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管新规:银行业的变革与挑战
0.00     定价 ¥ 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0337697
  • 作      者:
    编者:卜振兴
  • 出 版 社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卜振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中国保险资管协会特邀研究员。《中国银行保险报》专栏作家、财新网特约作者、《国际经贸探索》《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资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等杂志匿名审稿人。在《经济学家》《南开管理评论》《财贸研究》《太平洋学报》《经济体制改革》《财经论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中国银行业征文比赛一、二等奖,中国银行业登记托管中心征文比赛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是对资管新规进行解析,内容包括资管新规发布的背景、资管新规的核心要点、资管新规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以及资管新规下非标业务的转型和发展。第五章至第六章主要分析了资管新规对银行资管机构带来的挑战,尤其是机构的变革和调整。第七章至第八章分析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问题,包括过渡期延长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资管机构如何应对延期后的整改、落实和转型。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主要分析了面对资管新规带来的净值化转型,资管机构可以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式熨平净值产品带来的波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新规前资管业务发展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而资管业务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银行理财作为资管市场的代表,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章主要回顾了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历史,分析了理财业务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分析了资管业务发展至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引言

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和整顿。两会召开后银行业的监管调整首先发力,银保监会在2017年4月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对资管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7〕4 号)着重对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意见要求银行业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从2004年我国第一支理财产品发售至今,我国理财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迅速扩大、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社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理财在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方面的作用也在逐步显现,如何在防范风险的条件下更好地发挥理财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至关重要。

第二节 资管业务发展概述

资管业务在我国发展的历程也近20年,资管业务经历了初始发展到逐步成熟的阶段,下面将对资管业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简要的回顾。

一、资管业务发展历程

从国内来看,我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1世纪初到2007年。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事件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股市的财富效应,催生了以公募基金为主导的资管市场。这一阶段,资产管理行业规模较小,投融资功能发挥不明显,但是行业也迎来了第一波发展的浪潮。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也控股和参股了部分公募基金,成为资管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发展至今,公募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证券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9月底,我国公募基金公司一共144家,其中银行系公募公司15家。

第二阶段是2008年到2012年。这期间的典型事件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运行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在这个背景下,国务院推出了4万亿的政策刺激计划,但是受制于表内信贷的各种严格监管,直接催生了大量的表外融资需求。在监管约束下,以信托为代表的通道业务迅速发展,银信合作成为资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对传统的信贷业务形成了一定的替代。但是这一阶段,“通道+资金池+刚性兑付”导致资管业务逐渐偏离了代客理财的本源,并且积累了一定的风险,极易传染到表内资产。在这种背景下,监管机构明确要求要加强表内表外资金的隔离,商业银行纷纷采取成立资产管理部专营表外理财业务的方式实现隔离。2009年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正式成立,成为最早在总行层面设立资产管理部门的商业银行。之后其他商业银行也开始成立资产管理部,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均成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资管业务的重要组织形式。

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2016年。这一阶段牌照资源放开,各类资管机构纷纷扩大业务规模,进行产品创新。这一阶段最典型的特点是,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加充分,非标准化资产异军突起,得到了较快发展。截止到2015年底,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已近百万亿(含通道),促使该轮资管行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宽松。受监管政策放宽影响,不同类型资产管理机构纷纷“跨界”,行业进入了泛资管的时代。在这一阶段,也出现了“非标泛滥+通道+多层嵌套+资金池+刚性兑付”等模式,资管行业的风险因素在不断积累。银监会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35号文),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等要求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门成立的步伐加快,事业部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2016年以后,资管业务主管机构加强了对于资产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管强度。

第四阶段是从2017年至今。资管行业迎来了变革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典型事件就是资管新规的发布,从而迎来了资管行业全新的变革和挑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资管业务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问题。刚性兑付、多层嵌套、池化运作、非标泛滥等导致金融系统的风险不断累积;银行表外理财形成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的乱象;非标虽然从事类信贷业务,但是不受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乱象频出。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在新监管框架下,资管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纷纷成立理财子公司,业务转型的同时,组织机构也在不断调整。

未来商业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大致有三种组织模式,一是依靠下属的基金公司,二是依靠原有的资产管理部,三是依靠理财子公司。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金公司牌照门槛管理比较严格,目前仅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5家国有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4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和恒生银行等5家城市商业银行控股公募基金公司,成立门槛较高。

而资产管理机构门槛相对较低,全行业从事理财业务的银行近600余家,大部分都成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这也是当前商业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从政策导向上看,理财子公司在产品、投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未来头部银行和有条件的中小银行资产

管理部都会向理财子公司进行转型。

从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来看,设立理财子公司除了满足一般的合规条件外,还需要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理财业务专营部门连续运营3年以上,具有前中后台相互分离、职责明确、有效制衡的组织架构等。同时新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理财子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且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设立门槛相对较低,未来会成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主要模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