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赢在开门红银行借智与跨界思维/商业银行赢在开门红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4774415
  • 作      者:
    作者:孙军正//李渊|责编:邢有涛//李如
  • 出 版 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军正,北京华夏科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银行业532理论创始人,中国银行业导师,中国最受欢迎开门红导师,中国专业性品牌讲师,中国执行力十强讲师,注册企业咨询顾问、培训师,出版著作50余本,累计培训辅导18万人(次)、500家银行共同见证,长期担任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管理顾问,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

    李渊,现任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托管业务部,中共党员,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9年的银行从业经验,历经县域和城区柜员、结算、客户经理等岗位,曾任基层二级支行行长3年,业绩突出并获得多种奖项,支行晋升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三铁”单位。具有丰富的基层城区及县域前后台业务营销及团队管理工作经验,多次参与了农行与各类企业机构跨界合作的项目,并从事过银行结算业务、国际业务、个人信贷业务、公司信贷业务、托管业务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地回答了商业银行如何运用互联网实现转型,以及商业银行怎样借智、向谁借智等一系列问题,以启发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思维创新业务模式,创建与业务模式相匹配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新型业务平台,加强数据化思维和数字化运营,并通过向客户、同行以及团队借智,以打破边界、赋能业务创新,最终实现精细管理、优化客户体验、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借智与转型方向

    有人说,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也是一个颠覆的时代,曾经不可一世的传统银行巨头,要么倒下,要么转型。互联网正在冲击着传统产业,一切都可能被改写甚至颠覆,因此,转型无法避免。而转型本身意味着优化,因为只有内部得到优化,外部才能改变。改变虽然从内部开始,却需要一个强大的外力。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要借助的外力自然就是互联网。传统商业银行要想借智,以下几点是必须做到的。

    1.转思路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因此,要想融入互联网时代浪潮,商业银行也需要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结合互联网思维与自身的特点,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和转型的理念,并且将这种理念应用于商业银行工作日常的点滴细节,通过各种培训研讨,帮助管理者突破固有思维禁锢,保持转型变革紧迫感,为转型进行铺垫。

    2.创模式

    改变思维方式的目的是改变行为方式。商业银行的行为方式就是它的商业模式。商业银行通过对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行业趋势,剖析互联网转型成功案例的商业模式,深入探讨互联网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帮助商业银行明晰互联网转型定位与方向,对商业银行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为商业银行设计独特、高价值的发展之路。

    3.改机制

    商业银行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得到发展,就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制。商业银行要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相匹配的组织管理机制(如事业合伙人机制、阿米巴经营模式、股权激励机制、内部创业机制等),从而最大化地激发组织创新活力。

    4.建平台

    互联网业务的展开,最终依靠的是平台。有了相应的IT(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撑,互联网业务才能真正落地。商业银行需要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不断开发和不断优化,才能实现业务运作的无缝对接。

    那么,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要借哪些“智”呢?

    第一,向互联网借智。

    有效利用互联网的沟通功能,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市场。互联网能够拉近空间距离,使得远隔万里的人也可以瞬时联络。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好地收集市场信息。

    第二,向客户借智。

    向客户借智可以让商业银行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 借智分为很多种,比如聘用顾问、看书读报、购买课程等。实际上这也可以称为“买智”,即等价交换,虽然不新颖,却实用划算。但是借智并不只有这一种,凡是能够借用对方的能力和资源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都可以叫作借智。很多人都存在认知误区,觉得一定要向业界最强的“大咖”借智。其实,借智不一定要从专业人士处“借”,要知道有的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客户作为商机热点的创造者和消费者,他们的意见很可能就是需要借智的地方,因此,各种市场问卷和调查是必要的。同时,客户的反馈可以通过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收集。

    第三,向同行借智。

    向同行借智也可以获得很多经验。模仿与借鉴本身就是一种借智,这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向同行学习,商业银行可以更加明确自己方案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向同行借智并不是亦步亦趋。对手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这样首先就失去了先机。

    第四,向团队借智。

    向团队借智是一种“民主型”的借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向团队借智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有了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让团队里每个个体发挥最大的活力。

    向团队借智需要个人不断学习。团队的能力最终取决于团队中每个人的实力,给团队中的个体提供进步的条件,个体组成的团队才会有进步的动力。

    向团队借智还需要开明的领导者。言路畅通,建议才能有效上传。

    第五,在合作中借智。

    最高明的借智大概就是合作共赢。这样的借智不仅仅借用对方的智慧,还能让对方帮自己干活。那么,对方为什么要帮自己干活?自然是要给他一些好处,这就是合作共赢。我们都知道,商品之间有一种关系叫作互补品,一种好卖,另一种就跟着赚钱。相机特价卖得快,那胶卷自然也会卖得快。

    互补品放在商业之中,可以抽象地看作产业的上游和下游。做相机的都有自己的胶卷,卖手机的也都有原厂耳机,如果要扩大自己的产业链,那么要么发展上游,要么发展下游。要立足自身行业,辐射相关行业,做到供养自身,形成良性循环。

    很多时候,所谓的生产力发展实际上就是对资源的一次重组。就像自己想吃苹果不必栽树一样,很多的生产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如何不浪费精力做这些生产,就是所谓的节约成本的方法。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近几年比较火的词——“斜杠青年”。

    所谓的“斜杠青年”,就是指那些不只有一个职业的人。一个人拿几份工资,这看起来是件很让人羡慕的事情。因此,在这个词刚刚火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争着去做“斜杠青年”,但是很快,其中一部分人就发现这样很累,并且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斜杠青年”。

    我认为,能够成为专业,并使自己安身立命的那一项能力,称为技能,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招数一样,它可能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但它是个硬壳子,最稳,能抵御大部分的攻击,应对大部分的情况。

    能够拥有一份工作的人都默认是具备技能的,那么,其与“斜杠青年”的差别在哪?差别就是“斜杠青年”除了技能1,还有技能2、技能3 等,但是其他人可能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可能会有向“斜杠青年”发展却失败了的人不服气,说“你看我会开车啊、会画画啊、会写文案啊”,但是你的开车技术、你的画、你的文案怎么样呢?为什么它们算不上技能呢?

    银行面临的也是类似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商业银行未来应该慢慢发展成一个提供金融咨询的多方位、综合的金融机构。

    这个说法本身就含混不清。怎么提供咨询?怎么多方位?怎么综合?要知道产生一个新业务,可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如果做不好,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比如,生活中常用的App。现在很多业务都可以通过App 来办理。商业银行也有App,商业银行也想做好App,但是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里,大家都是学金融的,谁会写软件?可要是外包,就是现在看到的这个结果。这是因为软件写好之后是需要维护、更新、运营的。如果自己做软件银行就要额外招人,而且招一个不够,要招一群。但是App 并不能让商业银行立刻看到实际的利润,或者说,App 刚开始是不挣钱的,就像种果树,几年才开花结果,而在没开花结果之前,都是果农白养果树。

    实际上,App 本身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技能”。比方说,大众是需要一定的金融科普服务的,那商业银行就可以在App 里放一些金融科普的视频、语音课程,初级的、科普类的课程可以免费;相对高级的、专业的课程,银行就可以收费。

    再比如,银行的微信公众号中可能会有一些关于团队面貌、行业重大新闻等的内容,但是实际上客户对此并不感兴趣。为了增强客户的兴趣,商业银行就可以关联一些有趣的小程序,并普及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等。

    比如,前一段时间爆出来有骗子让受害人往ATM 机(自动柜员机)里倒可乐,说这样就能把钱拿出来。公众号可以对此进行讲解,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容易上当的老人不太可能去看这些,但是他们的孩子可能会转发,老人作为爸爸妈妈关心孩子,刚好看到这样的朋友圈链接,很可能就会点进去看一下。

    这些网络平台的运营,看起来只是商业银行运营的一个环节,但是做好了,它就是商业银行的一项技能。

    商业银行确定转型的方向最终依靠的还是自我定位,这是因为任何一次转型其实都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能做什么?外界(市场)需要我去做什么?

    “我是谁”,就是现在的定位、立足点。“我能做什么”就是现阶段的业务能力,包括能提供哪些服务,每一项服务能达到怎样的水平。“外界(市场)需要我去做什么”则是客户的消费热点与消费需求。

    在确定转型之前,商业银行肯定要先进行自我定位。

    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清醒的认知,要清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要根据能走多远决定选哪条路、哪个目标。要分析每一项业务的目前水平、市场前景以及竞争对手的水平。不仅要评估相对优势,还要评估绝对优势。对这些业务的自我评价将间接决定转型的方向。

    之后,要对市场进行进一步分析。这并不是单纯分析市场最热门的是什么,而是分析最有潜力的点是什么。去做市场最热门的东西往往没那么容易成功,因为别人早已进入该市场,你再去做,就会遇到很强劲的对手,你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后来居上。

    商业银行在转型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往什么地方转型,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的市场发展形势早给出了答案,就是在金融新常态下进行稳步转型。新常态是近年来兴起的说法,传统的商业银行收益不断降低,对于这些商业银行来说一定要加快转型的速度。在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驱动下,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逐步突出。很多时候商业银行需要依靠部门的力量来推动转型发展,如果转型出现问题或者没有进行转型,要不了几年商业银行就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商业银行的转型不是一时一日之功,而是要不断试错。金融风险是会不断上升和突出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等业务要进行改进,一般的利差收入是满足不了商业银行转型需求的。另外,商业银行往往通过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来获取收益,但是在新行业变动下,商业银行如果没有把握住机遇就会出现极为严重的利益问题。商业银行一定要不断求生,不断寻找转型的方向。可以说,商业银行的转型策略往往围绕着客户而制定。一方面,传统的业务萎缩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主要的挑战,很多专家预测未来会出现居民储蓄大幅度减少现象。另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个别商业银行的支付手段缓慢、不够快,甚至仅仅将自己作为微信和支付宝的外接部门,错过了很多可以提高收入的机会。

    商业银行一定要升级金融产品,一定要让金融产品的服务范围更大,一定要让客户能够使用金融产品满足自己的需求。金融业的发展一定是产品化的发展,银行要更多地侧重于服务,让客户可以通过这些服务来满足自身的理财需求等。针对部分客户,商业银行还可以用策划专业的金融方案等方式给予支持。这些客户所需要的是专业的金融专家的意见,为自身提供金融方面的专业指导。这些都是商业银行可以开拓的业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随之发生质的飞跃。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会趋于平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收益可能会下降,风险控制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商业银行要围绕着政策提升自己的服务,并及时转型以规避风险。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商业银行的转型/ 1

商业银行为什么一定要转型/ 3

客户痛点即商机热点/ 12

商业银行的转型方向 / 18

第二章 银行转型与借力借智/ 29

借力互联网/ 31

借智与转型方向/ 39

借智与团队管理/ 47

银行借智与跨界思维

第三章 跨界思维与银行管理/ 55

跳出思维定式/ 57

跨界与团队建设/ 61

跨界与商业目标/ 65

第四章 跨界互联网与商业银行/ 75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与金融/ 77

互联网不只是行业,而且是工具/ 84

互联网平台与银行信息服务/ 87

第五章 跨界思维与借力借智的综合运用/ 93

银行的市场定位/ 95

借力打力/ 111

团队管理与企业文化/ 113

第六章 新型思维与客户服务 / 123

客户不是“上帝” / 125

客户是学生/ 127

服务是一门艺术/ 130

挖掘客户新需求/ 133

第七章 赢在开门红实用思维/ 139

超前思维引导市场/ 141

善用客户需求/ 144

有效管控: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 147

参考文献/ 153

新书推介/ 15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