性”高水平开放做出了重要的顶层设计指导。“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展望下一个十五年,当2035年我国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我国必将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中国债市发展与国际化必将取得比过去十五年更加辉煌的成就,我国必将建设出一个产品丰富、制度完善、交易便利、科技驱动、高度开放、引领国际的大国债券市场。
本书即将付梓之时,作者团队要特别感谢现在和以前所在单位的领导,感谢长期关心、指导我们成长的监管部门、市场机构、学术机构的各位专家、老师,感谢对我们的研究和实务工作给予启发、帮助的同事、好友,也感谢曾与我们合作共事的国际机构和国际友人。还要特别感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为本书作者提供了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了本书的创作灵感。此书将我们十余年来的工作、学习体会集结成册,既是希望为对中国债市国际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些许参考,也是希望表达对关心、帮助过我们的所有领导、老师、同仁、挚友的感念之情。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万泰雷
二零二一年三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