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作者用精炼简洁的语言阐释了视觉力原理和视觉力系统,并介绍了大量生动的品牌视觉力设计案例,帮助读者掌握视觉力创意方法。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学会用视觉设计的思维审视生活中各种品牌的LOGO、包装、广告等,发现品牌长盛不衰的视觉力密码,领会超级视觉力就是超级传播力,也是超级品牌力。
超级视觉力就是超级创意
1.超级视觉力吸引消费者对传播信息的注意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一种资源是企业和商家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因此,如何吸引注意力,如何使注意力发挥最大效益等变成了一个重要问题,也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领域——注意力经济。
营销传播的实质是对注意力的争夺。如果消费者注意不到传播信息,或者说传播信息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那么一切都是零。
因此,超级视觉力的第一个任务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用色彩、图形、装置等视觉元素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第一眼看到、注意到,为消费者认知传播信息创造条件。
2.超级视觉力增强消费者对传播信息的认知力
超级视觉力的第二个任务是让消费者对传播的信息进行解码,让消费者准确理解传播的信息。超级视觉力具有三大功能,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认知力。
超级视觉力具有浓缩信息的功能。超级视觉力是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强的视觉符号。例如,一町拉面的“鲜奖牌”视觉符号就浓缩了新鲜以及在业内获得嘉奖的信息,让消费者认知到一町拉面与众不同的价值。
超级视觉力具有指称识别的功能。超级视觉力是指称最强势、最明确的视觉符号。例如,一町拉面的“鲜奖牌”就利用了奖牌这一视觉符号,通过将奖牌和一町拉面相关联,就容易让消费者记住。
超级视觉力具有传达指令的功能。超级视觉力是对消费者的行为影响最强、影响最多的视觉符号。例如,当消费者看到一町拉面的“鲜奖牌”,对新鲜有所触动,就会采取购买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打造超级视觉力的关键是从记忆碎片中找到最小的一片,把它打造成最小记忆包,让每个人记住的都是这一片。
3.超级视觉力强化消费者对传播信息的记忆力
超级视觉力的第三个任务是让消费者记住传播信息。品牌的英文是 brand,为烙印之意,打造品牌的本质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烙印”,让消费者记住、记牢,发动消费者重复购买。
在传播信息过度的社会,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无论语言组织得多么巧妙,或品牌概念提炼得多么富有逻辑,如果消费者没有记住商品的信息,就不能唤醒消费者的回忆,也就没有消费者的复购。而唤醒消费者回忆的最佳工具就是超级视觉力。
超级视觉力将传播信息存留在消费者的记忆中,并强化消费者对传播信息的记忆力,形成“烙印”,从而跨越时间维度,使人们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忘记。
第一章 视觉力的重要性及原理
一、视觉力是传播的灯塔
(一)视觉力与企业交易成本
(二)视觉力与品牌资产
二、视觉力原理
(一)文化原力
(二)顾客买点
(三)第一眼思维
(四)视觉力
第二章 视觉力系统
第三章 视觉力定位
一、视觉力定位的原理
(一)心智占有原理
(二)符号创意原理
(三)刺激-反应原理
(四)媒介信号原理
(五)转播原理
二、视觉力定位的品牌实践
(一)爱马仕品牌的视觉力定位——马、马车
(二)鼎成中考品牌的视觉力定位——靶心
(三)槐茂品牌的视觉力定位——大槐树
(四)中兴品牌的视觉力定位——年轻、 活力、自由
(五)立高品牌的视觉力定位——蓝条纹
(六)南山疾控中心健康宣传标识的视觉力定位——“康康鸽”
(七)藏雅圣果礼盒的视觉力定位——珍贵的东方礼品
第四章 视觉力创意
一、视觉力创意方法
(一)视觉力形状创意方法——戏剧化表达
(二)视觉力颜色创意方法
二、视觉力创意的生成
(一)视觉力创意生成的原则
(二)视觉力创意生成的步骤
第五章 视觉力元素创意
一、视觉力元素——产品
(一)产品视觉力:运用仿生设计法进行创意设计
(二)产品视觉力:借势文化原力进行创意设计
二、视觉力元素——标志
(一)体现品牌所处的行业或品类
(二)体现品牌的特质、特点、特征
(三)便于辨认,方便记忆,容易回想
三、视觉力元素——战略标识
(一)战略标识的设计方法
(二)标志与战略标识的战略组合
四、视觉力元素——IP 卡通形象
(一)以动物为原型设计的卡通形象——小猴博士
(二) 以公司的创始人为原型设计的卡通形象——褚时健
(三)以植物为原型设计的卡通形象——小葵花
第六章 视觉力应用设计
一、视觉力应用——包装设计
(一)以品牌标志为主的包装创意
(二)以产品为中心的包装创意
(三)以战略标识为主的包装创意
(四)以 IP 卡通形象为核心的包装创意
(五)以文化原力为核心的包装创意
二、视觉力应用——平面广告设计
(一)以产品或产品包装为核心的广告创意
(二)以品牌标志为主的广告创意
(三)以战略标识为主的广告创意
(四)以 IP 卡通形象为主的广告创意
三、视觉力应用设计案例
(一)深大极光设计案例
(二)迈瑞医疗设计案例
(三)海能达设计案例
(四)一町拉面设计案例
(五)官山红设计案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