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楚商(楚商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8078276
  • 作      者:
    作者:刘浩睿|编者:陈润|责编:林凤瑶//孙念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创作团队十年磨一剑,通过实地走访,并查阅海量的历史资料,笔墨囊括改革开放到21世纪20时代,将四十多年来楚商的个人奋斗、区域经济发展、政府经济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既有楚商成长奋斗故事,也有改革开放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全面真实,由小见大,可读性强。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浩睿,财经作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曾任央视网主笔、评论员,中国金融博物馆培训部主编。
陈润,企业定制出版头部品牌润商文化创始人兼总裁,企业史作家。著有《分析产生影响 协同创造价值:招商金融20年》《卓尔的故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和转型样本》《民族之光:陈光威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全面、真实记录楚商发展历程的大众读物。从改革开放开始写起,时间跨度四十多年,将知名楚商和他们的故事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时间线为脉络,试图解释楚商精神的内涵、楚商与中国的经济成长的互动、楚商资源对湖北经济的影响,全景式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工商界的变迁,梳理湖北工商业逐步成长的历程,并从中提炼和总结出新楚商精神,为湖北和楚商群体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

展开
精彩书评

楚商奋进的时代记录
2011年,在湖北省工商联主导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之下,湖北商人群体正式定名“楚商”。
实际上, 作为一个商帮,湖北商人群体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可圈可点,李白有“诺为楚人重”的诗句,“重然诺”是对楚商的高度赞许,楚人范蠡甚至被尊奉为“商圣”。先秦以降,荆楚地区一直保持着重商的传统。传说集市贸易的起源,就来自炎帝神农氏的伟大创造。其后荆楚地区的商业进入漫长的发展期,随着楚国的崛起,楚国商业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楚人善于打造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环境,同时建立了一系列商业管理制度,为商业发展提供诸多便利与保障。在此基础上,楚国贸易逐渐繁盛,贸易的发达又促进楚国手工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包括青铜冶铸、丝织刺绣、髹漆制作、玻璃制作在内的多种工艺在当时诸侯国中独领风骚。商业发展的另一大重要成果,就是商业都会的出现与繁荣,当时,天下商贾辐辏于楚都。至明朝中叶,得江汉航运之利且居中原腹地的汉口,贸易逐渐发展,粮、盐等在此转运,汉口名列中国四大商业名镇之一,号称“九省通衢”。1861年汉口开埠,武汉一跃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汉口号称“东方芝加哥”,与沪、津、穗并称近代中国四大商埠。明清直至整个民国时期,汉口成为各地商人活动的大舞台。《汉口竹枝词》中“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将楚地的商业氛围形容得淋漓尽致。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精彩纷呈,武汉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武钢、二汽、葛洲坝等重点工程,构建了新中国大厦的钢铁脊梁。改革开放以来,“两通起飞”“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汉正街的繁荣、“武”字号企业的复兴、武汉光谷的崛起,充分说明重商兴业是富民强省的发展正道。
2011年,在荆楚大地上屡创奇迹的商人群体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称呼“楚商”。在中国现代商帮中,“楚商”群体有了一席之地。
辉煌的历史要铭记,当下的故事也要珍视。《中国楚商》这本书,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楚商发展史的一本时代记录,就是为了让楚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版图上烙下时代的印记,犹如楚人图腾凤凰一样,翔于九天而不被云涛淹没。
《中国楚商》是一本商业史文本,商业纵横捭阖的特色,在本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反映,如站位的崇高、视野的广阔、架构的宏大、文字的恣意等,同时从史学文本写作评判,本书笔触的细腻、逻辑的严密、论点的谨慎,同样值得赞许。
所以,在《中国楚商:楚商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看到了楚商筚路蓝缕的铿锵步伐、时代前进的滚滚洪流,我们更相信流淌在每一个楚商血液里的商业文明基因,一定可以贡献于商界,造福于民众,裨益于国家!

张硕(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2020年11月22日

《中国楚商》评析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王溥教授

楚商作为区域性群像标识,只有十年光景,但这个符号所标示的内涵和所展示的价值,足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恢宏史诗中独特的章节。
从任何局部去解读改开,都可能一叶知秋,也可能浅尝辄止。作者干脆直接从楚商、改开和中国的关系范式入手,巧妙建立三条叙事线路。
一是编年史视角出发,从近42年来荆楚大地的静水深流中,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结构与社会变迁的基本经络和整体框架,把我们带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光隧道。
二是空间视角出发,从利益交织的纷繁画面和历史深处的激流险滩中,管窥改革开放之惊心动魄,回眸大国崛起之荡气回肠,将一个以商业为中心的话题成功接入更广袤的社会议程。
三是通过还原关键人物故事现场,确认市场的无形魅力,解读楚商追求卓越行稳致远的家国情怀和财富动向,巧妙安置了楚商的“席位”和精神区位。
这么说,《楚商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呈现的不只是历史,更包含历史的本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初识改革1979—1983
1979,喜色共春回
1979年9月7日,日本人佐藤益美很高兴,有一件在他心里记挂了5年的事终于有了结果。
58岁的佐藤益美是日本大分市长。大分市位于九州岛,面向濑户内海,有着悠久的海外贸易历史。佐藤益美一直心心念念着一件事,他想让大分市和武汉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
1931年,当时只有10岁的佐藤益美还在上小学三年级,他在课堂上第一次听说了武汉这座城市。老师告诉佐藤和他的同学,武汉由“武汉三镇”组成,与上海一样,武汉也是中国*优秀的城市之一。1927年,国民政府才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一名一生从未踏足中国的日本小学老师,保持着高度的国际视野,并把武汉像一颗种子一样,种在了佐藤的心里。
20世纪70年代,中央提出炼钢要“赶速度”,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此,在1974年,武钢与日本新日铁株式会社签订了合约,决定引进当时日本*先进的“一米七轧机”项目,其中部分项目的建设由坐落在大分市的新日铁大分制铁所承担。
自己的城市终于和武汉有了些许联系,缔结国际友好城市的想法开始在佐藤心中成形。为了让自己的想法更有机会实现,他专门跑去找了同属日本社会党的同僚、当时代表大分县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大分市隶属于大分县行政区划下。担任众议员的村山富市村山富市于1994年6月至1996年1月担任日本首相。1995年,村山首相发表“村山谈话”,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反省和歉意。日本社会党1996年4月更名为日本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商量过多次,村山也非常支持这个提议。
借着钢铁项目的合作,佐藤市长多次托人向武汉方面提出两市结好的倡议,并且在亲自到访武汉时递交了倡议文书。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并不明朗,即使收到了倡议文书,武汉当时也没有立即做出什么回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开始逐步回到正轨。1978年8月,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是自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后双方迈出的又一大步。之前搁置了许久的结好提议,现在有机会重新拿出来讨论。没过几个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三对中日国际友好城市,分别是:青岛市和下关市、桂林市和熊本市、武汉市和大分市。
旧日的风尘还在脸上没有来得及擦拭干净,中国就一刻不耽搁地开始了下一段旅程。1979年9月5日,刘惠农率团飞赴大分市。两天后,刘惠农和佐藤益美共同签署了武汉、大分两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的协议书,大分市成为武汉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
一个多月后,10月31日,湖北省与俄亥俄州签署建立友好省州关系的协议,这是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建立的第一对友好省州关系。俄亥俄州州长罗斯带着50多名企业家携项目来到湖北,其中就有派克密封件公司的老板。1981年12月6日,总投资99万美元的湖北派克密封件厂落地武昌,破土动工,一年多后投产。这是湖北省首家中外合资企业。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过去不到一年,湖北,乃至中国,正在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打开面向世界的大门。
这一年的2月19日,湖北省沔阳县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报道的标题为《沔阳县抓紧把“穷过渡”大队恢复为生产队核算安定人心促进生产》。标题很直观,高度概括了这篇新闻稿的内容。
农村人民公社的制度提出后,逐步形成了在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三级结构中,以生产大队作为基本结算单位的制度。然而在此后的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激进的政治运动,极左派提出,即使在生产力水平没能跟上的前提下,也要将基本结算单位,由生产队“穷精神过渡”到大队,这就是所谓的“穷过渡”。实际上,生产大队之下,每个生产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有“穷队”,有“富队”,“穷过渡”一刀切地以三级结构里居中的生产大队作为结算单位,在大队内部的各生产队中造成了“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
根据197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的报道,截止1977年年底,沔阳县实际“过渡”为生产大队核算的生产队有195个。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沔阳县终于将126个生产大队恢复为生产队核算。2月份正赶在春播之前,群众和干部“心情舒畅,集体生产积极性非常高涨”。
刚好两个月后,4月20日,沔阳县又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县级行政单位连续两个月登上“寸版寸金”的《人民日报》,显然背后有更深的含义。在这篇副标题为《沔阳农村见闻》的手记里,记者描述“社员出勤率高,农活进度快,肥料积得多”,很多近十年耍赖不出工的队员主动向队长要活做。
事实上,在1979年的《人民日报》里,到处都彰显着“反左”“纠偏”的决心。学界积极论述国民经济方针,各级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基层主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沔阳县抢着干活的生产队队员们这时还不知道,在一年前,安徽小岗村的18户居民偷偷签下了“生死契约”,一种全新的生产责任制在中国悄悄生根。从1979年秋天开始,湖北农村大部分推行了定额计酬制度,同时,也有少数生产队开始实行“联产到组责任制”——包工包产到作业组、联产计酬。
1980年春,在相当一部分干部对“联产到组”还心存疑虑的时候,临近省份四川、安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息传到了湖北,省内的部分边远山区和少数贫困队也大胆地推行起了包产到户责任制。
农村春色渐显,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也早就摆上了政策制定者的会议桌。税制改革,特别是国营企业税制改革的问题,成了亟须解决的重点。1979年初,财政部下属的税务总局提出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设想。5月,国家经委国家经委于2003年撤销,其职能分别整合到新设立的国资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圈定湖北光化县光化县,旧县名,1983年撤光化县建制,老河口市、光化县组建成新的老河口市。、广西柳州市、四川省的部分国营企业,以及上海的三家国营企业为全国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实行利改税制。
这是一次考究的选取。从行政级别来看,试点中含有县、地级市、省、直辖市,包含了我国各级别、种类的行政区划单位;从地理位置来看,内陆、边境地区、西南部、沿海全覆盖。通过试点的143家“利改税”企业,国家急迫地想要摸清新型税制可能对全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年之后,成绩单交了上来。1980年同1979年相比,这些试点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9.3%、利润增长了23.7%,上缴财政收入增长15.9%,企业留利增长了59.2%。改革迅速收获了成效,坚定了决策者的决心。1980年第4季度起,“利改税”试点初步扩大。1981年,试点企业的经营表现依然亮眼:与前一年相比,销售收入增长了12.4%,利润增长了9.7%,上缴财政收入增长了5.4%,企业留利增长了11.9%。于是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尝试,是比“摸着石头过河”更为小心的试验,岸边的决策者面对时代大潮,只能一次次伸脚试探水的寒凉、深浅,才敢站在河里,去摸下一块石头。这个国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错过了太多发展的时机,已经不舍得因为冒进而再次原地踏步。每一步都要扎实,每一步都要向前行。
1983年春,湖北省全部实行了“大包干”。同年7月,国务院决定在国营企业中普遍推行“利改税”,新的制度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初识改革1979—1983/ 1
1979,喜色共春回/ 2
大胆突破/ 8
国有企业活起来/ 24
先行者的样子/ 34

第二章大胆先行1984—1988/ 39
武汉敢为天下先/ 40
珞珈山下,东湖水边/ 51
本地品牌崛起/ 59
波澜再起/ 70

第三章寒流与春风1989—1994/ 75
寒冬中,持炬前行/ 76
开放的列车/ 87
投奔怒海/ 92
一“股”狂潮/ 104
中国楚商目录
第四章摸索新时代1995—1999/ 115
野蛮生长/ 116
从触“电”到触“网”/ 130
反哺者归来/ 141
叩问企业性质/ 148

第五章崛起与塌陷2000—2007/ 157
年关难度/ 158
重新发现湖北/ 171
光谷耀东湖/ 179
互联网青春期/ 187
闪转腾挪/ 197
“非典型”的一年/ 208

第六章碰撞与转型2008—2013/ 219
楚天航空梦/ 220
名落孙山/ 230
巨兽长成/ 240
从汉正街到广埠屯/ 249
后“四万亿”时代/ 259
新楚商集结/ 267

第七章大洗牌2014—2018/ 275
零售破局/ 276
拥抱移动互联网/ 285
资本游戏旋涡/ 294
武汉“洄游”/ 303

第八章凤凰浴火2019—/ 311
扼住命运的咽喉/ 312
“五朵金花”落何家/ 321
湖北新春光/ 32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