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与云南参与路径研究(精)/经济与管理书系/光明社科文库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475536
  • 作      者:
    作者:闫晓燕|责编:李壬杰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澜湄合作为研究背景,围绕次区域合作过程中的府际关系治理这一研究主题,以云南参与澜湄合作的路径为实证内容,借助次区域合作理论、府际关系治理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地缘经济外部性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等,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假设分析法、因子模型构建法、演化博弈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澜湄合作的外部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大国日趋激烈的战略博弈、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发展、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次区域的现实情况(外交取向选边站驱稳、发展梯度倒逼合作力度驱强、经贸合作向多领域拓宽、制定地缘战略趋同),从微观机理、中观区域和宏观政策三个维度,对微观主体利益决策特征、博弈过程和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厘清次区域主体利益诉求和决策特征,构建了一个次区域合作中府际关系治理驱动机制的微观机理分析框架——APT-R因子模型;进行了多情境府际合作关系的模拟和验证,比较分析了三种策略扰动下的府际关系演化过程与机制运行效果,揭示府际合作实现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过程;从府际关系、策略扰动者利益承诺和策略随动者利益诉求三个方面揭示了驱动因素与驱动过程,表明了多主体、多领域、多层级的合作框架是澜湄机制的独特优势,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次区域合作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论;为次区域合作中的府际治理的多主体磋商、多利益导向、多层级合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次区域合作研究进展
二、府际治理研究进展
三、云南参与次区域合作研究进展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次区域合作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合作特征
第二节 府际治理
一、理念演进
二、次区域府际治理实践路径
第三节 地域分工理论
一、“中心-外围”理论
二、地缘区位论
三、劳动地域分工与协作理论
四、经典博弈理论
第三章 次区域府际合作的驱动机制
第一节 府际关系的APT-R因子模型
一、发展引力
二、梯度压力
三、战略推力
四、博弈阻力
第二节 基于主体异质性的府际博弈分析
一、有限理性概念
二、群体策略选择
三、演化稳定策略
四、合作博弈机制
五、群体选择与直接互惠
第四章 云南参与澜湄合作进程
第一节 澜湄合作机制演变
一、合作成效
二、存在问题
第二节 阶段特征
一、前期积累准备阶段(1950-1991)
二、构建合作框架阶段(1992-2002)
三、积极参与实践阶段(2003-2014)
四、融入澜湄合作阶段(2015年至今)
第三节 重点合作区域
一、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
二、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
三、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
四、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
五、境外合作区
第四节 主要合作领域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产能合作成效显著
三、贸易畅通方兴未艾
四、资金融通格局初现
五、民心相通深入人心
第五节 问题与瓶颈
一、支持沿边地区开放的机制与功能不完善
二、边境贸易互补性不高
三、交通瓶颈
四、产能合作示范效应不显著
五、非公共安全隐患较大
第五章 基于APT-R因子的府际合作机制研究
第一节 次区域主体利益分析
一、泰国利益诉求
二、缅甸利益诉求
三、越南利益诉求
四、柬埔寨利益诉求
五、老挝利益诉求
六、中国及中国云南利益诉求
第二节 基于APT-R模型的府际关系动力机制
一、合作发展引力(A)
二、发展梯度压力(P)
三、战略协同推力(T)
四、地缘博弈阻力(R)
第六章 基于APT-R模型的府际关系情景模拟
第一节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情景分析
一、实施前稳态
二、策略扰动者
三、实现路径
四、模型设计
五、策略模拟
六、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第二节 澜湄合作机制情景分析
一、实施前稳态
二、策略扰动者
三、实现路径
四、模型改进
五、策略模拟
六、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第三节 强化云南辐射功能的情景分析
一、辐射中心策略
二、策略模拟
三、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第四节 案例:中缅泰老“黄金四角”府际治理研究
一、府际关系情境分析
二、府际合作领域
三、府际治理政策设计
第七章 云南参与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路径与建议
第一节 府际合作路径
一、促进互联互通
二、促进跨境产能合作
三、支持次级政府之间府际合作
四、促进跨境旅游合作
五、促进贸易畅通
第二节 府际治理保障措施
一、要素流动保障
二、企业主导保障
三、政府推动保障
四、辐射功能保障
五、改革赋权保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